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家都知道三国时代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1944年的抗战时期,开国中将、时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8分区司令员的曾思玉在山东战场"依葫芦画瓢",亦曾导演过一出精彩的"空炮计",仅靠一门没了炮弹的92式步兵炮,没费一枪一弹,没损一兵一卒,就"攻"下敌人一处坚固的据点,书写了一段抗日传奇故事。虎口夺炮1940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鲁西采取铁臂铜围的"蚕食"政策,设立了众多炮楼。这些碉堡和炮楼,遥相呼应,如一颗颗钉子钉入八路军鲁西军区根据地。日军驻在鲁西郓城县的是32师团的  相似文献   

2.
正1938年9月起八路军一一五师奉命陆续到达山东。它的到来,加强和壮大了山东抗日武装的力量,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带来了空前活力。他们打击地方反动邪恶帮会、破坏敌人运输线、粉碎日军"扫荡",拔据点、端炮楼让日伪军  相似文献   

3.
1939年12月初,我团奉上级指示,号召以连为单位开展"活捉鬼子,迎接新年"的比赛活动。当时,我连到敌后一年多时间,消灭过不少日军,但就是没抓过活鬼子。有几次活捉了鬼子哨兵,都因鬼子拼命挣扎,惊动了守在炮楼的日军,只好就地击毙。可见,抓活鬼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哩!  相似文献   

4.
正1940年,在反封锁、反"蚕食"、反"摩擦"的艰苦斗争中,我们鲁中军区部队缺少重武器,特别是缺少火炮,在攻击敌人的据点、炮楼时往往遭受重大伤亡。面对困难,我们集思广益,尝试了很多办法,却收效甚微:有的部队尝试用土造大炮,就是把榆木掏空,用铁环箍住做炮筒,结果炮弹没打出去,反而把炮筒给炸了;有的部队收集了很多干辣椒,顺着风向点燃"熏"敌人,效果也不理想;还有的将浸过油的棉花绑在公鸡身上,点燃后将公鸡设法扔进炮楼,希望着火后  相似文献   

5.
夏阳 《党史文汇》2013,(2):46-48
一个日本士兵要求参加新四军那是1945年7月一个漆黑的夜晚,住在湖北省青阳县大陈山脚下驼龙村据点的日军伍长国政宪郎,带着我军散发的宣传品《敦促日军投降书》,怀揣一支手枪,率领三个日本士兵,扛了一门迫击炮,悄悄离开据点,急速向山里我游击根据地行进。不料,日军很快获知国政宪郎逃跑的消息。整个据点倾巢出动,沿途设卡,四处搜捕,  相似文献   

6.
1942年入春以后,冀南区的抗日斗争形势进入最艰苦时期。敌人除继续对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和频繁“扫荡”外,还加紧增修据点、炮楼、公路和封锁沟墙,一时间,据点、炮楼星罗棋布,公路、沟墙纵横交错,使抗日军民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夜宿炮楼下,仰观路上灯;行军必过路,天天闹敌情。”这几句当时广为流传的顺口  相似文献   

7.
1930年7月,红二十一军在军长胡少海的率领下,执行肃清苏区内的土匪、民团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任务。8月5日,红军攻下了漳平永福敌人盘踞的天主教堂,敌龟缩在最后的据点——溪边炮楼负隅顽抗。当天傍晚,胡少海在天主教堂楼梯边用望远镜察看地形,不幸被子弹击中腹部,在返回龙岩的途中,这位年仅32岁的红军军长在龙车村溘然长逝,葬于当地路旁山头。 一颗耀眼的将星,殒落在闽西的青山中。  相似文献   

8.
<正>说到日本侵华罪魁们,德富苏峰或许不如伊藤博文、东条英机、冈村宁次一伙那般广为人知,但如果提起"大东亚共荣圈""王道乐土"这些臭名昭著的侵华口号与谎言,几乎每个人都会联想到日军侵华时涂在炮楼、城墙上的那些荒诞无稽的标语和日军狞笑演说背后的血腥残暴。德富苏峰就是"大东亚共荣圈"理论的始作俑者之一,他的日本"膨胀论",实质即为鼓动日本政府抓住时机"膨胀"、侵略,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立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和"王道乐土"。  相似文献   

9.
刘大为 《党史纵横》2001,(11):20-20
在战争年代里,革命歌曲所起的作用,是今天的读者们无法想像的。1940年我在冀东抗日游击区,就听到一个以歌曲《松花江上》战胜一百多名敌人的故事。当时八路军挺进军十团团长白乙化,由于作战勇猛又机智多变,被群众被为“平东洋”的铁军。一次,白乙化率领着十团,从平西挺进到密云山区。经过侦察得知,密云城北刚刚建立了一个敌人据点,驻在据点的伪军大都是日寇从东北抓来的兵丁,伪军队长是沈阳人。他们一百多人驻在一个地主大院里,四面还修了炮楼……白乙化趁敌人立足未稳,想拿下这个据点,一天夜里,他们包围了敌人住的大院,…  相似文献   

10.
正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是展现军威、鼓舞士气的有效形式,自古以来各武装力量都对阅兵非常重视。在鲁西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则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利用阅兵智端日伪据点的传奇故事。草桥据点:八路军东进"拦路虎"七七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推行片面抗战和单纯防御方针,加之其高级将领大多腐败无能,造成一溃千里的局面。日军长驱直入,很快侵占华北大片领土。1937年12月,  相似文献   

11.
1940年9月下旬,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八路军一二九师从23日开始发起了榆(社)辽(县)战役。当时三八六旅负责攻打榆社县城,三八五旅负责攻打辽县五旅首先攻打的是位于辽县附近的管头、石匣两个日军据点。管头是日军设在榆辽公路上的一个重要据点,约有100人担任守备,配有1门“九  相似文献   

12.
1941年,新四军在新军部领导下,不断对日伪军进行袭击.第1师在歼灭顽军李长江一部,粉碎日军南浦旅进攻盐城计划后,又连续攻占靖江、泰兴地区的古溪、蒋垛、苏陈庄、大泗庄、孤山及老庄头据点,并在泰兴姚家岱战斗中击毙泰兴警备司令孙德旺.第2师在天长、仪征地区,连克谢家集、金家集据点,又在金牛山战斗中歼灭日伪军700余人.新四军连战皆捷,气坏了南京日军总司令火田俊六.他决心进行报复,铲除新四军军部.  相似文献   

13.
1943年,地处敌后之敌后的晋东北崞县(同蒲铁路东)地区,对敌斗争形势还很严峻而险恶。崞县宏道镇是一个较大的日伪军据点,常驻日军200余名、伪军400余名。周围还有七、八个日伪据点,由驻日军头目——山侠指挥。 山侠,是一个穷凶狡黠的战争恶魔。据说他是驻山西日军某师团长的兄长,日本某大学毕业生,精通中文汉语。即善于搞特务工作,也善  相似文献   

14.
马坊镇位于山西省昔阳、和顺、寿阳三县交界处.由于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日军于1941年秋,从各地抓来大量民工,用3年时间,在北马坊东侧的土岗上,修筑了一座坚固的城堡式据点.日军第4混成旅直接指挥下的特工清水利一,以马坊为中心,策划指挥周围6个县的特务工作,对我太行抗日根据地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5.
<正>红杨树下的暴行1939年3月7日(农历二月初七)晚上,天黑沉沉的,繁昌县小磕山一带的农民早早入睡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小磕山虽小,却是繁昌城通往西北沿江的一条通道。日军在这里设有一个岗楼据点,岗楼里的日军作恶多端,常到附近村庄奸掳焚杀,群众对其恨之入骨。几天前,新四军抗日游击队袭击了日军岗楼,打死一名哨兵,击毙一名小队长。  相似文献   

16.
浴血芦苇河     
正设伏1938年初,日军从同蒲路驱兵南下并占领沿线晋南及豫北诸城后,疯狂进行烧杀抢掠。同年五六月间,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奉命率部与戎伍胜(政治委员)等率领的山西决死三纵队一道,在侯马、曲沃地区对日军奋起抵抗,一度拔除了敌之若干护路据点,收复了被日军占据的数座县  相似文献   

17.
1941年3月的一天,苏中沿海某日军据点。一位传教士模样的德国人和两位随从打扮的中国人正在接受日军哨兵的盘查,哨兵示意他们打开随身携带的皮箱。只见那位德国人不耐烦地大声用英语说道:“德国是贵国的盟友,难道连盟友都不相信吗?”哨兵见传教士有  相似文献   

18.
新良  建文  艳霞 《党史博采》2006,(4):53-53
1940年仲夏,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中国山西的煤炭资源,抢修德州至石家庄的铁路.他们在冀南各地到处修碉堡、设据点、挖封锁沟、筑封锁墙.搞得据点、碉堡星罗棋布;公路、沟墙纵横交错.使我冀南军民抗日活动变得困难重重.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军仍组织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东高才大捷.从而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大大提高了我军的抗战信心.  相似文献   

19.
1939年4月下旬,虽然南方早已到了春风荡漾、草长莺飞的季节,但由于日军的疯狂“扫荡”和蹂躏,此时的皖南到处硝烟弥漫,春天的气息被战火驱赶得荡然无存。日军自入侵皖南后,就占据了地形显要、物产丰富的横石潭和木石潭。横石潭和木石潭两地相隔不远,是皖南的咽喉之地,易守难攻。日军以此为据点,  相似文献   

20.
正百团大战纪念馆(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1940年,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向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即名震中外的百团大战。这次战役从8月20日开始,至1941年1月结束。我军先后出动105个团,约20万人,以正太路为破袭重点,在2500余公里交通干线上,拔据点,破铁路,炸桥梁,毁公路,给日军以重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