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群  汤文俊  高波 《学习月刊》2013,(24):22-23
一、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的必要性(一)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是防止权力异化的重要手段。权力运行不当,缺乏监督制约,必然导致腐败。权力作为一种强制力量,其运行一旦偏离正轨,就会对社会产生相应的破坏作用,这种偏差只能通过一定机制及时阻断并加以校正才能消除,这种机制就是监督。因此,只有进一步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才能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执政地位更加巩固。(二)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是  相似文献   

2.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必然性,但腐败泛滥却具有可能性。腐败泛滥在于公共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只要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就一定能够制止权力腐败的泛滥,使权力的负效应减少到最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要想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就必须采用以民主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四位一体的综合制约机制,想单纯依靠某一种制约机制来消除腐败的泛滥,是绝对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廉洁政府是任何国家的社会政治理想 ,任何国家都力图使公共权力严格地执行公意。然而 ,由于权力本身作为一种支配和控制社会物质和精神资源的特殊力量 ,在其运作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社会、国家公益与私利的矛盾 ,在其运行过程中又往往不可避免地 ,不同程度地被权力执行者的私利侵蚀。腐败本质上是对国家权力意志的违背 ,是国家权力的一种价值失范现象 ,是对国家公共权力机体的侵蚀。廉政则是对国家权力意志的严格尊从和执行 ,对国家公共权力的规范运作 ,对国家的公共权力机体公益功能的维护。因而 ,廉政建设的核心和本质问题就是国家公共权力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递延权力是一个新动向,它是以某一种公共权力中延伸出的领导干部身边的人的一种不具有实质性、不具有合法性的附庸权力.它在社会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但其实质都是公共权力的异化.要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权力递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权力问责机制,加强问责制度建设对于防止公共权力异化、预防权力递延.实现公共权力的合法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权力这一法律范畴入手,揭示法律权力与习惯权力的二元存在是人类社会进入法律社会后的必然社会现象,而以习惯权力为主要存在方式的社会权力,其存在具有必然性。在法治社会中,社会权力通过人民的斗争,通过立法的形式确认,逐渐从习惯权力向法律权力转化,与国家权力之间形成制约和共同治理社会的良性制衡关系,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社会权力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一、宪法权力体制与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行政强制执行权涉及行政权与司法权之界分,从理论上讲,应该首先是一个宪法问题。从权力体制划分来看,在我国宪法体制中,包含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国家元首的权力、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国家审判机关的权力以及国家检察机关的权力等。其中,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享有行政权,而人民法院则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在权力体制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一个马路市场的深入考察,揭示了一种独特权力结构的存在.国家权威执行的有限性和马路市场的脆弱性,共同催生了代理人的社会角色,代理人通过自身的中间地位维持了与其他两者输入与输出的平衡,由此生成了市容队、代理人与马路市场三者之间的相对稳定的权力构成.笔者意图把这样一种独特的权力构成作为理解权力运行和社会利益组织化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8.
从依法治国的含义、由来,到我国乡村法治权力构建存在的现实问题,看乡村法治权力建设的五个对策.只要我们正视问题,抓住关键,着眼长远,勇于落实,就一定能搞好乡村法治权力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自由与权力是自由主义思想中一对十分重要的概念。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国家权力对于维护个人自由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又对个人自由构成威胁.因此,国家权力是一种必要的恶。要维护个人自由,既需要国家权力,又需要限制国家权力。限制国家权力的手段有:分权制衡、划定权力的范围、规范权力的行使方式、社会力量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权力制约包括对权力的管理、控制和对权力行使的监督、约束,其目的并非消极地限制权力,而是对权力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权力的健康运行,遏制权力腐败。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权力制约权力。一是执政权超脱,通过党要管党实行权力制约。执政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不是国家一级政权组织,其意志不具有国家意志。因此,党权要超脱,主要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方面实行领导,并向国家  相似文献   

11.
国家权力由经济权力、军事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政治权力构成,其中每一种权力都贯穿着弥散性的意识形态权力,而且意识形态权力是其他权力相互作用的"网络"。意识形态权力的这一国家权力原理意味着,从国内政治到世界政治,话语权之争都关乎着政治共同体的命运。比较而言,已经跻身于世界强国的中国,其国家权力依然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那就是意识形态权力的短板。建构话语权成为中国国家建设的"世代工程",但来自体制性张力则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张晓峰 《学习论坛》2009,25(10):49-52
权力是政策制定活动中政治关系的体现.政策具有权力属性,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政策是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概念,它决定着国家的前途.然而,权力也是一把双刃剑,权力对掌权者的诱惑是客观存在的,这样就很容易使掌权者在政策制定上偏离公共利益,使政策为谋取私利服务.为此,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得以不断提高,因此,虽然等级制的消解使社会不再处于权力依赖的状态中,而在组织中,则存在着权力依赖的问题。由于我们的社会是由组织所构成的,组织中的权力依赖也反映在社会上,使我们的社会表现出了权力依赖的状况。在全球化、后工业化的过程中,正在生成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合作制组织。合作制组织是一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权力依赖现象的组织,因为,合作制组织不再承认等级权力,也不再承认权力与岗位和职位间的固定联系,而是仅仅承认从权威中生成的权力。在合作制组织中,所有权威都仅仅是因为知识和经验的原因而引起的。知识和经验的权威总是与组织任务的性质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所承担的任务的变动,也意味着对知识和经验的需求不同,权威也就会因此而处于不断转移的过程中,从权威中生成的权力也同样处在不断转移的过程中。这就是权力的流动性,它有效地消解了权力依赖。也就是说,由于合作制组织中的权力以及权威都不再与固定的主体联系在一起,也就不再会产生权力依赖。  相似文献   

14.
权力腐败,从经济学角度看,它是权力的商品化、资本化和市场化。权力商品化是掌权者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商品,用来进行权物、权钱、权色、权权交易,从而为自己或少数人谋取私利。权力资本化是指权力在社会生产、流通领域中采取资本的形式,获取私利。权力市场化是指掌权者利用公共权力控制的经济和政治资源,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为自己和少数人谋利。  相似文献   

15.
虽然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国家政权是人民的政权,但是权力也必须受到监督。而且这个监督必须是人民群众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如果没有这样的监督,就无法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真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相反,没有人民群众对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理论上的人民政权也完全可能用掌握的权力为个人或者小集团或者某些既得利益集团谋取利益,而置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相似文献   

16.
国家权力是现代权力的主要和典型形式,具有人民性、强制支配性、扩张性和异化性。国家权力结构的和谐对于控制国家权力的扩张性和异化性具有重点意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国家权力的结构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只有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机制,完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配置和运行机制,才能使国家权力结构达到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如何切实有效地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是我们在党的建设中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权力现象”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所谓权力,就是凭借某种物质力量在有序结构中对人的一种强制性的支配与控制。一般来说,权力具有明显的强制性、等级性、对象性、整合性和目的性。除此之外,权力还潜在着一定的扩张性、侵犯性、排他性、诱惑性和腐蚀性。由于权力的主体都是人,都体现着人的意志,而人的意志又具有认识和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韦伯的政治思想涉及到国家、权力、支配、合法性、官僚制、议会制和民主等众多概念,体现着复杂性。实际上,韦伯构建的以权力支配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体系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即政治的终极价值(表现为国家利益)具有绝对优先性,权力及支配结构(表现为官僚制)只是达致国家利益的手段而已,而国家利益的实现需要善于运用权力进行支配活动的政治家,政治家的产生和培养需要良好的政治教育,特别是需要一个强大的议会制。弄清这一内在的逻辑关联是深入理解韦伯政治思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软权力“与中国国家利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权力的性质和来源也相应发生变化,软权力在各国特别是大国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突出,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变动必然要对他国的国家利益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软权力对国家利益的影响就显得很必要,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权力,往往会被私欲绑架诱惑,权力任性的现象时有发生。无界、无为、无序的权力任性影响了公权力的正当性,违背了公共利益与意志,权力如何良性运行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一大难题。权力任性需要制度理性来约束,在没有科学界定权力之前,权力的公开与约束其实很难实现。必须重视制约与监督法定的行政职权,同时约束法定外的行政职权。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行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其有利于科学界定权力,公开透明权力的运行过程,明确权力界限,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弥补权责失衡,对权力任性的制约起到了重要作用,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