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孤陋寡闻,年逾古稀才有幸亲眼目睹了名闻遐迩的杜甫草堂。我原来想象的草堂,大概是半亩方塘,一溪流水,数竿翠竹簇拥着茅屋三椽那样的小景小观,就如我当年在绍兴看到的沈园,总觉得观景不如听景。这次却不然,当我跨进草堂的门槛,便使我眼界大开,原来这草堂并不“草”,也不似“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的飘摇危殆,而是平展宽舒,封山亮柱,甚至有点富丽堂皇。  相似文献   

2.
我来到了杜甫草堂沈运良我来到了杜甫草堂,这是我很早就想往的地方,无论是上中学,还是上大学,只要一读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就想到了这个地方。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这里三面环水,风景幽美,当年唐代大诗人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来到这里建屋...  相似文献   

3.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院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自公元760年“草堂”落成.到公元765年离开成都,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240首不朽诗章。由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他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草堂故居也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自五代至清代,草堂逐渐衍变发展为今日占地250亩,融古典园林与纪念铜宇于一体的文化风景名胜。现在的杜甫草堂完整地保留着清嘉庆十六年(18if)修建的一组纪念性古建筑。中轴线上有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词五重主体建筑,两侧有回廊和一些附…  相似文献   

4.
温新民 《现代人事》2001,(11):28-30
秦岭圭峰北麓,户县太平峪口,名胜草堂寺旁,乱石、茅草滩上,好大一片林。  相似文献   

5.
成都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毗邻浣花溪而建,后经历代修葺重建而保存至今。草堂园林简朴典雅,诗景相融,今日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看到的茅屋故居正是根据杜诗中的描绘而取意其意境于1997年建设的古典园林景观。杜甫草堂将古典园林与杜甫诗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整个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无不体现出杜甫草堂特有的园林文化艺术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杜诗的精神与意境,景观考虑到了整体的布局,也留意于细节的体现与表达。本文试就草堂茅屋的园林文化与杜诗意境两方面作一简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他都是一位有影响的学者、传播者,尤其在中日文化交流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不是一般意义的篆刻家,以研究、把玩散落各地的三万余方历代名印章称雄国内,无人能及,故能做到眼高手高。他是位有成就的艺术家,书斋日“垂柳草堂”,印学专家高式熊先生说:因为“沙漠戈壁之垂柳,乃汉简用材,故署所居为垂柳草堂。”言简意赅,表明他的理想和成就——  相似文献   

7.
邹青  王爽 《两岸关系》2012,(1):68-70
百余次来川的张平宜,既没有去过武侯祠和杜甫草堂,也没有到过九寨沟与邛海,她每次前来只有一个目的地——大营盘村。  相似文献   

8.
贺雨辰 《浙江人事》2006,(12):45-46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邸,它们或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或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既使以“草堂”名之的成都“杜甫草堂”也已被后人铺陈成一片蔚为大观的园林,亭台楼阁、通幽曲径、小桥流水、夹道红墙……,面积达数百亩。而有一处居所,它不仅不豪华、不气派,而且既小且陋,但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诗人、散文家刘禹锡曾经居住过的“陋室”。  相似文献   

9.
我对草堂富有深情,对杜甫草堂一直神往。在学生时代读到、后来教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都一往情深格外投入。今天因参加名师成长论坛大会,首次到成都。我报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谒杜甫草堂,置身其中,感触真的不一般。如今的草堂经历代扩建规模很大,亭台轩榭、宫阁池塘、花草树木……建筑精致齐全,名人题刻比比皆是,文化积淀日益深厚,但我真正喜爱倾心的还是“茅屋景区”,那儿才体现出杜甫当年的生活状貌。那掩映在翠竹古树下的几所茅屋,石柱竹篱茅苫石阶,宽敞典雅古朴,想必比杜甫当年的讲究多了。草堂的真容真貌已叫风卷雨打无法考…  相似文献   

10.
得名“光华村”、位于成都杜甫草堂西侧的西南财经大学(下称“西财”),拥有一张伸向京、沪、深等金融重镇的网。  相似文献   

11.
巩义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的故乡,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但这些却让巩义面临着不少尴尬。比如人人都知道成都有个杜甫草堂,却不知道杜甫故里巩义,  相似文献   

12.
王海英 《青年论坛》2005,(1):142-143
杜甫避乱川中寓居成都草堂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草堂落成、亲人团聚 ,使诗人对生活表现了少有的满足感 ,其对生活环境的热爱都一一诉诸笔端 ,同时杜甫其积极入世的思想始终未因暂得安定而削弱。这也是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席盘林 《中国人大》2011,(24):46-47
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郊,有一处与杜甫草堂、武侯祠、金沙遗址齐名的清幽所在,这就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说到基地和大熊猫,全国人大代表侯蓉有说不完的话。她认为,作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象征,大熊猫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人位官员死后到冥府阎罗王处报到,自称任职期间不贪钱财,所到之处但饮一杯水,因此无愧鬼神。阎罗王讥笑说,设官为治事,如果不要钱即为好官,那么,放个木偶在堂上,连井水都不用喝,不是更好吗?  相似文献   

15.
冯雪菊 《台声》2010,(9):30-30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既有大自然的精心杰作,让人们得以饱览大好风光,也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让人们得以徜徉于文物古迹之间,发思古之幽情。神秘的金沙遗址、鬼斧神工的都江堰、吉色古香的杜甫草堂……赋予了四川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参观一处景点都让来自台湾的青年学子们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6.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文化大儒纪昀晚年创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展示了"大师写小品"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笔记小说所具有的补史功能以及自由随性的创作特点、内容驳杂的文体特征恰好符合纪昀晚年释放心灵精神、宣泄抑郁愤懑、表达学术观点、宣扬礼法情理的需要,是促成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哲嗣 《黄埔》2010,(4):34-34
1942年时,成都是抗战的大后方,中央军校驻扎在这里的北较场、西较场、南较场、青羊宫、草堂寺以及新都县等地。当时中央军校成立有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和诗社剧团等,文体活动非常活跃。足球队是由十七期炮二队上尉副队长段昌义(十二期炮科),炮兵三队中尉区队附张志存(十五期炮科),  相似文献   

18.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诗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求索》2011,(7):200-202
《阅微草堂笔记》虽是一部以论理见长的文言笔记小说,却具有明显的诗性特征。这一特征既表现于小说的叙事话语中,如叙事过程中穿插大量的诗赋作品、运用"诗笔"来叙事等等,也表现于作者对诗性人格的构建与追求上。《阅微草堂笔记》诗性特征的存在,与作者纪昀对诗赋的热衷及在诗歌方面的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读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受益匪浅。其中一则故事曰:一县令死,到阎王处报到,对阎王禀报说:臣为官多年,虽无赫赫政绩,却非常廉洁,所到之处连百姓的茶水也不喝,只喝凉水。言外之意,自己应受褒奖。可阎王却不以为然,说:做官是为了兴利除弊,为民办事,如果仅...  相似文献   

20.
神奇的蛟湖     
宁化,是"天鹅"栖息之地。在距城不到30公里的"天鹅洞",山形宛如天鹅,洞内山形似天鹅羽毛,"堪称中国东南地区罕见的洞群世界"。然而,更令人神奇的是,离天鹅湖景区不远,位于湖村张家湾清初著名画家黄慎故乡的蛟湖。穿过一片果林,走下一段斜坡草径,有一片绿草地,便是黄慎草堂的旧址,草堂如今已失。站在这高处,可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