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时听到一些好人难当的消息,心里感到很不是个滋味。  相似文献   

2.
敬畏就是一个人对某客体保持的一种敬仰、尊重、畏惧。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关键要做到四敬畏。即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律。一要敬畏历史。敬畏历史能够对个人行为的匡正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对历史怀有敬畏感的人会行为谨慎小心地书写自己的历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个人的所作所为,历史都会为他打下深深的烙印。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都应该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理性地去对待。现在,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为人做事,既要“敢”字当头,又要“畏”字不忘。所谓“敢”字当头,就是敢于探索、敢为人先,勇于突破成规定势,不断开拓前进;就是敢于坚持原则,不是是非面前不开口、发表意见“顺竿爬”、原则问题“打哈哈”,而是需要“拉脸”的时候无所畏惧;所谓“畏”字不忘,就是有所敬畏,怕为政不勤、为政不廉,怕辜负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望,时刻督促自己为民、务实、清廉。“敢”与“畏”虽然是两种对立的心态,但需要有机地统一在思想和行动中。只有“敢”字当头,才能摒弃老框框,开创新天地;只有“畏”字不忘,才能兢兢业业,勤政廉政。“敢”与“…  相似文献   

4.
据《后汉书·李膺列传》记载:东汉李膺“初举孝廉”,因政绩突出,经人举荐,“再迁青州刺史”,郡守县令惧怕他的威严清明,多弃官而逃。后李膺又调任司隶校尉,贪婪残暴的野王县令张朔,虽为当朝权贵张让的弟弟,闻其严厉威严,也望风而逃,但仍被李膺追捕诛杀,为此李膺还在朝廷与汉桓帝直言面争,“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汉桓帝觉得奇怪,问其中的原因,“黄门常侍”皆叩头泣曰:“畏李校尉。”“黄门常侍”何以惧怕“李校尉”呢?原因很明显,那就在于“李校尉”品行端正,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不畏权  相似文献   

5.
林雪 《当代党员》2013,(7):70-70
“民唯邦本,本固邦宁。”毛泽东同志曾把人民群众比作“铜墙铁壁”、比作“眼睛”、比作“上帝”,并告诫众人“一刻也不要脱离群众”。  相似文献   

6.
7.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8.
翻开全国各地惊爆出的巨贪大案卷宗,都是胆大妄为的多,心存“五畏”的少。时下,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很有必要强化“五畏”意识,增强“五畏”观念。一畏法律利剑。法律是一柄利剑,既能保护合法者的权益,又能斩断贪婪攫取的黑手,挖出漆黑狠毒的狼心。我们做一切事情,应该事前三思:言行是否合法?合法的事大胆去做,放开手脚去干,不合法的事决不能干,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无情制裁。二畏制度约束。严格遵守各项组织纪律和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维持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我们决不能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自…  相似文献   

9.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越是仕途顺利踌躇满志,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条件优越,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因为大凡一个“畏”字,原因无非是欲有所得,恐有所失。在这个意义上,“官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怕失去位子,捞不到票子,得不到享受;一种是怕辜负党的重托,怕有负人民群众的期望。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善恶美丑,不言而喻。其实,“官有所畏”古已有之。据史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外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此鸟因窒息而死。面对谏官…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2):51-51
有些干部,功夫不在事业上,精力不在发展上,心思也不在人民群众身上,相反,却整天盯着“上面”,“秀”给媒体,不仅敏于揣摩“风向”,勤于迎合“喜好”,且善于装点“门面”,喜欢把气力下在易出“亮点”、易被看到的地方。对于社会上监督、质疑和批评的声音,起初惯用躲、捂甚至打压的方式来对待,及至激起众议、躲不得、捂不住、压不下了,才不得不去做那些早就该做、早该做好的事情。这些“怪”现象,说怪也不怪,反映出了某些干部的“媚”和“畏”。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自律,始终心怀敬畏之心。他指出,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这样的要求,有的放矢、掷地有声,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领会深意,认真践行。尤需强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畏",不是惧怕、怯懦,也不是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而是一种敬畏,一份清醒。然而现实当中,有的领导干部把敬畏当做不干事的挡箭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5,(7)
<正>2015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纪念日。过往的94年里,我们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征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民的情怀始终是我们共产党员的政治底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必须有"畏民"之心。《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畏"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做"畏惧"  相似文献   

13.
《明史·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中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还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答案五花八门。朱元璋听着这些回答只是颔首拈须,不以为意。这时,一个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此言一出,众皆愕然,朱元璋却连连点头,称其见解“甚独”。  相似文献   

14.
居官当慎始     
始:开头,首次。“慎始”就是不可有第一次。这是古人的告诫,细细想想,确实是很有道理。明代做过都察院长官的王廷相,一次接见新任御史张瀚时说:我昨天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开始小心地寻找干净的地方落脚,生怕脏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里,从此便不复顾惜,便什么地方都踩下去……这虽是生活小事,但在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所以,许多事情是不可有始的。王廷相居官一直以“慎始”自警,后来官至吏部尚书,成为一位颇有政声的清官。确实,有了第一次之后,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破罐子破摔”,一发而不可收拾。如曾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先进工作者”,抓获  相似文献   

15.
16.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如果把每个决策过程、执行过程都看做是对副职和下属从政心态的一次“体检”,那么体检报告通常会显示,很多人不同程度地患有“‘一把手’依赖症”.  相似文献   

17.
日前,碰到一位叫我“老师”的文友,谈到他最近被提升为副科长时,喜形于色。升了官,心里高兴,告之亲友,让大伙跟自己一起高兴,也是人之常情。可是这位青年接着谈了他的“升官图”。笔者在高兴之余却不敢苟同。按他的计划,几年之后,他要升到正科级,接着副厂级、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无私者无畏。的确,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正所谓“无欲则刚”。但是,如果简单地以为只要自己清正廉洁,不贪不沾,一心一意干工作,大公无私办事情,便可以无所畏惧,以至于行为违宪、行政违法,也会把好事办砸,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前不久在全国造成很大影响的“嘉禾事件”便是一个典型。周余武是一个清正廉洁、敢做敢为的县委书记,威望很高,郴州市纪委在嘉禾县召开2003年度全县正科级以上干部廉政测评大会,95%的人投了他优秀票。  相似文献   

19.
20.
徐文秀 《当代党员》2022,(19):47-48
<正>人得明底线、知边界、懂敬畏。有言道,“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古往今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而不亡者也。”随着严的主基调持续加力,随着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三位一体持续推进,如今很多人已经变得谨言慎行了,知道了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不该拿的不拿,开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起来。这是好事,“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显然不行。然而,有敬畏心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懂得该敬畏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