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  相似文献   

2.
霞飞 《党史纵览》2006,(8):6-12
王稼祥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冲击,身心备受折磨,但他没有屈服,而是采取特殊方式进行抗争,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3.
韦玉凤 《世纪桥》2001,(5):34-36
民主党派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历史,尚无系统的研究和完备的资料。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肇俊 《党史纵览》2012,(11):30-32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由毛泽东7次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中一些重要段落均由毛泽东亲笔加写,反映了他对当时党和国家政治形势的错误估计。  相似文献   

5.
如何分析和评价“文化大革命”中,众多群众组织面对严峻的政治形势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时所具有的心理反应和思维定势,是研究“文化大革命”群众组织及群众运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文化大革命”中清华大学两个十分著名而典型的群众组织的分析,力图从群众组织的六种主要取向来为研究“文化大革命”中的群众问题提供一个具体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2006年,既是“文化大革命”爆发40周年,又是“文化大革命”结束30周年,同时,亦是毛泽东逝世3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历史年份里,我们回顾过去、总结经验,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就有了特殊的意义。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全国著名中共党史研究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金春明教授撰写了《“文化大革命”与毛泽东》一文,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发动“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晚年的重大错误,但纵观他的一生,成绩是主要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思想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芒.然而,社会上有一些人对毛泽东的晚年给予了不公正的评价.本文从政治、思想、经济、外交四个角度整理论述了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思想和决策,对于纠正毛泽东晚年问题上的认识偏差,指导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在中国历史上,制作发行毛泽东像章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时间跨度也很漫长。“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毛泽东像章的鼎盛时期,所造数量约占到总量的90%。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阶级斗争”理论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范围扩大和循环,而是有着明显的内涵变化,经历了重提、扩大、重新确定打击重点的过程,从1964年起开始形成一种新的“阶级斗争”论断,认为“资产阶级”就在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并构成了“文化大革命”不同于中外历史上任何政治运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67年酷暑,毛泽东拟在武汉畅游长江,不料爆发了闻名全国的"七二○"事件,周恩来亲自两赴混乱的武汉,妥善安排毛泽东离汉赴沪,平息了事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前后,为了表达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敬爱之情,已经有许多画家开始创作毛泽东等伟人的肖像画了,但这时候它还不属于"个人崇拜"运动的产物.毛泽东和其他党的主要领袖在一些著作和谈话中,也都自觉地以"西柏坡会议"所确定的精神,要求全党反对各种形式的"个人崇拜",其中也包括反对竖立毛泽东塑像.  相似文献   

13.
徐冰娜 《世纪桥》2015,(2):14-15
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热衷于在江水中劈波斩浪,中流击水,尽情地展现与释放自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的他,亦对武汉与武汉的长江情有独钟。从1956年首次在武汉畅游长江至1966年最后一次畅游长江的十年间,他曾多次在武汉畅游长江。本文着重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两个维度出发对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活动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以期通过对其的回顾与梳理能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麾下,名将如林,其中,上将杨勇、杨成武、杨得志,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杨(羊)开泰”。杨勇原名杨世俊,1913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文南乡文家市的一个中农家庭。1930年5月,他在平江参加红军并入党,改名杨勇。他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艰苦时期的  相似文献   

15.
李文宇 《党史天地》2008,(11):49-50
1926年底毛泽东辗转来到武汉.到1927年8月中旬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武汉政坛风云际会.革命形势发生突变,关键时期,毛泽东以中国革命为己任,“指点江山”,辨明方向.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6.
对于陈再道将军而言,"文化大革命"不啻于一场梦魇."文化大革命"初期,在1967年盛夏的武汉"七二○事件"中,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被诬蔑为"策划‘七二○事件’的罪魁祸首",受到了不白之冤和非人待遇,直到1972年恢复工作为止.  相似文献   

17.
1966年6月,外交部的很多干部都还没有意识到一次震撼中国大地的政治大运动即将来临。外交部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刮起以  相似文献   

18.
李文宇 《党史天地》2008,(11):49-50,56
1926年底毛泽东辗转来到武汉.到1927年8月中旬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武汉政坛风云际会.革命形势发生突变,关键时期,毛泽东以中国革命为己任,“指点江山”,辨明方向.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对于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了持续的、不同程度的抵制和斗争,比较集中的有四次:1967年的"二月抗争";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思来领导的批判极"左"思潮: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以及1976年的"四五"运动.这四次抗争均有可能成为结束内乱的契机,但均未完成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使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对毛泽东主观方面的原因争历史的客观原因,特别是竞争国家领导制度、体制方面的原因作粗浅分析.科学地总结"四次抗争"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国当前的民主法制建设.有助于社会主艾政治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0.
正1967年初,"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社会秩序陷入混乱之后,经济秩序也开始陷入混乱。但当时的报刊却把造成这些混乱的原因说成是:"当前,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顽固分子,正在和社会上的资产阶级分子,投机倒把分子,地、富、反、坏、右分子,互相勾结起来,用经济主义来欺骗群众,煽动群众,破坏生产,破坏财政金融,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向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进行斗争,向我们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