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境外“金三角”毒品的生产和渗透呈不断上升趋势,使云南早已禁绝的毒品祸患死灰复燃,愈演愈烈,成为当前云南最突出的社会问题。30年来云南毒品犯罪大致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三次毒潮,所涉毒品种类、数量及境外毒源形势的不断变化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传统毒品鸦片时期、90年代精制毒品海洛因时期和21世纪初期新型毒品冰毒时期。分析研究云南三十多年的毒品发展轨迹,有助于对未来十年云南毒品犯罪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来,尽管世界上毒品更换新代,品种不断翻新,但雅片这种传统毒品仍不断从境外渗透入境,危害着红河州乃至更广阔的地区。与前几年相比,当前的雅片犯罪在毒品来源、贩运手段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将这种变化及原因作简要分析,以便在严厉打击精制毒品犯罪的同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雅片烟毒的发展和蔓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关于毒品犯罪中毒品定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17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下称《决定》),我国开展了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毒品定量问题没有引起司法部门应有的关注,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 《决定》第一条明确地把毒品划分为六类: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和国务院管制的其它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决定》这种对毒品种类的划分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对毒品量所作的分析。 我们知道,鸦片(Opium)是一种取自罂粟未成熟塑果的麻醉性镇痛药,这种未成熟的塑果被人们用刀划破,白色的乳汁从割口流出,经干燥凝结,即氧化变成褐色鸦片(黑色生鸦片),每一个未成熟的塑果大约只能割出半粒米般大的鸦片。而吗啡(Morphine)是从生鸦片中提取的易溶于水和醇的白色粉末,吗啡只占鸦片中的10%,就是说每10克生鸦片中只能提取1克吗啡。反过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解释未含9.5%以上的吗啡的鸦片,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鸦片。海洛因(Heroin)则是吗啡的衍生物,是从吗啡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既轻又细的白色粉末,这种由英国化学家C·R·赖特于1874年首次合成的毒品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毒品。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毒品犯罪的特点毒品犯罪,是严重危害人类的犯罪。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仅几年的时间,就彻底消灭了旧社会遗留下的这种祸害,使我国成为一个无毒国家。但是,进入八十年代后,由于国际贩毒活动的猖獗和渗透,国外贩毒集团与国内贩毒分子相勾结,利用我国对外开放之机和管理上的漏洞,在一些边境地区和一些历史上烟毒流行的地方猖狂地进行毒品犯罪活动,使制造、运输、贩卖和吸食鸦片、海洛因等毒品的社会丑恶  相似文献   

5.
毒品犯罪活动具有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危害性,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当代我国有组织毒品犯罪活动不断发展变化,毒品问题愈发严峻,毒品犯罪组织的结构形式和运作模式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所产生的犯罪能量日益扩大,对我国缉毒侦查工作造成极大的挑战。有必要系统分析我国毒品犯罪的成因及有组织毒品犯罪活动的嬗变过程,在深刻发掘毒品犯罪本质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有组织毒品犯罪的侦查策略。  相似文献   

6.
所谓毒品,特指需要由国家职能管理部门管制的对人体有特殊刺激和危害作用的药品,它包括鸦片及其衍生物——吗啡和海洛因、大麻及其衍生物——大麻脂和大麻油、兴奋剂、可卡因、抑制剂和致幻剂及其他精神药品。 毒品犯罪包括个人或唆使他人进行毒品的自我滥用及以盈利为目的加工、制作,贩毒的活动。毒品犯罪是一种危害人类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大陆和港澳台区域内的跨境毒品犯罪活动不断演进升级,毒品与制毒化学前体种类不断衍生,贩毒规模与消费市场体量持续增大,区域间制贩运链条进一步加固,毒品犯罪组织融合趋势加强。以社会选择、市场分析、地理区位等研究视角作为跨境毒品犯罪的切入点,有助于厘清跨境毒品犯罪演进的逻辑基础。跨境毒品犯罪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情境犯罪预防、犯罪组织控制、禁毒情报交流、毒品犯罪司法互助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随着毒品犯罪在新中国的存续和发展 ,惩治毒品犯罪的立法也不断发展和变更。本文以新中国惩治毒品犯罪的立法沿革进行回顾和思考 ,以供立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毒品犯罪作为危害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刑事犯罪,历来被当作严厉打击的重点对象。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拉萨市的毒品犯罪既有一般地区毒品犯罪的典型性,也有当地毒品犯罪的区域性特点。受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影响,毒品犯罪在当地迅速蔓延、持续上升,部分吸毒人员甚至把拉萨市作为吸贩毒的"避风港",以逃避打击。文章结合当地毒品犯罪相关数据,深入分析毒品犯罪特点,总结出公安机关在打击毒品犯罪中所面临的管控难、查处难、起诉难等困境,并在结合当地毒品犯罪现状、特点和实际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毒品犯罪防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外国人的大量涌入,外国人在广东犯罪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外国人到广东从事毒品犯罪的现象尤其严重。针对涉外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需要根据涉外毒品犯罪的特点、原因,采取制定专项管理法规、加强涉外情报建设、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提高缉毒科技含量、加强出租屋管理等措施来遏制涉外毒品犯罪的发展,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什么是非法持有毒品罪 ,在刑法理论界颇有争议。笔者比较赞成李文全先生的观点 :非法持有毒品罪 ,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律、法规 ,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或许可 ,私藏或保存数量较大的毒品 ,经查证尚不能认定为其他犯罪的行为。对于吸食、注射毒品者非法持有毒品该如何确定其性质 ,刑法理论界存在几种看法。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吸毒罪与非罪问题 ,如果设立了吸毒罪 ,也就不存在这个争论了  相似文献   

12.
近五年来广东冰毒等新型精神类毒品犯罪发生了新变化,如何解释这一阶段性变化,合理预测广东此类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其理论与实践意义颇大。借助犯罪场与市场犯罪的理论框架,解读广东经验,无疑会加深我国与此类犯罪作斗争的长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毒品管制法规 ,从事与毒品有关的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和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 ,依法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依法查禁毒品 ,严惩毒品犯罪 ,这是因为毒品给人类文明和社会安全带来触目惊心的严重危害。我国确定“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方针 ,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治理毒品犯罪关乎社会的稳定 ,民族的生存 ,国家的强盛 ,因此 ,有效打击毒品犯罪等于遏制了一大批犯罪问题的上扬 ,是治理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毒品违法犯罪最终都是围绕着毒品消费(吸毒)而展开的,吸毒既是毒品违法犯罪的一种,又是包括毒品违法犯罪在内的其他违法犯罪发展蔓延的重要推手。当前我国的吸毒人员以无业的男性青少年为主,吸食毒品类型以传统毒品为主,但吸食新型毒品现象发展蔓延迅速;诱发吸毒原因十分复杂,有习惯因素,也有误信其助兴、减肥、提神、治病等功效的因素;预防和控制吸毒是当前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加大宣传和打击管控力度及强化社区帮教、加大禁毒科技投入等多策并举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毒品犯罪案件高发,对社会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司法实践中,对毒品类犯罪案件在处理过程中往往在案件的证据方面呈现出证据困境,从而导致对行为人的定罪量刑存在一定阻碍。通过分析毒品犯罪类案件证据困境的根源,以提出解决证据问题应当坚持的原则和具体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楚雄州的禁毒形势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 :一是禁毒斗争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是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 ,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加强情报信息工作 ,有针对性地打击毒品犯罪 ,堵源截流 ,同时 ,加强禁吸戒毒 ,禁种铲毒和大麻禁种改植工作 ,搞好禁毒宣传 ,全面创建“无毒社区”。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禁毒战略新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搞好 2 1世纪的禁毒工作 ,必须重新审视国际国内毒品犯罪的新趋势、新特点 ,重新构想 2 1世纪禁毒工作的战略。一、 2 1世纪毒品犯罪的新趋势、新特点 :(一 )毒品犯罪全球化趋势日益严重 ;(二 )毒品犯罪总量居高不下 ,仍处于高峰期 ;(三 )毒品犯罪格局发生变化 ;(四 )毒品犯罪方式手段更加高智能化。二、 2 1世纪禁毒战略构想 :(一 )禁毒战略指导思想 ;(二 )禁毒战略策略原则 ;(三 )禁毒战略计划框架。  相似文献   

18.
毒品犯罪是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在不断加强开发提高检测精度和识别毒品能力的新技术。笔者通过介绍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先进的毒品查缉技术的原理、特点、技术优势以及适用的缉毒场合,对不同的查缉技术和装备进行分类比较,着重介绍人体藏毒探测技术、行李箱包探测技术、车辆和集装箱探测技术为缉毒实战部门提供选择,同时还介绍了正在研制中的几种毒品探测技术,以及毒品探测技术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窝藏毒品罪为毒品犯罪分子隐匿直接罪证,给揭露、查缉毒品犯罪制造障碍。我国刑法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已对其开展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然而,由于刑事立法对窝藏毒品罪的罪状建构相对简略,加之与贩卖毒品罪等常见毒品犯罪相比,窝藏毒品罪发案率低、典型判例少导致研究深度不足,这些都极易引发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办理新类型案件时定罪量刑结果的混淆与失衡。  相似文献   

20.
毒品犯罪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对毒品犯罪的严厉打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和失误之处。应当将毒品犯罪认定为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走私、制造、贩卖、运输、非法持有毒品中的任何一种行为就构成了相应的犯罪既遂形态; 毒品是否最终流向社会,只能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在主观方面,除了直接故意外,间接故意也可以构成毒品犯罪。在量刑时,涉案毒品数量不是判处死刑的唯一标准,而应当综合考虑其他犯罪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为了协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和刑法的冲突,建议将毒品累犯扩大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等五种犯罪,个人和单位都可以构成毒品犯罪累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