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回顾粉碎"四人帮"历史斗争的时间节点并对粉碎"四人帮"的合法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针对霞飞提出的"陈云在与叶剑英、王震研究解决‘四人帮’问题时认为要采用分别抓捕的方案但是应该下不为例"的观点,分"1976年9月9日至同年10月6日"和"1976年10月6日至1981年1月23日"两段时间进行分别考证,在查阅并引用《陈云传》、《陈云年谱(修订本)》等公开出版的资料之后得出了个人的观点:陈云在1976年9月下旬至10月初研究解决"四人帮"问题时没有针对"采用抓捕的办法"说过"下不为例",在"四人帮"被隔离审查以后到"四人帮"被最终宣判期间也没有讲过"下不为例",类似"采取抓捕的办法只此一次、下不为例"的说法应该是"三人成虎"式的误传而非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实》)一文在《光明日报》发表并相继被多家主流报刊转载。6月30日,《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一文在《理论动态》上发表,文章说:"四人帮"唯心主义盛行的年代,造成了一种恶劣的风气,根本无视人民的喜怒哀乐,专门讲究摸"四人帮"的脉搏,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5,(3)
<正>1976年10月6日,伴随着"四人帮"的终结,祸害中国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尽管新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华国锋,试图开启一段"新的历史时期",但此时要他摆脱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清算"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显然很不现实。当时,华国锋有一条比较重要的语录广为流传:凡是毛主席讲过的、点过头的,都不要批评。这条语录在1977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中表述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人们称它为"两个凡是"。  相似文献   

4.
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粉碎"四人帮"只是解决组织上、政治上的问题,而中国向何处去,人们仍然处在追索和徬徨之中?保梗罚?年2月7日,当时代表政治气候的"两报一刊"发表了一篇社论,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正式提出"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一剂药方,但它不是良药,  相似文献   

5.
正粉碎"四人帮"后平反冤假错案,首先是从重新处理纯属反对"四人帮"案件开始的。1976年12月5日,中央下发了23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重新处理纯属反对"四人帮"案件的通知》。苏振华、倪志福、彭冲认为,在上海重新处理这些案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上海直接反对张春桥、王洪文、江青、姚文元的人很多,重新处理反对"四人帮"案件工作做好了,可进一步发动群众,深入揭批"四人帮"及其余党。  相似文献   

6.
李海文 《党史博览》2017,(12):43-47
正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指出:"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同志起了重要作用。"《决议》没有提汪东兴的名字,但是大家都知道抓捕"四人帮"的任务是由汪东兴领导的八三四一部  相似文献   

7.
<正>以纪念周恩来为契机,人民发出郁积已久的呐喊"四人帮"在"文革"中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悼念的花圈在天安门一直不断。从3月19日起,花圈渐渐多起来。"四人帮"知道4月4日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到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恩来的人必然会更多。他们抢先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南京大字报问题的电话通知》(此前,南京群众上街游行,缅怀周恩来,反对"四人帮")。通知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宋志坚 《唯实》2009,(4):94-95
看到《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与2月19日)刊载的《重温改革初衷恢复历史真相》一文——副题为“《重温叶剑英主十年前讲话》、《叶帅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座谈会摘要”,前者系胡德平的文章,原载《南方周末》2008年10月2日;后者是叶选基的文章,原载《南方周末》2008年10月29日——读后颇有感慨。“改革初衷”需要“重温”,可见有人淡忘;“历史真相”需要“恢复”,因为已被歪曲。文章说的是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段历史,比照着胡文和叶文细读,“恢复真相”者大致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这首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祝酒歌》,创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1976年。这一年的10月6日,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至此结束。就是在这欢庆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胜利的碰杯声  相似文献   

10.
陈昊 《党史博采》2008,(10):11-16
1976年10月6日,是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日子。这一天,华国锋亲自坐镇怀仁堂,抓辅"四人帮"。当时的形势,用"惊心动魄"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在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华国锋与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巧妙清除了"四人帮"这个长在中共中央内部的"毒瘤"。粉碎"四人帮",是结束中国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悼念周恩来     
林木 《党史博览》2006,(4):28-29
1976年3月5日,“四人帮”控制的上海《文汇报》在刊登新华社一篇关于纪念和学习雷锋的新闻稿时,将周恩来为雷锋的题词删掉;3月25日,《文汇报》发表了《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文章,影射攻击周恩来。这两个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的浪  相似文献   

12.
<正>一1978年11月15日,《北京日报》刊登了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的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决定,宣布:1976年清明节,"广大群众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对于因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而受到迫害的同志一律平反,恢复名誉"。当天,新华社以《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这一更加鲜明的标题,对《北京日报》的消息向全国作了报道。16日,对于  相似文献   

13.
<正>李乔在11月2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阐述了自己对《共产党宣言》中一段话的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曾经翻来覆去纷争、论证了许多年。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我党最终确认:"知识分子是工  相似文献   

14.
1977年 1 1月 1 8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同年第 1 2期以及《人民教育》第 1 1期同时刊登了一篇批判“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的重要文章 :中央教育部大批判组撰写的《教育战线的一场大论战》。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第一篇拨乱反正的檄文 ,是推翻“四人帮”制造的黑线专政论的头一炮 ,也是批判“两个凡是”的一个突破口 ,影响所及 ,不仅在教育战线 ,而且在全国各条战线 ,尤其是文艺战线引发了推翻“四人帮”黑线专政论的波涛大潮 ,为彻底批判和肃清“四人帮”的流毒 ,起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现将撰写这篇文章和文章发表的前前后…  相似文献   

15.
<正>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以"空军政委不听话"为由,要求整顿空军,向空军夺权1975年10月1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军委任命张廷发为空军政治委员、空军党委第一书记。任命  相似文献   

16.
正解放思想,打倒"四人帮"天下大治,速度可以快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领导粉碎"四人帮"。在肃清、批判"四人帮"的同时,当年12月就召开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华国锋说:首先,深入开展揭发批判"四人帮"的伟大群众运动;其次,在全党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把我们的党建设好;最后,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1977年4月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的会议,在此前后召开了一系列的全国会议:如铁路、电力、冶金等一系列专门会议,揭批  相似文献   

17.
正在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后的几天里,华国锋主持召开几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一系列的决定,并同时研究了解决上海问题的方针。华国锋说:对犯错误的同志,一要看,二要帮1976年10月6日晚,华国锋在抓捕"四人帮"之后,驱车来到玉泉山8号楼叶剑英的住地。晚10时30分,华国锋挽着叶剑英的手,一起走进了会议室。参加政治局会议的共11人。政治局委员有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陈锡联、纪登奎、吴德、陈永贵,政治局候补委员有苏振华、倪志福、  相似文献   

18.
陈杰勋 《湘潮》2011,(11):12-16
今年11月14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汉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他的不朽功绩和精神风范,本刊特刊发《廖汉生同"四人帮"的斗争》、《廖汉生入党》、《跟随廖汉生出访非洲三国》等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张伟领 《世纪桥》2005,(10):36-39
1976年10月4日,《光明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四人帮”御用笔杆子“梁效”的《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的文章。文中说“按既定方针办”这一谆谆嘱咐,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我们党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篡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背叛社会主义,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任何  相似文献   

20.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积极投入到批判"四人帮"的斗争中。但是,这波热潮很快降温。1977年2月,"两个凡是"的出台,使中国前景再蒙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