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夜之间导致苏共亡党和苏联国家解体的苏联剧变被人誉为"现代世界真正的斯芬克斯之谜",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造成苏联剧变的重要直接诱因。从制度变革角度来看,戈尔巴乔夫改革启示我们,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信念,坚持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立足基本国情实际,规避制度模仿的陷阱;进行必要科学的总体设计,规避制度之间的关系混乱;依靠法治力量来推进改革,规避制度成果的夭折;重视改革中新旧制度衔接,规避制度进步的畸变。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莫斯科11月1日电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他新写的一本书中希望,通过社会主义改革能于本世纪末把苏联在经济、社会、科技和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等方面“引上新的境界”。他说,社会主义的命运、世界的命运都取决于改革,“我们决不从改革后退,我们必将把改革进行到底”。戈尔巴乔夫这本新著——《改革与对我国和全世界的新思维》,是应美国出版商请求而的,今天起分别以俄文版和  相似文献   

3.
正激进改革导向歧路苏联解体已经二十年了,苏联改革的教训问题一直令人深思。有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恶果。然而,如果从苏联改革的历史过程来看,就会发现,苏联改革失败而中国改革成功,其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4.
西方七国第17次首脑会议将于7月15日至17日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协调对苏政策,并在会议结束后七国首脑立即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会晤。预计戈尔巴乔夫将向西方七国首脑阐述苏联的经济计划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改革的发动者,同时又是官僚特权阶层的成员。他的这种双重角色使他在改革中把追求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而置苏联党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同时也使他不可能领导一场成功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剧变。  相似文献   

6.
对苏联演变原因和教训的研究,直接关系到中国应该怎样评价自己的历史以及今后的改革方向,如何分析苏联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前因后果,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苏联演变是好事还是坏事,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以及如何评价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问题上,中国的学术界对此的认识和判断都截然不同。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说,是缘于隐藏在价值判断中的阶级立场不同。全面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区分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运行机制两个层次。中国应该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吸取教训,划清马克思主义改革观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改革观的界限,防止中国步苏联改革演变悲惨结局的后尘。  相似文献   

7.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将于4月16日至19日访问日本。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日本首相曾四次访问过苏联,而苏联首脑却一次也没有访问日本。戈尔巴乔夫的东京之行,书是苏联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日本的访问。 苏联和日本都非常重视戈尔巴乔夫这次历史性的访问。为了作好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苏联的改革已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比较广泛和深入展开的阶段。这是近两年来坚持实行改革的方针和不断克服种种阻力而取得的重大进展。 苏联真正下决心实行改革的时间并不长。米·谢·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在当年4月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才比较紧迫地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经济体制的主张。1986年春召开的苏共二十七大,确定了“加速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9.
钱亚梅 《理论导刊》2007,3(10):124-127
阅读了《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一书并查阅了一些有关戈氏改革的书刊资料后,笔者以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谓是飘渺的理想幻灭于沉重的现实,但是,如果不是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史地位持嘲弄讥讽、鄙夷和不屑的态度,那么,这些著作应该被看作是我们"咀嚼"苏联改革失败这一苦果必不可少的思想佐料。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专电 7月2日至13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代表大会堂举行了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再次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大会通过了纲领性声明和新党章以及有关民族政策、经济改革、军事政策等十多项决议,并选举出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这是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召开的第二个代表大会,是苏联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和民族矛盾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  相似文献   

11.
檀雪菲 《理论探讨》2003,(5):115-116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由于政治改革方针政策的失误,导致多党制成为事实,戈尔巴乔夫和苏共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没能保护和坚持苏共的执政地位。苏联剧变与苏联多党制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是个宁愿担风险促进改革、而不愿守摊子做平庸之辈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讲,他是下决心和改革同沉浮的,是决心要改革的.为什么他会有如此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改革的紧迫感?这是有其背景的,涉及到一个对苏联总的基本的看法问题.今天对苏联怎么看?我个人的看法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苏联是一个有实力的国家;第二句话,它又是一个严重缺乏活力的国家.先说实力.从纵的方面比较,七十年来,苏  相似文献   

13.
戈尔巴乔夫4月9日至11日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正式友好访问,是他自1985年3月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对这个华约盟国进行的第一次正式访问。在访问中,戈尔巴乔夫同捷共中央总书记、共和国总统胡萨克举行了三次会谈,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访问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公报表明,双方对访问结果是满意的。 戈尔巴乔夫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发展和加强苏联同捷克斯洛伐克的双边关系。苏联近两年来所推行的改革对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在内的东欧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盟国中引起的反应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姜长斌 《理论视野》2007,91(9):53-56
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联改革已经过去二十年,至今仍是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最近,一批参与过当年改革的各界人物出版的新书《奔向自由》证明了这一点。本文结合书中各种观点,从我国成功改革的角度,尝试给予一定评价。  相似文献   

15.
伦敦专电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6月7日起对苏联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访问。她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就德国统一、欧洲前途和裁军等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这是撒切尔夫人和戈尔巴乔夫近5年来的第七次会晤。 撒切尔夫人这次苏联之行,是在苏美首脑会晤后不几天进行的。访问前夕,她和戈尔巴乔夫又分别参  相似文献   

16.
巴黎专电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0月28日和29日对法国进行了访问。在欧洲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和德国实现统一之时,苏联和法国这两个重要的欧洲国家全面加强合作关系,无疑将对今后欧洲新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在戈尔巴乔夫访问期间,苏法双方签订了为期10  相似文献   

17.
东京专电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于9月4日至7日访问日本,与日本外相中山太郎举行第十次定期磋商。谢瓦尔德纳泽此行主要是为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日作准备,因此,其成果如何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谢瓦尔德纳泽访日的最大成果是确定了戈尔巴乔夫明年4月中旬访问日本的日期。早在一年多前,苏联方面就透露,戈尔巴乔夫本人有意出访日本。由于  相似文献   

18.
姚颖  安启念 《理论导刊》2008,3(5):34-38
审视苏联剧变的历史成因,应该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武.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代影响与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的戈尔巴乔夫的政治选择两个角度着眼.条分缕析地说明苏联解体之前的社会发展现实与苏联领导人的文化抉择,是十分复杂的历史命题,应当从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时代背景以及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价值理想等角度分别加以思考,使"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相似文献   

19.
莫斯科专电 近来苏联人最关心的是什么?是本月底美国总统里根访苏?是苏联军人从阿富汗回国?是各部机关人员精简1/2?都不是。苏联人议论得最多的是近两个月来围绕《苏维埃俄罗斯报》3月13日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的争论。 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结束了苏联思想政治沉闷、经济发展缓慢的10年停滞时期,调整了外交政策,对内进行改革,逐渐形成新政治思维、民主和经济改革三位一体的任务,并制订了相应的措施。 可是,国内不断出现新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先是克里米亚鞑靼人请愿,继则非正式组织提出政治要求,波罗的海沿岸和外高加索的民族矛盾又先后激化。改革的实际进展同原先的宣言和群众的期望  相似文献   

20.
李鹏总理应苏联政府邀请,于4月23日至26日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这次访问是对去年6月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的回访,是继去年5月16日邓小平主席和戈尔巴乔夫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握手、两国关系从此“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之后,在创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新时期方面迈出的又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