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行政救济中存在的法治阻滞因素包含行政复议中存在的法治阻滞因素、行政诉讼中存在的法治阻滞因素、行政赔偿中存在的法治阻滞因素。  相似文献   

2.
宪法的人类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国华 《法学评论》2007,25(5):3-14
人是宪法的起点,也是宪法的归宿。宪法与人一样,都是特定环境的产物,人类正是在营造环境的过程之中创造了诸种法则。与所有法则之存在一样,宪法的存在也以人之存在为条件,但这种以人为条件的存在,又以其特有的方式渗入人的存在,成为人之存在的有机成分。如果说,人之存在的创造性本能构成了宪法制度得以优化的内在驱动力,那么,宪法之存在的规范性本质则构成了人类有组织之存在得以续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唐广良 《法人》2006,(7):100-101
不论商标及其标识的商品之间是否存在公认的相似性,只要证据表明存在混淆和误认,或者存在造成混淆和误认的极大可能性,即应认定商标冲突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王海兵 《法制与社会》2010,(24):10-11,14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基础,古代中国优先购买权也不例外。优先购买权起于民事习惯,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修正与演化。它的存在有利于当时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的配置、有利于家国一体。其政治、经济、伦理根基的存在,架构出优先购买权的存在符合当时古代中国现实性的国情,具有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理论上对犯罪目的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不过,不同的划分在内容上又存在一定的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述划分存在不足之处。对此,应该深入分析犯罪目的层次性的实质。从犯罪目的所存在的范畴来看,与其说犯罪目的存在层次性,倒不如说犯罪意志本身存在层次性。从动机到意志的心理活动本身决定了在人的主观中存在不同的决意,进而说明犯罪意志存在不同的层次。犯罪意志存在层次性,对于目的犯之犯罪停止形态与共同犯罪的司法认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军职罪中存在封闭的特权条款,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必须加以区分.形式上,两罪构成要件要素之间存在特别或者交叉关系的为法条竞合;两罪构成要件要素之间既不存在特别关系也不存在交叉关系的则为想象竞合.在法条之间存在特别关系的情况下,应严格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在法条之间存在交叉关系的情况下,原则上应适用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但存在封闭特权条款的除外.  相似文献   

7.
在海德格尔的早期思想中,主要通过此在向存在的发问,追问存在的本质.在《存在与时间》前半部分里,海德格尔提出了“向死存在”这一令人震惊的观点.此在在世界之中存在,在对烦和畏的讨论中,发现此在是趋向于死的.这样的死并非生理上的死,也非别人的死,而是此在必将去经历的死.本文正是试从海德格尔这一部分思想的转变入手,讨论向死存在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 国际经济法存在不存在国际经济法存在不存在,这似乎是自相矛盾的问题。法国法学会于1971年在奥尔良召开的讨论会上,普罗斯佩·韦伊教授认为,国际经济法就是"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国际法"。换言之,就是把传统的国际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对于《刑法》第13条但书的看法,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相关的争议,我们不能单纯以的"存在即合理"的态度来评定但书的存在,而是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来分别评定但书存在的合理性等相关问题。本文针对学术界的争论提出了笔者个人的观点,同时对于但书的存在价值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宾斯万格吸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精神分析进行了“改造”,创造了存在分析学。存在分析学强调人的在世之在,关注人的整体性。存在分析就是要引导病人形成多样的世界设计,理解自己的在世之在,去过本真的生活。人不仅是在世之在,而且还是超世之在。他的存在分析观开创了存在分析研究的新取向,凸显了积极自主的人性观,促进了美国存在心理学的发展,但也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  相似文献   

11.
曹圆圆 《法制与社会》2013,(18):290-291
交通肇事犯罪作为典型的过失犯罪是否存在自首的问题、交通肇事罪自首的存在范围如何,学界和实务中对于这两个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兹认为过失犯罪中有自首存在的空间,交通肇事罪自首应存在于交通肇事的各个阶段,其中交通肇事后报警接受处理的行为也应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存在的必要性,一直在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就从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不同,以及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独特的调控职能方面入手,以法哲学的角度阐述经济法的存在价值。并且讨论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和谐共存各司其职的可行性。通过阐述经济法存在的和谐价值来证明经济法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存在:从迷惘到自由——海明威与存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海明威以自身的存在经验在一系列作品中探索了人类生存的迷惘及其出路。本文从存在主义的主要命题出发 ,在存在的三个层次上——存在的迷惘、存在的探索、存在的自由 ,探讨了海明威英雄对存在的认识过程。他们在认识到价值沦丧的社会中生存的迷惘和虚空后 ,没有沉沦 ,而是直面荒诞的人生 ,在行动中认识自我 ,探索新的存在 ,最终凝练出了自信、刚毅、强悍的“重压下的优雅”精神。海明威在赋予作家自由的同时 ,还给予了人物、读者以自由。他的思想基本上是存在主义的 ,但比存在主义乐观、肯定。  相似文献   

14.
孙波 《河北法学》2011,29(8):57-63
立法权与国家结构形式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无论是联邦制,还是单一制,作为国家结构形式,都是在代表国家的中央和代表国家组成部分的地方之间进行国家权力的分配和调整,在任何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之下,都存在着国家权力的分配,不同的只是分权的原则、方法、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在联邦制国家,存在着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在单一制国家,也同样存在着地方分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早产生原由是为控制政府权力,以此来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在民事诉讼实践中也存在着取证方对公民权利的侵害,现在有一种趋势是将在民事诉讼领域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天然的存在着差异,在民事审判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却不如想象中的顺利,存在着许多矛盾情况,因而,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必要性尚存在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存在的必要性,一直在学术界众说纷纭。本文就从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不同,以及经济法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独特的调控职能方面入手,以法哲学的角度阐述经济法的存在价值。并且讨论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和谐共存各司其职的可行性。通过阐述经济法存在的和谐价值来证明经济法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中“存在”一词在翻译成中文时出现的麻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映照出“存在”一词的多重含义和所谓“存在”问题的矛盾晦暗之处。汉语虽没有一个与“存在”完全对等的词语,但却用多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述包含在“存在”中的问题。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庄子所谈论的“是非”问题与海德格尔所谓“存在”、“此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一个问题,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却是不同的。这一比较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中西方哲学传统中对个人的看法上的一个比较普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片面共犯     
马忠伟 《法制与社会》2011,(19):271-271
在我国刑法中,虽然还没有将片面共犯列入共同犯罪领域,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存在现实的案例。众所周知,立法领域都是为实践服务的。之所以立法就是因为在社会上有犯罪现象存在,因此立法才有存在的价值,然而,片面共犯在实践中也存在,因此片面共犯也有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经纬 《法制与社会》2011,(25):270-27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大企业中工会维护职工权利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工会中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也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外资企业工会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更是不敢小窥。本文通过对外资企业工会中存在的几种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来说明外资企业工会为职工维权所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对《行政诉讼法》实施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行政诉讼法》既存在制度空白,也存在制度缺陷;既存在法内问题,也存在法外问题。主张修改时应当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修改策略。修改《行政诉讼法》时应当重点注意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立法目的上应当以规范行政诉讼行为为原始目的,其他皆属于派生性目的 ;在破解执行难问题上应当引入问责机制,通过问责突破执行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