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一个多月前,我就接到北京高院刑一庭法官宋莹的电话,她邀请我参加6月28日召开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涉诉未成年人心理评估与干预工作推介座谈会”。同时受到邀请的还有我的“心理团队”。  相似文献   

2.
2012年春节前夕,北京市高级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组织北京市3个法院对所审案件中的4名特困未成年人发放了总额达5万元人民币的"涉诉未成年人救助基金"。4名未成年人中,2名系刑事案件被害人的未成年子女,2名系民事案件当事人  相似文献   

3.
《法庭内外》2015,(4):61
为充分体现司法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优先保护原则,贯彻司法为民、实现公平正义积极作为,近日,石景山区法院未审庭在市高级法院未审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依托市高级法院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创设的专项"涉诉未成年人救助基金",为一起性侵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小梦进行司法救助。同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院立足检察本职,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坚持树立三种理念、抓好五个方面、创新三项制度、打造一个团队的"三五三一"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了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捕、诉、监、防一体化,切实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一、牢固树立三种理念,有效维护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一是牢固树立"挽救为主、重在保护"的理念,我们坚决贯彻执行轻缓的刑事司法政策,对可捕可不捕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司法救助案件线索来源少、救助不及时问题,检察机关通过聚焦因案导致生活困难的原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役军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涉法涉诉信访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国家司法救助线索大数据筛查智慧应用平台,通过数据比对碰撞,精准、高效筛查司法救助案件线索,变当事人申请为检察机关主动排查,跑出司法救助“加速度”,全力防范化解因案返贫、致贫风险,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检察力量。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15,(6):14-21
当前我国涉法涉诉信访总量巨大,且非正常访较多,加上信访机关常处置不当,使得涉法涉诉信访活动对公民"维权"与社会"维稳"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涉诉涉法信访困境之出路在于法治化,而其法治化的前提是"诉"、"访"分离。关键点为以下四个方面:改革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依法维护涉法涉诉信访秩序;加强和改进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7.
虽然涉诉信访直接反映出来的是司法问题,但其内在根源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民生问题,主要是弱势群体维权能力较弱,系争权益有限,相关政策及政府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等。要继续探索和完善涉诉困难群体救助制度,加大对涉诉弱势群体的法律释明和司法救助工作力度,并逐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现法院救助向社会救助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06,(11):55-55
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在进一步深化本院建立的“机制·方法·艺术”三位一体涉诉信访工作模式工作中,从维护社会正义,增强涉诉信访当事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切实解决涉诉信访当事人实际困难出发,结合实际,不断挥索建立涉诉信访工作新举措,于今年初首次设立了涉诉信访救助基金,以专门用于急需救助的案件当事人。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涉诉信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涉诉信访数量的不断增长,涉诉信访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也成为困扰各级法院及法官正常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阐述了涉诉信访的现状,分析了在转型时期其普遍化的原因及涉诉信访制度的利弊,对解决当前涉诉信访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涉诉信访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诉信访问题是法院工作中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也是一个困扰各级法院领导和法官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在分析涉诉信访的成因、涉诉信访与诉讼制度关系的基础上,就解决涉诉信访问题的根本途径、现实国情下的政策选择、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涉法涉诉信访问题逐渐成了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涉法涉诉信访分支之一的涉检信访"终而不结"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情况不仅给检察机关带来疲于应付、浪费资源的问题,同时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客观而言,要破解这一困境,建立完善涉检信访终结制度是必然选择。本文以此为着力点,针对涉检信访终结制度提出了法治化改革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学智 《山东审判》2008,24(1):54-58
涉诉信访是与具体诉讼案件有着某种联系的信访形式,可分为司法涉诉信访、司法外涉诉信访和假想涉诉信访三类,其成因可以从不同视角得出不同结论.司法解决涉诉信访纠纷应构建符合当下法治状况的解决机制,具体包括法官职业化保障机制,三审终审机制,司法终结机制;司法依据完善机制,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综合治理机制,推进完政治理机制;听证消弭机制,博弈分析机制和救济适当机制.  相似文献   

13.
法院新闻     
曲靖中院曲靖经验直达地方法律规范2011年11月20日,云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首次对《云南省涉诉特困人员救助条例(草案)》进行审议,标志着具有云南特色的涉诉特困人员救助机制直达地方法律规范层面。此前,云南省高院院长许前飞在曲靖市中级人民  相似文献   

14.
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希图将信访事项导入司法途径来解决,强调司法机关在涉法涉诉信访处理中的主导作用和司法终局的功能,其总体思路符合法治精神,但由于总体思路对多中心治理理念关注不够,导致实践中面临困境。司法机关应当主动吸纳其他治理主体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处理,加强主体之间的沟通协作,才能真正达致终结涉诉涉诉信访事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法庭内外》2009,(11):55-56
一是组织平台。即全院相关庭室加强协作,联合实施涉少案件立案、审理、执行一体化模式。立案阶段设立绿色通道,确保对涉少案件优先立案、优先保全、及时移送;审理阶段,除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专项审理当事人为未成年人的案件外,同时,在民事庭设立专门的合议庭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离婚等案件;执行阶段,针对涉少案件设立专门法官负责执行,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巡回法庭在主审法官选任、审判权力运行、人员分类管理、内设机构改革、疑难案件移送、涉诉信访终结、涉港澳台案件七个方面体现了司法改革的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检察机关涉法涉诉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闹访、缠访、集体访等非正常访亦呈多发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群众的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法律的修订赋予检察机关更多职责任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对违法上访行为打击不力等因素导致。应完善审查受理机制、案件办理机制和息诉化解机制,建立信访依法终结机制和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同时还应强化源头治理,切实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3月16日,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举办了2015年度教育改造表彰大会。由湖北松之盛律师事务所参与的"湖北火凤计划"志愿者团队等集体和个人获得2015年度"十大优秀帮教志愿者"荣誉称号;10名未成年犯改造积极分子被评为2015年度"新程之星"。表彰大会上,湖北省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春生负责的"湖北火凤计划"作为优秀帮教项目,作了重点事迹介绍。"湖北火凤计划"由全国道德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网络舆论介入司法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影响司法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涉诉舆论反映的是大众思维,司法遵循的是法官的职业思维,两者的思维性质差异迥然。面对具体的案件,涉诉舆论总是对于案情的细节发生兴趣,并因而始终偏离于司法的格式化要求。从近年来典型涉舆案件中可以发现,涉诉舆论的思维具有强烈的对立性质。这种对立性主要集中在关于当事人身份信息  相似文献   

20.
周安平 《中国法学》2013,(1):160-174
涉诉舆论反映的是大众思维,特别专注于当事人身份信息的对立性,与司法思维发生偏离。涉诉舆论针对的虽然是司法,但发泄的往往是对于社会问题的不满情绪。司法顺从舆论的判决极大地加剧了司法公信力的危机,也势必激发舆论干预司法的热情。基于舆论压力而对法官的处理,增添了法官命运的随机性与偶然性,并因而引导法官将公平让位于摆平。法院应对舆论做法,虽无现实意义,但却深刻地反映了法院面对舆论压迫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