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晚年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也抛弃了托洛茨基主义,成为一个反对派,即自由知识分子。促使他晚年与托派分道扬镳,成为自由知识分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陈托的结合建立在脆弱的感情基础上,不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二是陈独秀个人的错误认知,认为托派本质上也是"革命的,进步的";三是陈独秀个人的性格禀赋以及他深切的爱国情感决定了他与托派分道扬镳是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包惠僧参加一大的身份考证——兼谈包惠僧的资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惠僧参加了"一大",但其代表资格问题一直成为党史界争论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他不是"一大"代表,"一大"代表数是12人;另一观点认为他是"一大"正式代表,因而"一大"代表数是13人,该观点又有三种看法:代表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代表陈独秀.本文通过考证广东共产主义小组的选派过程认为:由于陈独秀等对"一大"不重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只派陈公博一人作为代表出席"一大",陈独秀托其捎去致大会的信;在通知陈公博后的较长时间广东发生一些变化,陈独秀又临时指派包惠僧前往上海解释说明,包惠僧的这种特殊身份使其不是代表而得以进入会场参加大会,与会者对其资格有不同的理解,才有"正式代表说"和"非正式代表说".决定其资格问题的关键是身份.包惠僧只是陈独秀派往上海向临时中央汇报情况的使者而非"一大"代表,包惠僧不具备"一大"代表资格.  相似文献   

3.
<正>陈独秀是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长期以来,对于他1937年出狱后为何没有回到党内工作一事,社会上流传着多种说法。那么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毛泽东和张闻天提出有条件地让陈独秀回到党内工作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8月,中国共产党于洛川会议上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包括释放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这成  相似文献   

4.
略论陈独秀的政治个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丽娟 《理论学刊》2004,3(2):100-102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有重大影响而又十分复杂的人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围绕陈独秀的政治思想、学术见地以及他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对于陈独秀的个性与人品,也有学者撰文加以探讨,但是从政治心理的视角对其个性进行分析的论著尚不多见。本文拟就此作一番抛砖引玉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是中共早期的主要领袖,从一大到五大连续当选党的总书记。但在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却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之后又成为托派分子,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早期领袖地位的形成是革命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一种合理选择。 因为,建党之初,新生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实现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变这一历史任务,它要求自己的领袖不但对旧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有深刻的体验和总结,而且能高举社会主义旗帜,  相似文献   

6.
张雷 《党史纵览》2004,(2):47-49
陈独秀从20多岁时在安庆藏书楼发出"安徽革命第一声",到60多岁去世前在重庆民生公司、江津聚奎中学等地发表抗战呼吁,其一生中发表的极富影响力的演讲不下几十次.纵观他的演讲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即:五四运动前后、建党前后和抗日战争期间;从地点看,主要集中在安庆、北京、武汉、上海、广州和重庆等地;从受众看,五四前后的听众主要是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建党前后主要是广大工人劳动者,抗战期间则是大中学校师生和各界爱国有识之士.其演讲活动的主题大多集中在民主、科学、爱国、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等方面,非常鲜明突出,很有特色,对当时社会各界的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7.
许翠琼 《党史纵横》2014,(12):59-60
正历史的风云际会,将陈独秀和毛泽东推至中国革命的前台。毛泽东曾经说过,他是陈独秀那一代人的学生。这师生二人的个性,给中国革命带来迥然不同的影响。细究起来,家境和家教,也许是他们个性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陈独秀是"没有父亲的孩子"陈独秀不满两周岁时,父亲便被瘟疫夺去生命。40年后,这位名满华夏的新派领袖自称是"没有父亲的孩子"。母亲对他影响极大。他的母亲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知道"忠孝节义"的传统道德,不过从不  相似文献   

8.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在此后的5年铁窗生活中,他不但没有屈服,而且也没有出卖人格。陈独秀被捕之初,蒋介石企图利用他作为反共的政治工具。除了在《社会新闻》上,说陈独秀"是共产党的取消派"、"是反对共产党现行暴动政策者"、"只要他继续反共,似可以不至于死",甚  相似文献   

9.
宫泉久 《理论学刊》2008,(2):124-126
清初山左隐逸诗人徐夜一生"不爱窃论爱吟诗",执着不渝的苦吟得到了清人一致的高度评价;徐夜的侠诗挣脱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束缚,力主创新,善于选择出人意料的言辞和意象来表达他的情绪;而其诗歌语言的清新自然,也有利于其情绪的抒写和气势的渲染.其以咏怀和议政为内容的诗歌具有"赡而肆"的侠诗风格,是清初山左诗歌中"齐气"的典型再现.  相似文献   

10.
“一柱南天百战身 ,元帅本身是诗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元帅和豪情磅礴的诗人 ,在其戎马生涯中写下了大量壮丽的诗篇。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诗歌 ,参加中国早期的革命文艺运动 ,其后一手拿枪 ,一手握笔 ,既是伟大的战士 ,又是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具有多方面的美 ,既有艰苦征战的壮歌 ,大雪压青松的豪情 ,也有花前月下的倾谈和慈亲至爱的叮咛。我们从陈毅元帅的家庭诗事中可以窥见诗人的真性情。“青海设帐启幼蒙”最早把陈毅引入中国古典诗词殿堂的是他的父亲。陈毅的父亲陈昌礼在 5兄弟中读书最多 ,诗词歌赋、琴棋…  相似文献   

11.
正1938年,日本侵略者相继占领南京、武汉等地。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呼吁下,被国民党政府囚禁的陈独秀获得释放,此后,他随大批沦陷区的群众一起流落到"大后方"重庆,寄住在重庆近郊江津县鹤山坪石墙院。江津是国民政府规划的"迁建区",接纳了诸多从北平、天津、上海以及安徽、江苏等沦陷区迁来的文化教育机关。一大批文化名人、专家学者等客居江津。这些人中,许多是陈独秀当年的学生或文朋诗友,也有他在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4,(7):29-29
<正>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  相似文献   

13.
"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绩的。"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地纠正了和结束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号召党和人民群众坚持继续革命的战斗,这些都是正确的,是它的主要方面。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  相似文献   

14.
吕周聚 《理论学刊》2013,(6):113-117
受西方现代主义诗人的影响,中国现代诗人提倡诗歌的"思想知觉化"、"身体思想",追求理智与情感的融合,创作出了具有理性思辨色彩的诗歌作品,形成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智性美风格的诗歌潮流。  相似文献   

15.
正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泽东要求"知识分子劳动化",文化大革命中要求接受工农群众"再教育",造成"五七"干校和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一直把知识分子当作革命的同盟军。建国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要求从"知识分子劳动化"发展为接受工农"再教育"。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毛泽东有双重判断标准,一方面是从经济地位的角度出发,认为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另一方面又从政治思想状况上把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与政治运动密切相联而又纠葛不断,其一生复杂的线条注定了其生前身后毁誉不一的状况,注定了后人对其评价问题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陈独秀评价问题的研究一直是“陈独秀研究热”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苏联档案解密和新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出版,蒙蔽在陈独秀身上的问题和谜案的历史真相逐步浮出水面,从而逐步客观地还原了他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应有位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有着不解之缘,这一历史特征在陈独秀身上表现得格外突出."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几乎全部的思想和活动都与共产国际(苏联)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曾就义和团发表过多篇文章。他对义和团的认知在前后有显著变化:由批评、贬斥到肯定和高度赞扬。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于义和团的赞誉和高度评价与前期的态度完全不同。这种政治话语解析的巨大转变确与革命斗争形势需要有密切关系。如此高调的肯定和赞扬与其说是他对义和团运动观点认知的变化,不如说是彼时在革命斗争中对于农民阶级的关注和国民革命宣传的需要使然。这些明显的不同和变化过程,不仅反映出陈独秀个人思想的变化,也能够部分反映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光景、革命面相与政治变迁,而且还折射出当时革命背景下政治生态的变化对知识分子思想改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革命发动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后来又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陈独秀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人物。除了犯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加入托派,他还是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共最主要的创立者、民族气节的先贤……陈独秀即兴为去狱中探望自己的艺术大师刘海粟所作的对联"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可以说是他苦难人生高尚情操的写照。本书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将陈独秀的著作进行有机梳理、串联和整合,循着他革命和思想的人生轨迹,精选了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