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核心和精髓 ,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灵魂 ,也是法学界、理论界重点研究和我们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根本问题。 (续上期 )五是创见性地提出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战略思想 ;六是创立了廉政反腐不搞运动、靠法制的思想 ;七是创立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人的思想 ;八是创立了发展法学教育 ,培养法律人才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思想。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 ,开创了从中国国情出发 ,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之路 ,创立了发展民主、完备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思想 ,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核心精髓 ,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灵魂 ,也是法学界、理论界重点研究和我们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理论 (续 2 0 0 1年第 3期《学报》) :十一 ,创立了靠教育和法制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 ,十二 ,创立了“一国两制”体制下的“一国两法”的思想。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三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我们坚信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在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指导下 ,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 ,一定能够实现 !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核心和精髓,是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灵魂,也是法学界,理论界重点研究和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根本问题:一是创立了民主法制治国论;二是首次确立了民主法制事关全局和基本方针的战略地位;三是全面地提出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方针;四是创立了建设与法制“两手抓”的思想。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开创了从中国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之路,创立了发展民主、完备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思想,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次加强法制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法制教育工作的重点,提出加强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并就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是新时期指导我们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实际,对中国法制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法制教育思想。他的法制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是邓小平教育思想体系的构成因素,另一方面是邓小平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的主要环节。本文试图从民主法制建设的角度简要地分析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 法制教育的地位 (一)法制教育是加强法制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说:“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这一论断科学地揭示了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战略目标加以规定.这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它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指导下,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高度.本文从四个大的方面及15个要点较全面论述和分析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华,对我们进一步掌握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有现实意义.征得作者同意,在原文3万余字的篇幅上,节选其精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管理民主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人民国家人民管理”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就要实现“国家的民主化”、“实现管理民主化”,以及“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指引中国各族人民开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给法学界带来了“灿烂的春天”。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巨大进步,往往是以历史的巨大灾难为代价的。“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由于不重视民主法制而最终导致民主法制的毁灭,国家的混乱和人的尊严与自由的丧失,这是中国人付出的沉重代价。正是这种代价,为今天的中国全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了最初始的动力,而这一动力的启动者就是邓小平同志。依法治权思想是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对防止权力的寻租和腐败,防止专制和独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深刻地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思想,并使之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结束以后,邓小平非常重视宪法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法律思想内容丰富,在三卷《邓小平文选》中,论及民主法制的文章达一百多篇,涉及民主法制建设的各个方面。把这些思想资料整合起来可以形成以“依法治国”为核心,由法治本质论、法治权威论、法治动力论、法治发展论、法治价值论共同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法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何梅玲 《工会论坛》2008,14(3):143-144
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其理论基础,突出发展主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其基本内涵,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是实现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使我们法律、法学工作者倍受鼓舞,深感任重道远。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的最大贡献,就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确立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和一系列重大问题,构成了  相似文献   

14.
中宣部司法部共同组织选编的《邓小平论民主法制建设》和《学习<邓小平论民主法制建设>讲话》两本书在全国郑重出版发行。一个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这是我国政法界、法学界的一件大事。作为这两本书的主要编选和撰稿人之一,我谈谈自己多年来学习《邓小平文选》关于民主法制的光辉论述的体会,与法学界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闫玉霞 《工会论坛》2006,12(3):108-108
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实践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是取得这一成就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为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确立了历史起点、基本方针和目标、根本道路及途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在各个历史时期一直坚持并不断发展的重要思想。他的民主法制思想不仅包含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内容,还为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在新时期的政治文明建设中,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深入研究这一伟大思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石,“小康”社会思想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体系,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法制建设思想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深入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对于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以宽为宜”思想是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统一战线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以宽为宜”的统战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也批判地吸收了儒家学说中某些有益的思想材料。“以宽为宜”思想是邓小平统战理论科学体系的核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以宽为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共八大前后,邓小平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积极投身于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探索,参与了党中央一系列政策方针和理论观点的制定和阐发,尤其是对党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邓小平的党建思想主要表现在邓小平主持党章的修改以及起草并代表党中央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许多创见性的理论观点,堪称这一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发展的理论顶峰。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理论的新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依法治国,作为治国基本方略,意味着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它标志着治国方式的重心从依靠行政命令、政策措施向法制措施的根本性转变.这无疑将导致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与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