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钩 《廉政瞭望》2013,(22):53-53
古时君主偶有“微服私访”之举,如秦始皇曾“微行咸阳”,不过“康熙微服私访记”之类的故事则完全是戏说的,并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倒是据《康熙朝实录》,康熙本人并不赞同微服私访.他说:“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断不行,非徒无益,亦目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  相似文献   

2.
王巧捧 《廉政瞭望》2011,(14):30-31
微服私访中官员们流露出的个性色彩,让当代官员的形象更立体、更鲜活。 今天的微服私访是因为需要采取一种方式跨越昨天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漫画幽默     
一位县领导上任不久,突然决定微服私访,去了解一个乡的领导班子。他询问一个老农: “请问,你们乡长抓精神文明怎么样啊?” “那要看是白天还是晚上了。” “白天和晚上有什么区别吗?”  相似文献   

4.
凤翔 《前线》1997,(11)
漫话“微服私访”凤翔“微服”是相对官服而来的,它是地位低微的下层群众穿的衣服。所谓微服私访,是指当官儿的换上下层群众的衣服,去秘密地搞调查访问,以让一般人不认识自己。对“微服私访”,历来有赞成与否定两种态度。我国清代著名的大学者纪晓岚,便持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讽贪官联     
《新长征》2007,(6)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私访至松江,正巧遇上当地知府请客。乾隆旁若无人,径直来到宴会大厅,大模大样地入座后就大吃二喝起来。知府听说来了个不速之客,如此傲慢无礼,十分恼怒,立刻出来见他。但见他狼吞虎咽、旁若无人,便强压怒火,决定先试一试他有无才学,然后再收拾他。知府走过来对乾隆说:"我有一个上联,请你对出下联后再吃好吗?"  相似文献   

6.
所谓“微服私访”,即为官者像老百姓一样轻车简从,深入民间调查了解民情民意,掌握实际情况,以便作出正确决策。中国历史上就有一些“微服私访”的故事。《十五贯》这出戏中的苏州知府况钟,查一桩杀人案将要“山穷水尽”,后来扮作算命先生暗暗查访,很快查出真凶娄阿鼠,案情真相大白。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  相似文献   

7.
微服私访     
我二叔家在农村,上周他很兴奋地来电告诉我,县长到我老家所在的村子来考察民情,正好在他家住了几天,还解决了不少村里的老大难问题。据说,县长这次是微服私访,事先没有告诉乡上的干部,只带了一个秘书随行。村民们似乎并不特别清楚县长大人的尊容,一开始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微服私访曾是帝王贤君治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当今社会,也有不少执政者“微服私访”被传为佳话。如:约旦国王阿卜杜拉走出王宫,乔装打扮成普通病人,深入到医院了解第一手材料;湖南省娄底市涟源七一煤矿发生突水事件,娄底市市委书记蔡力峰先后十几次暗访,以技术员等各种身份在当地群众中展开调查,查处当地46名官员涉及“官煤勾结”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市委书记新来乍到,一有空闲就喜欢到大街小巷里转转,该算微服私访了。有一次,他和路边执勤的一个交警聊上了,问这问那,那交警误以为他是一离家出走的老年痴呆,便开始盘问他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据说,市委书记私访回去之后很是郁闷,书记一郁闷,交警大队大队长可就紧张了.赶快开会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干警认真收看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直播XX》,好好记住市委书记长什么样,下次不要再出洋相!  相似文献   

10.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34):55-55
正太守是汉代郡级行政单位的长官,相当于清代职官中的知府,人们便把"太守"作为知府官员的敬称。"风流太守"指的晚清宦黔的知府汪炳璈。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擅长题写楹联,所至之处,都留有联语。而且为官清廉,体恤下情;平时出巡,不骑马,不坐轿,更不鸣锣开道,轻装简从;有时微服私访,与普通百姓随意聊天、谈笑风生。每当  相似文献   

11.
《支部生活》2013,(8):50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一直将群众路线作为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因此在历代领导人中叶现了不少深入群众的故事。毛泽东湖北"微服私访",戴口罩游黄鹤楼被认出1952年毛泽东南下武汉,游龟山、蛇山,登黄鹤楼。出于安全考虑,毛泽东这时已不能随便到群众中去了,因为处处都可见到他的肖像,老百姓都认得他。安全部门一再坚持,毛泽东不得不妥协,最后带着口罩与群众一同游  相似文献   

12.
报载:前不久,青岛市副市长邹立健扮做游客随旅游车临督检查崂山旅游情况。结果,发现并彻底解决了该旅游区多年存在的许多老大难问题。 邹立健这一访,据说深得人心。且不说旅游区的那许许多多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就其微服私访一举,便颇值得赞赏和许多领导去思、去悟、去学。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了解真实情况,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是我国古代清官早有的习惯。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应该多  相似文献   

13.
1998年5月23日上午9时30分,几辆白底绿纹的中巴车,沿着长江北岸大堤,在蒙蒙细雨中徐徐驶入鱼米之乡巢湖地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省长回良玉等人的陪同下,从芜湖来巢湖地区考察粮食工作。朱镕基总理到粮站,进粮库,看米厂,召开座谈会,还派身边工作人员到个体米厂、农户微服私访。他那快节  相似文献   

14.
苏平 《廉政瞭望》2013,(22):45-45
现如今,出租车司机好像部有一个“大嘴”头衔:传播讯息、评论时事。难怪官员微服私访爱选出租车昵,比如挪威首相。  相似文献   

15.
<正>据媒体报道,在近期召开的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一场小组讨论中,四川省省长尹力分享了自己"微服私访"九寨沟的一段经历。他借此提醒地方政府,不要沉迷于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要转变观念,把旅游业发展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里面去思考。尹力省长的"私访",立即引起人们的热议,大家不禁为之叫好。诚然,很多地方领导平时也非常重视到基层调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2):47-48
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目前在省网宣办座谈会上指出,领导干部上网,也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微服私访”。在网上,我们可以听到最基层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网民所议所提虽是个人意见,但来源于生活,出自于社会,代表着一个群体,不管是粗言、苦药,还是牢骚、怪话,只要我们带着感情、带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都能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搞清楚全县的工作究竟怎样,群众与基层干部矛盾的症结在哪里,去年10月7日一大早,宁县县委书记邓晓龙和秘书背起早已准备好的行李,悄悄走出了县委大门,开始"微服私访".  相似文献   

18.
名人书趣     
朱彝尊“晒书” 清代学者朱彝尊,有一天躺在荷花池旁,袒胸露肚地晒太阳,恰被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碰见,问其原委。朱叹道:“我一肚皮书派不上用场。都发霉了,晒晒太阳,免得霉烂。”康熙回京后。招其面试。见他满腹经纶,便当场封了官。后来,人们在当年的荷花池旁筑了一个“晒字亭”,朱彝尊晒书的故事便广为流传了。  相似文献   

19.
话语     
不下基层是官僚主义,下基层不解决问题是形式主义。调查研究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提倡微服私访、明察暗访,努力掌握实情,掌握第一手材料。坚持求真务实、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20.
梅桑榆 《唯实》2003,(7):91-91
官员微服私访的故事 ,多见于古代的小说与今日之影视剧中。一些官员 ,为了体察民瘼或探查案情 ,脱去官服 ,摘去乌纱 ,打扮成算命先生或平民模样 ,深入民间 ,经过一番暗访而后大刀阔斧革除苦民害民的弊政 ,或为蒙冤受害的百姓伸张正义 ,昭雪澄冤。电视连续剧“康熙私访”中的玄烨先生 ,身着民服 ,仅带二三随从 ,深入民间私访 ,结果不但发现一些官吏相互勾结 ,徇私舞弊 ,贪赃枉法 ,鱼肉百姓 ,制造冤案 ,而且听到百姓对皇帝的怨责之言 ,让他阁下大为震惊。在他深居宫禁、高高在上之时 ,目之所见 ,皆是歌舞升平的美好景象 ;耳之所闻 ,皆是“吾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