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韩慧 《发展论坛》2003,(5):26-27
一宪政,是指宪法或民主政治的操作与运行过程,包括创造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等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就政治与宪法的关系看,宪政实质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的,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是被宪法所体现的民意限制的,在政府权力之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政府在法制下行使权力,才构成宪政。宪政与民主、法治一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宪政以宪法为前提,宪政是宪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2.
人权保障是现代宪法的最高价值目标。建国五十年来宪法变迁史,不仅表现为法律条文上公民权利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观的演变:从“阶级斗争工具论”的宪法观(工具价值)走向“人权保障”的宪法观(目标价值)。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观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董节英 《党史文苑》2005,5(2):56-59
人权保障是现代宪法的最高价值目标.建国五十年来宪法变迁史,不仅表现为法律条文上公民权利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观的演变从"阶级斗争工具论"的宪法观(工具价值)走向"人权保障"的宪法观(目标价值).中国共产党宪法价值现的演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文论辑萃     
日本报纸评中共中央修改宪法建议中共中央于2月1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宪法修正案(草案),日本报界对此作了许多评论,现选摘如下:日本《读卖新闻》2月16日文章认为,这次宪法修正案(草案)的主要着眼点,是放在使宪法符合去年10月的党的十四大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上。宪法修正案(草案)加进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这是符合中国最高实权人物邓小平提倡的改革开放路线的。日本《东京新闻》2月1 6日文章则说这是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当代》2004,(3):58-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四年来,除建国前夕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有人称为“约法”,实际上是临时性的宪法)外,先后有四部宪法,即一九五四年宪法、一九七五年宪法、一九七八年宪法、一九八二年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指明了开展宪法解释的程序要求。宪法解释建议权是我国宪法修改建议权的一部分,明确并发挥其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宪法修改频率,维护宪法的高度稳  相似文献   

7.
《求是》2005,(9)
由《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和司法部法制宣传司主办,广东增城市委、市政府协办的“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征文活动已于2004年底圆满结束。现将评委会评选结果公布如下:一等奖:《宪法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谢鹏程);二等奖:《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欣)、《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王新亚);三等奖:《健全保障制度确保宪法实施》(尹卿)、《坚持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张智猛)、《推进农依法行政的步伐》(张明沛)。“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征文评奖揭晓  相似文献   

8.
宪法是法律,在审判中适用具有正当性,然而宪法不是一般的法律,是根本法,在审判中的适用又具有有限性。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宪法应当在审判中适用,但决不能走司法审查的道路,只能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专门机关(宪法法院)的宪法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宪法是众法之源,是一切国家治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对一个国家来讲,宪法精神就是这个国家的精神,宪法力量就是这个民族的力量。以首个"国家宪法日"为起点,我们看到宪法精神已融入国家的肌体,成为托起伟大中国梦的精神之本、力量之源。(图/新华社)  相似文献   

10.
<正>一、习近平关于依法治国的新理念(一)依宪治国,完善宪法统帅地位首先,从宪法定位来看,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12月以来,习近平多次作了关于宪法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宪法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且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习近平关于宪法的重要讲话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一、习近平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论述了宪法与人民利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宪法和普通法律,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制定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宪法和普通法律各自的特征又决定了它们有着严格的区别,这种区别使得宪法和普通法律产生了以下三种关系: (一)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在宪法中规定了国家的一些根本制度和人们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国家的结构形式;公  相似文献   

13.
<正>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1)在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完备社会主义法律,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2)坚持法制统一的原则,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宪法具有最高法律的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3)确立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原则。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宪法、法律或有关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依法行使职权。(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一切国  相似文献   

14.
汪习根 《理论导报》2014,(11):12-1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表明,我们党对宪法权威在法治建设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宪法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缘起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出现了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的分野。从历史上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和法治体系是在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4,(Z1):65-6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权威。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1](P32)贯彻落实《决定》关于维护宪法权威、全面实施宪法的重要精神,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  相似文献   

16.
一、四部宪法的演变过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新中国的宪法起自“共同纲领”.1949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爱国人士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原本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进行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但在国家还没有宪法的情况下,“共同纲领”实际上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宪法的出现,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硕果.而近代民主政治则植根于商品生产发展的土壤之中.所以,宪法与市场经济是血脉相通的.考察西方国家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均对市场经济起到了推动、发展的作用.这种作用,首先表现在宪法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恩格斯指出,商品经济要求“把每天重复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的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眼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8—539页)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较高级阶段,更需用法律、其中包括宪法调整社会关系.资产阶级搞出宪法,就在其中确立了法制原则.  相似文献   

18.
徐琳娜 《探索》2004,(6):143-144
(一)宪法视野中的政治文明,是指建立在宪法基础上的近现代政治文明。政治关系的宪法调整是近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近代以前的国家,君权至上,政治关系的调整主要靠人治、君主专制。宪法是近现代文明国家调整政治关系的最高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和国家社会生活中地位至高无上。在近现代文明国家,君权至上被彻底否定,公民的权利被看作是与身俱有的人权,不再被视为国家的恩赐,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权力来自于公民的授予,并应受制于公民权利。人民制定的宪法成为调整一切阶级、阶层及其他利益集团乃至所有公民同国家的统治关系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19.
五四宪法的得失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坤 《唯实》2004,(5):54-56
195 4年9月2 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1 95 4年宪法(以下称五四宪法) ,这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件大事。这一历史事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它的成败得失给我们的启示实在太多了。从一般宪法原理的角度对她作一分析无疑将有益于中国宪法的完善。五四宪法是中国法律传统第二次转型的结果。1 90 2年在外敌威逼下西窜的清廷不得已颁布了变法的上谕,从而导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第一次转型,这是一次真正脱胎换骨的转型。它在形式上改变了中国古代法律的诸法合一、以刑统帅的式样,转而…  相似文献   

20.
二、依法治国的主要标准和基本条件有的学者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法治理论和中外法治实践的经验,“法治国家”的客观标准是:(1)国家制定了完备而优良的法律(首先是宪法),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法可依。(2)宪法成为一切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根本准则,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3)公民能够普遍遵守法律,惯于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能够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独立行使职权,保障公民实现法定的民主权利和自由。(5)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严密有力,有效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