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俄关系:战略基础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主要战略伙伴国.中俄关系在两国战略全局中均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深化中俄关系符合两国的战略利益.中俄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同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性因素.面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剧烈波动和深刻调整,中俄必须不断强化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以新的思维和有力的举措,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1997年11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第三次访华,两国首脑在北京举行高级会晤。这是自1996年4月两国领导人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的又—次重要会晤,也是中俄建交以来两国高级首脑的第5次峰会。这次会晤不仅为进一步深化两国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必将对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改善和进一步促使双方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平衡产生深远的影响。纵观历史,可以看出,目前两国关系处于有  相似文献   

3.
中俄关系,是俄罗斯东方政策中的首要对象,是俄罗斯力图重新恢复大国影响的对外战略中一个主要方面。 近年来,经过双方努力,两国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四年半来的演进中,围绕着最高领导人的互访,经历过几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出现在1992年年底前后。冷战结束以后,中俄双边关系所依傍的整个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经济成为推动国际关系的主旋律,由意识形态支配国际关系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1996年4月24—2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来华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共同签署举世瞩目的《中俄联合声明》,并向全世界宣布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此标志中俄两国关系走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俄罗斯多次调整外交战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俄关系史上存在五条路:丝绸之路、毛皮之路、茶叶之路、西伯利亚大铁路-中东路、中苏生命交通线。这五条路如同河流,流淌在中俄两国之间,将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中俄(苏)两国串联在一起,不但关联着中俄两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而且关联着中俄两大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战略。基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尽管有些路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但整体而言,这五条路客观上分别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交流层面对中俄两国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为当下构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格局、顺利实践有利于全人类发展的"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6.
2024年,中俄将迎来建交75周年。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从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定位历经数次提升,稳步迈上一个又一个台阶。当前,中俄关系已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具有强劲内生动力和高度成熟的一对大国关系,堪称当代国际关系的典范。在中俄双边关系方面,中俄两国需要继续推进务实合作。在维护地区和世界稳定方面,中俄两国的双边关系存在溢出效应,对世界安全、稳定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面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中俄两国需要继续就转向东方和面对西方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并避免在两国关系性质的判定方面出现异常。俄乌冲突的发生使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出现了“新格局”。对中俄而言,“新格局”意味着整个世界的供应链、产业链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能源体系的变化、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以及北亚板块的出现。中俄两国需协作提高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协作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带来的挑战;协作外交事务,提升两国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创新性发展,聚焦对中俄和所有金砖国家更加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互联互通、产能建设、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江泽民主席的不懈努力。而他这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  相似文献   

8.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与中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定为主题,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条约签定的条件,条约的意义和内容分析,条约签定之后中俄关系的课题。本文认为中俄关系10年发展的积累、两国对外战略的形成、俄罗斯国内政治的稳定是促使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定基本因素;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意义,其一是总结过去,梳理两国关系已取得的成果并以国家间条约的形式加以巩固,其二是面向未来,为两国关系的远景奠定可靠的基础。另外,本文探讨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定之后两国关系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印沙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经济上的互补以及应对印度洋非传统安全的共同需要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因,但因宗教信仰、安全利益考量上的差异,以及域外大国等因素的影响,印沙两国在军事和战略领域尚难以形成“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印沙关系发展将对中国能源安全和战略利益等方面产生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于滨 《俄罗斯研究》2012,(6):124-150
普京2012年5月再次出任俄罗斯联邦总统以来,其外交政策表现为先近后远,以独联体为基础,推进对华、对上合组织的关系;对西方则厚欧薄美,拉住欧洲,暂时"绕过"美国,但不放过与其改善关系的机遇;经济上积极进取,打造欧亚经济联盟,同时利用WTO、APEC和G20等多边经济平台,扩展俄影响并赚取经济实惠,并有选择地倾斜亚太。维护和推进中俄关系是"普京3.0"外交重点之一。尽管双边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双边关系的结构和中俄对此的认知,都存有若干"瓶颈"问题。此外,中俄在协调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的关系、应对西方对两国周边和利益的挤压、维护国际战略和经济稳定方面,都有进一步协调的必要和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俄建交75周年以来,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一边倒”到1989年的“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再到1991年从中苏到中俄关系的平稳顺利过渡,这些重大时间节点在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发挥着“历史开篇”、“历史转折”和“历史经验”的关键作用。中俄关系的过去和现在都深刻地揭示了中俄长期睦邻友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必然要求和必然走向,这是新时代中俄关系清晰的历史逻辑。中俄双方基于安全、发展与复兴的内在驱动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双边关系向前推进、不断实现新飞跃的强大内生动力。中俄关系作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其独立价值体现在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影响;双方的关系在为两国安全、发展与复兴大局服务的同时,作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还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和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俄经贸合作关系新析——经济利益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俄经贸关系中始终存在并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与困难,其中问题与争议的焦点,集中反映了两国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本文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的视角对此加以分析,认为中俄经贸合作中的问题与矛盾的深层原因,可从中俄经贸"经济互补性"的局限、"成正比发展"的困境以及"经济利益论"抉择等方面加以探讨。为此提出,要进一步发展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就要真正巩固中俄之间的国家政治经济互信,努力寻找中俄双方核心利益的契合点,同时,对俄罗斯未来的前景应有战略认识。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今年 ,是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 30周年 ,国家主席江泽民应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的邀请 ,于 4月 8日抵德作了为期 6天的国事访问。在访问期间 ,江主席分别与德国总统劳和总理施罗德举行了会谈 ,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一致认为两国合作领域非常广阔 ,而且富有成果 ,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的看法或共同的利益。这次访问 ,无疑为中德建立长期稳定、全面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固了基础。中德建交 30年来 ,世界格局和双方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却始终未变。双方互访频繁 ,…  相似文献   

14.
美国和新加坡的合作关系既是两国关系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两国根据地区形势演进的双向政策选择,体现了两国的共同政策和利益倾向,对地区形势和两国关系的发展都产生了相当大影响。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与新加坡对外战略中的大国平衡战略高度契合,双方在涉及地区安全和经济领域多边合作机制的战略协调日益增强,提升了两国在地区事务中的相关性、存在度和话语权。新加坡高度关注美国新政府的亚太战略转型,采取了相当积极的政策措施,期待延续双方长期以来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新加坡的战略利益和国家安全。在近年来的南海问题中,美新战略合作也得到了相当明显的体现,对地区形势的稳定和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析当前德美战略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 0 2年夏以来 ,德美在伊拉克问题上发生公开争吵 ,导致双边关系急剧“恶化”。此次德美争论的内容远远超出伊拉克问题本身 ,直接触及德美在“安全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等外交与国际战略问题上的矛盾 ,显示出西方联盟内部深刻的战略分歧。德美战略矛盾的激化是冷战后双方外交战略调整的结果 ,其中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 ,也有现实利益和战略理念的原因 ,还有双方内政因素。德美战略分歧并未导致联盟关系的质变 ,双方仍有广泛的利益联系 ,但留下的裂痕却很难平复 ,彼此关系将渐行渐远。德美都是大西洋联盟最重要的成员国 ,它们的矛盾和分歧势必对双边关系、欧美关系乃至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略论韩中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结论 去年是韩中建交10周年.1992年8月24日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迅速发展,朱镕基总理去年3月28日对正在中国访问的时任外交通商部长官崔成泓说:"建交10年以来,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迅速发展,像中韩关系这种发展速度在世界各国双边关系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7.
"复杂性"与中美关系结构的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东晓 《美国研究》2006,20(2):34-59
本文着重考察布什政府上台以来,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特征在两国关系结构的三个方面的体现和演化。作者认为,近年来中美之间的相互认知模式正经历转型。中美两国对双边关系的全面性和重要性的理解日益接近,但双方在把握中美关系的基本形态和内涵上将继续保持一定的认知差距和不对称。其中,美国通过不断提出新的中国意象/中国观,力图继续主导中美关系的话语权。与此同时,中美两国的利益互动模式面临新一轮重组,双方利益层面上的契合与矛盾又有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在备受瞩目的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期间,双方以构建新的高层对话机制为依托,以在经贸及朝核等重要议题领域达成合作共识为契机,推动中美关系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不难看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外交呈现出鲜明的"交易型"特征,其问题导向性和去意识形态化的战略思维,一方面使中美两国可以更为务实地应对双边关系中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不少担忧,特别是一些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暗含不确定性和风险。文章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实质上反映出一种在美国外交中兼具思想源流与历史经验的"挂钩"政策,其核心是与主要战略竞争者在关乎美国核心利益的重要战略领域进行全方位协调与合作,并将双方在某一领域的合作同其他领域的合作以至于双边关系整体进行挂钩,从而在约束对方行为的同时维护美国的利益。从思想源流看,该政策继承了汉密尔顿式的现实主义传统,将国家利益而非意识形态作为对外战略立足点。从历史经验看,该政策往往是在美国处于"双重弱势"地位——美国国际战略地位处于弱势、总统国内政治地位处于弱势——之时,面对主要战略竞争者的优先选择。对于"挂钩"政策的理论与历史分析,可以为我们理解当今美国的对华战略带来不少现实启发,并为中国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可靠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9.
中俄两国正在致力于全面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双方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发展不甚平衡,尤其是经贸合作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远未达到同两个伟大邻邦互利潜力相适应的程度,这是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和有识之士着重解决的重大问题;而要克服中俄两国关系进程中显现出来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双方除了要推动有实力,有信誉的大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外,还必须在商业领域、大型工程、农技产业、交通运输、高新科技、银行业务、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0.
略论韩中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结 论 去年是韩中建交10周年。1992年8月24日韩中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迅速发展,朱镕基总理去年3月28日对正在中国访问的时任外交通商部长官崔成泓说:“建交10年以来,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迅速发展,像中韩关系这种发展速度在世界各国双边关系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 正如朱镕基总理所提到的,过去的10年里,两国关系在外交、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