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兰  付凌艳 《党史文苑》2012,(24):59-60,67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点在于确立提炼的依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依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孕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又指导了实践,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一个系统的价值观整体已经深入人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框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长海 《学习论坛》2008,24(6):5-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它科学地解答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历史地位,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从整体着眼,突出中国特色,体现科学原则与学科建设的统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目标指向,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从概念到理论再到规律层层递进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丹娜 《学习论坛》2009,25(10):16-20
由多个理论成果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确定要有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要能涵盖多个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实践问题,并贯穿开辟新路和创新理论的整个实践过程,既体现实践主题的一以贯之和理论上的一脉相承,又反映理论和实践的开放性、时代性、发展性特征.因此,应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始终的重大历史课题,只有解答好这一课题,才能避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大的挫折和失误,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与"四个全面"是辩证统一的,主要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四个全面"提供根本遵循,"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重要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四个全面"提供理论指南,"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发展平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四个全面"提供制度保障,"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基本依托。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大疑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三大疑难问题.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问题,前者是元概念,后者是派生概念.派生概念要以元概念为前提,但派生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要求我们从其特定的角度和规定对元概念作认识和理解.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应该包括"毛泽东思想"中的相关内容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所形成的正确认识,所提出的宝贵观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否与"毛泽东思想"相对应问题,按照历史事实,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对应,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应该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这标志着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视角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总结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莫建成 《党建》2013,(6):14-15
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理论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以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在把握"三性"上下功夫。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规律性。规律性就是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五百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这一历史进程,标示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在近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我们要从其理论成果形成过程的角度把握它们的内在规定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进行科学综合;从其理论成果发展创新的角度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作出科学阐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以能够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问题实质的"问题"--"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为逻辑起点,并把握其范畴的辩证转化关系,才能真正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主旨从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人民群众至上。这一主旨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旨,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的主旨。以党的十八大主旨为制高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发展相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形态尚未成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必须以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基点,在何谓人民群众这一常识上再次启蒙,纠正和防止对人民群众概念的误解和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一个整体性全称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并随着这一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架构了这个体系的整体框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递进理论。三大理论成果是在同一命题下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关系,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态。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应有之义。要着眼于中国今天的实践研究邓小平理论。其中,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关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的理论以及小康社会理论等,是当前需要加强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现实化及其相互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一个不断趋向成熟的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互依存、相互推进,它们之间是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全面深入地理解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对我们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和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本。因此,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演进与扩展就有着特别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并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开辟了“第二次结合”的道路,虽未实现“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但却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其独特的内涵、外延及其体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互依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尊重世界多样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理论创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前提,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学界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课题,学界对文化建设的含义、内容以及基本路径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认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多种社会思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村、城市社区等基层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等四大特色;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资源、人口、环境的挑战,新国际形势的挑战等三大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坚持以独立自主为基础的外交政策,扩大“中国特色”的经济开放;积极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国特色”经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社会主义实现形式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原则与实现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统一。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研究“社会主义实现形式论”。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特征、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体系。《共产党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作了较为完整的阐述。廓清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