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士第(1900-1979),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正规武装,从此南征北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晚年笔耕不辍,留下许多珍贵史料.将军风范今犹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戎马人生. 考黄埔启戎马生涯 披铁甲入革命道路 周士第,曾用名周士梯、周力行、周平等,1900年9月...  相似文献   

2.
周士第,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学员。他是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第一批成员,中共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的指挥官,参加过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上将军衔。他的军旅生涯,他和他的战友们创造的辉煌业绩,永远地载入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史册!  相似文献   

3.
肖占中 《党史文汇》2001,(11):29-31
192 4年 1 1月组建的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是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并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北伐战争中享有“铁军”美誉的叶挺独立团 ,就是以铁甲车队为基础扩编而成的。1 92 4年 3月下旬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周恩来 ,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由法国启程 ,从海路回国 ,于 9月初抵香港 ,旋即到广州 ,在孙中山的同意下 ,受中共中央委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职。 1 0月 ,党中央决定重建中共广东区委 ,周恩来任委员长兼区委宣传部长。 1 1月 ,中共广东区委取得孙中山同意 ,决定组建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对幼年的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4.
党史博览     
《党的建设》2008,(8):62-62
·历史档案·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力量叶挺独立团的前身是1924年成立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其干部的任免、调动由中国共产党决定,不受国民党第四军的约束,是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小型正规武装力量。铁甲车队共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有一支历史悠久、战绩卓著、被人们称誉为人民解放军的“根”的老部队,这就是济南军区某红军师。这个师是与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同步发展的。 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 这个师的前身部队可追溯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1924年1月,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从参加黄埔军校建校和平息广州“商团军”的经验教训中,深感有必要建立一支由我党直接领导的革命军队。11月,中共广东区委商得孙中山的同意和支持,组建了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以共产党员徐成  相似文献   

6.
在党史学界,公认1925年10月在广东肇庆以铁甲车队(1924年11月组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是我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但是,据笔者所见到的史料,由我党独立领导的、比叶挺独立团反对北洋军阀还要早的革命武装,应是“津南农民自卫军”。它成立于1925年秋,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始于同年12月。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另一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本文通过回顾第一次飞跃的历程,分析和研究它产生的原因,阐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923年,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推动下,决意改组国民党。次年1月,国民党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包括毛泽东、瞿秋白、董必武等在内的一大批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另一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本文通过回顾第一次飞跃的历程,分析和研究它产生的原因,阐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梅宏 《党史文苑》2012,(3):28-29
陈奇涵(1897-1981),江西兴国人。赣州府中学堂毕业后,投笔从戎,入护国第二军讲武堂学习,历任赣军排长、连长、代营长。其间,他追随孙中山,先后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和镇压商团叛乱的战斗。1925年初进入黄埔军校任教,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黄埔学生队两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奉  相似文献   

11.
1924年,“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成立,这支以“护路”名义组建的武装队伍,配备了先进的装备,在当时引起不少人的注意。令人惊讶的是这支武装队伍的主要成员是中共党员,直接接受周恩来的领导。新中国成立时,创建“铁甲车队”的5名骨干中的4名先后在革命道路上不幸牺牲,幸存的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周士第和他的战友们掌控的“铁甲车队”创造的辉煌业绩,永远载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的史册。  相似文献   

12.
杨飞 《党史博采》2008,(1):25-26
1927年8月1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2万余人的革命武装,举行了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此建立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开创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必然选择,"第一枪"的打响是历史的必然。然而"第一枪"打响的时间却一波三折,经历了三次变动,这与三个人有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第二十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副营长赵福生、第二十军第一师的一个哨兵。这三个人的历史地位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但都实际改变了南昌起义"第一枪"打响的时间,客观上改写了南昌起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以"援助罢工"和"全国总工会组织"为根本任务,按照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法令应属"非法集会".只有在南方政府所在地广州,才能合法地召开这样的大会.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与孙中山本人的大力支持有密切关系.加上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的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毗邻港澳的广州进一步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1922年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是中国政治格局重组和职工运动发展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1924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华夏大地上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通常称之为"大革命"。这一时期,北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与朱德的上海会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6月,朱德去法国勤工俭学,从重庆来到上海,经老友孙炳文介绍,在法租界见到了因陈炯明叛变而被迫离开广州的孙中山先生。这是朱德与孙中山的第一次会面,也是两人间仅有的一次会面。56岁的孙中山先生行动敏捷,虽然革命屡遭挫败,但他对未来依然十分乐观。在谈到如何夺回广东,重建共和政权时,孙中山有意“请他(朱德)组织驻桂滇军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并以先付军饷十万元相许”。朱德婉言拒绝了。临别时,朱德向孙中山表示,他和孙炳文将到国外留学,朱德说;“我们一是没有在美国久住的款项,二是因为社会主义运动在欧洲最强大。美国也许对中国人很好,可是美国对于你为共和国而进行的斗  相似文献   

16.
正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其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其中,南昌起义军回师入闽,不仅保存了起义军的有生力量,走上井冈山会师的征途,而且对于福建革命运动的发展,特别是闽西南革命武装的生成与武装暴动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南昌起义军余部移师北上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7.
正孙中山之死的诸多疑问至今难以解释。孙中山必须"销声匿迹"孙中山必须"销声匿迹"是鲍罗廷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给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其原因主要有三:一、苏联对华政策受到威胁。鲍罗廷要把国民党改造成能够牵制和对抗日本的力量,就必须让孙中山反  相似文献   

18.
“铁甲骑士”一举成名 周士第,又名周力行、周平、周士悌。1900年9月出生在广东省海南岛乐会县(今琼海县)新昌村。1914年考进当时海南的最高学府琼崖中学,在读书期间,接受了革命的思想,立下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广州起义80周年,1927年12月11日,广州的工人、农民、革命士兵和进步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被称为"广州公社".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又一次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20.
贺龙元帅是一位“百战沙场驱虎豹”的骁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多次为同志和战友撮合婚姻的“热心红娘”,周士第将军与张健的美满姻缘,就是贺龙任八路军120师师长时巧搭鹊桥促成的。1937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并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原红二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合编为八路军120师,贺龙为师长,关向应任政委,周士第为参谋长,甘汹淇任政治部主任。当年9月贺龙率部东渡黄河,开赴晋西北。一天,周士第参谋长被贺龙师长请了过来。周士第是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