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贪污是一种侵犯公共财物所有权的违法行为,尽管能够引起公共财物在事实上被非法占有、使用、收益甚至被处分(如赃款被挥霍掉),但据此便认为公共财物所有权已被转归贪污者,并将“所有权是否转移”作为认定贪污、区分贪污与挪用公款标志的所谓客观标准,却是很值得商榷的。   一、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权就是上述各项权能的简单相加,因为确切地讲,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只是实现所有权的手段,是所有权作用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2.
贪污贿赂案件,挪用公款案件等绝大多数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和认定都离不开财务书证,而这些财务书证绝大部分又必须从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中去获取。除了犯罪嫌疑人交代明确的财务书证比较容易获取,对各种不明确的书证又怎样去发现和获取呢?这是一个涉及法学、侦查、会计等多门学科的一种专门技术。现以贪污为例,谈谈从会计资料中获取职务犯罪财务证据的一般原理。一、消除财产会计指标行为的分类作为一个完整的贪污行为,当事人势必要消除财产会计指标。在实践中,贪污行为人消除财产会计指标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用假发票报帐、假凭证做帐…  相似文献   

3.
贪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该罪侵害的直接客体是公共财物所有权。本单位的公共财物可以成为贪污犯罪侵害的客体,无可非议。但是非本单位的公共财物在特定条件下是否可以成为该罪的直接客体呢?由于无明确的司法解释,放实践中争议较大。笔者认为,非本单位的公共财物也可以成为贪污犯罪的直接客体。因为从犯罪构成理论看,贪污犯罪的直接客体既包含本单位公共财物所有权,又包含非本单位公共财物所有权。当然,在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的贪污犯罪侵犯的是本单位公共…  相似文献   

4.
<正> 怎样收集和处理贪污案件的书证,是准确打击贪污犯罪的一个重要问题。书证,就是对案件真实情况有证明作用的书面材料。书证是以其内容和它的外部特征被作为证据使用的。在某些场合,书证具有既是书证同时又是物证的双重证据特点。书证的这种双重证据特点,使它  相似文献   

5.
论贪污、挪用公款犯罪行为的财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贪污、挪用公款犯罪行为的财务特征金建文修订后的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  相似文献   

6.
会计资料是办理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普遍使用的书证。会计资料作为证据的最大特点是客观性强、稳定性强,在很多情况下可直接证明犯罪的主要事实。反贪部门查办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大多离不开财务书证,相当多的案件都是从查阅会计资料中发现的。以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检察院办理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为例,1995年以来共查办154件,其中从会计资料中获取线索或需要会计资料进行佐证的案件有116件,占立案总数的75.3%;所办理的105件贪污、挪用公款案件也全部是从会计资料中发现的。可见,会计资料在发现犯罪线索及作为证据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侦…  相似文献   

7.
反贪查案过程中,获取账务证据是深挖各种经济犯罪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侦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办案人员将与案件有关的各种账簿、凭证、报表作为书证依法固定,即成为账务证据。账务证据是贪污贿赂等案件中最有力的主要证据。笔者根据近年来查办挪用公款案件的实践,将收集挪用公款案件账务证据的途径,归纳为五点。一、封存扣押账目,清理库存现金 挪用公款案件无论是从正规账中,还是从小金库账中挪用,都会在账务上留下痕迹。因此,查案之初,封账至关重要。封账时,措施必须迅速而坚决,及  相似文献   

8.
贪污贿赂犯罪免、缓刑率偏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适用免、缓刑案件的特点 据笔者调查,适用免、缓刑的贪污贿赂等犯罪案件有以下特点: (一)罪名集中,以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为主在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基层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罪名单一,集中在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三种罪名上,约占全部案件的95%-98%,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私分国有资产案件等较少.而且在三类案件中,贪污犯罪较贿赂犯罪多.贿赂犯罪比挪用公款犯罪多.  相似文献   

9.
李丽 《法制与经济》2010,(16):51-51
在刑事诉讼中,案件的客观真实性是靠证据来证明的,证据是与案件有联系的客观事实。从证据学的角度说,物证、书证均属于实物证据。物证是指能够反映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书证以其记载或者表达的内容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性,如合同、书信、账据以及有关部门制作的公文等都是书证。因物证、书证以其特有的固定的形态证明犯罪。更具有雄辩性,因此,在打击犯罪,维护法制中,古今中外无不十分重视对物证、书证的收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金泽刚 《法学论坛》2008,23(1):136-139
贪污罪不仅侵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还严重侵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尽管不动产有许多不同于动产的特性,但房产仍可以成为贪污罪侵害的对象.只有正确认识贪污房产案件侵害的法益特征,识别贪污房产行为的手段方法,才能准确把握这类案件的定罪问题.贪污房产案件的犯罪停止形态之判断,在实质上与传统的侵害财产罪没有区别,不能以房屋是否实现过户为既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的职务犯罪,大多体现在贪污和挪用公款的犯罪上,涉及贿赂犯罪的不多,即便有,也是在挪用公款犯罪中牵连出来的。所以说,对财会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主要是对这类人员贪污和挪用公款案件的侦查。财会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的贪污、挪用公款犯罪,是一种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的智能犯罪,常常令不懂财会专业的侦查人员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由此便有人认为不懂财会业务就查不了财会人员贪污和挪用公款等犯罪案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很多实例说明,对财会知识了解不多的侦查人员,同样可以查破财会人员贪污、受…  相似文献   

12.
反贪部门在侦查贪污案件过程中,几乎每个案件都要涉及到查账。查账是对案件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财物进行专门检查、审核的一项活动,通过对账务处理、资金来龙去脉情况的检查、审核,从中发现、收集和固定与案件相关的财务会计资料方面的证据,捕捉到有用的涉嫌犯罪的信息。因此,查账是反贪部门在侦查贪污案件中,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收集犯罪证据的重要手段,在此,笔者将在实践中积累的查账方法简单地予以总结,与大家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3.
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同志认为,“高利贷问题”是个笼统的提法,在适用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认为,有些问题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是完全可以处理的。一、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放高利贷为其个人牟取私利的,应当以贪污论处。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有关规定中指出:“司法实践中,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和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超过六个月不还的,或者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以贪污论处。”挪用公款放高利贷的应视为  相似文献   

14.
刘洋 《天津检察》2008,(2):36-38
有关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不同观点 受贿犯罪由于其并没有直接侵吞国有(公共)财产,因此,比较贪污、挪用公款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其行为隐蔽性更强,因此,在实践中,往往是案件已经完全结束,行为已经完全既遂才被发现、处理。所以“受贿未遂”也就变的十分“稀有”,特别是加上证据固定的困难,使受贿未遂案件难以发现,也使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15.
在贪污案的审判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譬如贪污与挪用的界限就有些难以划分。由于每一案件的情况各不相同,问题的具体表现也就不尽相同。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行为人是否具有把公共财物转归已有的故意和是否侵害了公共财物的所有关系而产生。一般说来,犯罪分子在证据面前,对于犯罪事实是能够供认的,但是  相似文献   

16.
谈企业承包经营中挪用公款罪的区分李小平挪用公款罪的显著特征是“他用”公共财物,并且数额较大。在企业承包经营中,由于承包经营合同规定了承包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承包经营中依据承包经营合同在一定范围内享有对公共财物的处分权。这样,就决定了企业承包经营中挪用...  相似文献   

17.
案例简报     
一贪官被判无期牵出20余名干部“翻船”本刊讯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宁夏中宁县财政局原副局长徐长春贪污、挪用公款一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宁夏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徐长春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共财物据为己有,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其中徐个人贪污公款58.2万余元,与他人合伙贪污公款9万元。徐长春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24.7万余元,归个人使用未还,其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徐长春案发后,随之带出的一批贪官,也相继受到了法律…  相似文献   

18.
王勇  回湧 《天津检察》2006,(4):56-57
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呈复杂化和高科技化发展趋势,书证在侦查、审判此类案件中作用日益突出,原因是其相对于言辞证据更具客观性、直观性和稳定性,甚至成为了检验言辞证据是否真实的依据。为此,笔者仅就职务犯罪案件中几种书证的收集方法之优劣加以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是正 确审理民事案件的首要问题。书证是七种民事证据中最常见的,而私人书证是民事诉讼中使 用最广泛的证据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有的私人书证出现瑕疵,但法律未对此做出明确规定 ,给法官审查认定其效力带来困难,影 响案件的公正审判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审判实践,对民事诉讼中经 常遇到的私人书证瑕疵进行简单探讨,抛砖引玉,求教于专家学者。一、私人书证瑕疵的特点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或其他物品。 在诉讼法学…  相似文献   

20.
官员的贪污与控制何访拔1990年至1994年,北京市检察机关每年查办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三类案件大约在990件左右。这同八十年代大起大落,总趋势上升的状况有所不同。这5年中,除了挪用公款案略有上升外,贪污与受贿案基本持平。立案数平缓的表象中,却显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