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俊祥 《探索》2006,4(5):62-65
公民政治,是指以公民为本的政治,这可以从民主、国家和社会这三种视角来理解。公民政治的人本特性即“公民性”,主要表现为人格性、个体性、平等性、责任性和确定性。公民政治的人本功能从古代到现代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古希腊的公民更多地意味着对城邦的公共道德与责任,而近代以来西方的公民主要是人权的享有者,现代西方则要求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承担责任(义务)或具有公共德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先后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包括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成了中国的全球倡议方案,这三大倡议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确保这一理念得以行稳致远。三大全球倡议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分别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的角度解读中国三大全球倡议的不同内容,可以更好地把握三大全球倡议的内涵以及价值,从而更好地落实到行动上。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公正德性观的主要观点包括:公正是一种德性,中道是公正德性的理想境界,公正德性源自公正行为的规训,给予和维护幸福是公正德性的价值诉求。从亚里士多德的公正德性观来看,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应该走出"制度正义"的路径依赖,即公正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应当重视公平正义的制度设计,而且需要塑造具有公正德性的公民。  相似文献   

4.
公共选择理论对现实中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问题进行了独特的学理上的解释。提出“理性的无知”导致了公民不参与投票,“集体行动逻辑”是公民不参与团体行动的原因。公共选择理论这些具有启示性的解读为我们解决当代中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可以从构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信息机制、激励机制与规模问题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5.
信念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气质上是统一的,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指引着大众的判断与选择。它是德性伦理中最具基础性的元素,或者说是促成德性成长最重要的基元,其他德性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它的影响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凝炼出的12对德性要求,也都与信念伦理有机联结。它需要全体国民具有与这种价值观相吻合的信念伦理作支撑。信念伦理的缺失将导致工具理性泛化、价值相对主义甚至走向道德虚无主义。研究信念伦理理论,有助于加快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接受,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坚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与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文化融合是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转型的新指向.在“民本法治”、“德法合治”、“权利义务关系”、“和谐诉讼”以及“生态保护”等法的内容构成、运行方式和价值取向上,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与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文化理念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互补性,二者的有机融合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构成其宏大思想体系的重要特色,具有三个规定性:一是本质规定性,即实践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界关系的基本途径,其内容具有物质性,其形式要求确定性;二是结构规定性,即实践包括“行动”和“思想”两个要素,存在着以“思想”带动“行动”和“行动”与“思想”互动两种运行模式;三是形态规定性,即马克思主义进入实践过程之后,将体现出对“思想逻辑”和“行动结果”交替性、持续性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在走向公民社会.思考怎样使这样一个正在形成中的公民社会比较和谐非常重要.一个和谐的或朝向和谐发展的公民社会具有两个结构性特征:第一,公职地位开放必须向着能够理解与公职地位相联系的公共责任、具有能够认真履行公共责任的公民基本德性,并且具有履行这些责任的管理公共事务能力的公民持续和公开地开放;第二,在它的社会上层、中层、下层之间存在着合理和有序的社会流动.在这样一个公民社会,法律体系才会被看作可以依赖的,公共领域才会被确信具有实践的价值,才能够既保持内部活力,又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9.
马立新 《理论学刊》2013,(2):122-126
艺术德性即艺术之于主体特有的陶冶情操、涵养精神、净化心灵、启迪思想等利他价值。在数字艺术系统中,艺术德性的生成经历了三个过程:生活德性和职业德性实现了完美统一,这是数字艺术德性较之原子艺术德性建构的第一个飞跃和质变;互动德性的生成是数字艺术德性的第二个飞跃和质变,它对艺术本体的创造性贡献是在原子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开拓出本真真实和虚拟真实两种艺术德性要素,并相应地创生出本真情感和虚拟情感两种新型自由情感;智能德性的获得是数字艺术德性机制建设的第三个飞跃和质变,它为艺术本体贡献了超现实真实这一新型艺术德性构成要素,并创生出超现实自由情感。本真情感、超现实情感和虚拟情感是数字艺术德性特有的三大情感属性,它们共同构成了数字艺术的德性本质——数字德性。  相似文献   

10.
行政参与是行政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与实现路径,也是现代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受“弱势”地位、“搭便车”心理、“囊中羞涩”的经济困境和“枪打出头鸟”的体制尴尬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当前我国个体参与行政的现状并不乐观.在民主法治时代,个体参与行政有利于通过低廉成本来实现人们的利益诉求,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培养公民“德性”、培育公民文化、促进民主政治发展;但也具有一些明显的弊端.因此,重视与发展个体行政参与,必须注意一定的限度,正确处理政治参与与行政参与的关系,通过行政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来保障、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姜兴智  王勇 《学习论坛》2024,(1):128-136
公民监督权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权利。公民监督权宪法规范内涵与保障模式的模糊不清,造成公民监督实践中的路径阙如、救济缺位以及目的异化等困境。《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公民监督权作为宪法基本权利,是贯通“公民”监督与“人民”监督的关键所在。厘清公民监督权规范生成与概念分野的基本逻辑,基于公民监督的规范结构与制度逻辑,对具体监督权及其国家保护义务进行类型化研究,是明确公民监督权体系化构建路径之基础。应通过形成公民监督权宪法规范体系性解释、建构公民监督权“二阶层”解释路径、促进公民监督权释法目的的“价值性托付”,实现全过程民主监督理念下公民监督制度的全要素完善。  相似文献   

12.
马啸  马佳磊  严洁 《新视野》2023,(3):121-128
公民是否主动遵守公共政策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如何以较小代价获得公民在日常社会治理政策领域的政策遵从?从激励与压力两个维度出发,可将公民遵守日常社会政策的行为划分为“不服从”“价值认同服从”“强制性服从”与“社会规范性服从”四种类型。在城市垃圾分类新规实施后,对北京市城镇居民履行垃圾分类义务的问卷调查发现:价值认同与社会规范是实现公民政策服从的关键因素,并且二者发挥了同样重要的影响。相比之下,因当前法规惩戒性有限,强制性服从尚未成为影响公民履行垃圾分类义务的关键因素。本文的发现对在社会治理领域运用“助推型”政策干预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性、德性与人性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党性的建构基础是德性,而德性的立论要件是人性。党性、德性与人性的互动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又直观地体现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逻辑关联性。这种逻辑关联性的基本要义是:要以德性建设中的“重品行”表征党性建设中的“讲党性”,要以人性建设中的“作表率”引领德性建设中的“重品行”。  相似文献   

14.
申瑞杰  杜运辉 《前线》2024,(4):8-11
“三大全球倡议”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聚焦发展、安全、文明等人类前途命运提出的重大创举,其根植于中华文明,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大支柱,共同引领新时代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三大全球倡议”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包容性等特质,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到来是一种总体性转变的产物,这种转变主要在于“公共性”的价值承诺。从历史叙事学角度看,这种价值承诺主要在于保证公民主体向“公共性”空间的融入;从外部介质来看,这种“公共性”诉求更体现了当前大众传媒的维系功能。大众传媒对于疏通公民“公共性”空间打开了出口,所以,在公民社会中大众传媒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它渗透育化于公民社会“公共性”意识;它对于不良公共情绪具有把脉引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党性、德性与人性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党性的建构基础是德性,而德性的立论要件是人性。党性、德性与人性的互动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又直观地体现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逻辑关联性。这种逻辑关联性的基本要义是:要以德性建设中的“重品行”表征党性建设中的“讲党性”,要以人性建设中的“作表率”引领德性建设中的“重品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政府管理理念的回应性行政与党提出的和谐执政理念在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和现实层面上具有某种内在契合。可以说,回应性行政是沟通政府与公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其功能是弥合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由于社会转型所形成的断裂带。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探讨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中的行动策略,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的具体实践中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行动策略,即服务治理型和支持建构型。一方面,虽然有一些不足和短板,但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服务治理型行动策略;另一方面,专业社会工作在“五社联动”中的支持建构功能日益凸显,虽然目前力量还比较薄弱,但它正在成为“五社联动”实践中的创新行动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企业家政府理论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与以公民为中心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在主要观点和价值取向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但通过对两者的主要观点进行说明和比较,可以得出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实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的对立表现在顾客与公民、掌舵与服务、企业家精神与公共利益、效率与公平上;两者的统一表现在公共行政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公共行政的实践意义与价值意义的统一,强调在公共行政实践中做到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之整合统一,在批判地继承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的“合理内核”基础上,以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理论.  相似文献   

20.
曾盛聪 《探索》2006,3(3):134-137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公民人格必然是“公民”的普适性内涵与文化国情的耦合,表现为主体性人格与社会性人格、律法性人格与道德性人格、自由性人格与一元性人格的辩证统一。基于此,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教育应确立主体性精神、社会公共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的教育价值目标。公民人格的确立一方面依赖于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又仰仗于认知导向与价值建构、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整体“合力”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