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少年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与这种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和僵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是一整套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的不太适合政治体制。这样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层层束缚住企业的手脚,严重妨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步推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变革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自2001年1月认识任老至2005年11月15日他仙逝,此间我不时拜访任老,记得住的有十五次.交谈中,任老晚年最关心的就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也是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即使有时候聊其他话题,兜了一个圈,还是回到这个他最感兴趣的话题上.  相似文献   

3.
一、对十年政治体制改革的估价一种观点认为,十年政治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滞后;改革的措施流于形式;传统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结构未根本突破;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衰败,如机构膨胀、效率低下、官场腐败、“官倒”猖獗等现象。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尽管十年的改革存在诸多的失误和问题,但毕竟迈开了沉重而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作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分析了我国现行体制的种种弊端,深刻地揭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系统地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总方针、总原则和主要内容。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领会十三大的精神,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必须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要求设计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在实践中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寿林 《新视野》2003,1(4):53-55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虽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权力过度集中的弊端还没有完全根除。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点应放在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既坚持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又保证国家政权机关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职权。与此同时,要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做出适当的规定,以便确保国家政权机关通过宪法和法律的途径对党的组织实施有效的制约监督。  相似文献   

7.
●学习要点● (一)为了加快和深化改革,必须从三个方面加深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的理解。一是我们采取的有些改革措施,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决定的,是促进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二是改革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尽管资本主义也有过,但与社会制度并无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十一月九日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我们越来越感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现在还没有理出头绪。他设想中国的改革要朝着三个目标进行:要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要克服官僚主义和提高工作效率,要调动基层和人民的积极性。他说,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的特点,不能放弃,但党也要善于领导。他说,中国今后,比方说二十年或三十年后,也不能不设想实行人民选举。现在还不太可能。  相似文献   

9.
胡汉华 《学习月刊》2011,(20):18-19
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长达三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各领域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同和肯定。但是,应该看到,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尤其在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方面出现了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虽然我们党与消极腐败现象进行着不疲倦的斗争,但是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消极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0.
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提出制度比个人重要,国家的建设发展与长治久安只能建立在有一套好的制度的基础上,而不能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大目标有二:一是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制度以及怎样建设的问题,二是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制度以及怎样建设的问题.相应地,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构建党和国家之间的领导关系问题.邓小平当年把政府视为国家体系的核心,从而选择党政分开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其实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国家体系的核心是人民代表大会,解决好党和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转轨时期政治体制改革复杂性分析魏星河,胡圣礼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积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中的一个鲜明观点。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变化,我国政治体制作了不少相应的改革,这不仅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我国当前政治体制的实际出发,对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目标要求。鉴于以往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近两次机构改革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不少同志对这项工作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因此,还须多做提高思想认识,积极研讨、探索改革途径的工作。一、充分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重提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历史发展已经把它推上了再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韩强政治体制改革,从改革之初我们就把它放到与经济体制改革并行不悖的重要位置上。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  相似文献   

14.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动力和途径。本文提出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着力点”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大制度。在这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才能切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加强人大制度建设 ,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通道 ;为此就必须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用制度和法律来规范、保障党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而这一切 ,必须首先靠发展党内民主 ,来为国家政治生活的进一步民主化开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5.
霍修勇 《湘潮》2008,(9):1-1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直接指导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并提供了强有力的道义支持、道德动力和道德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又直接规定着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关系的确立及其性质,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发展状况和顺利实践.因此,必须更加坚定不移地把握"两手抓"的方针,更好地推进二者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标关系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前途和发展方向。改革的路径就是改革的路线图,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先后秩序和轻重缓急的安排。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大力发展经济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选择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政治体制改革要走改良主义的道路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选择一条怎样的道路?任仲夷思虑的答案非常明确:走改良主义道路,要改良,不要流血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科学发展观与政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与政治体制改革是紧密相连的.科学发展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政治体制改革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要改善集中,又要发展民主.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与日俱增。然而对于它如何进行的问题,我国政府和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在该文中,笔者主要基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有关内容归纳了邓小平关于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并分析了其当代价值,以期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