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沈阳可以惬意地洗到鞍山引过来的温泉;或者你可以通过一张城市间的交通网展开这样一段奇异的旅程——在沈阳乘坐地铁快速穿越城市,然后在连接辽阳、鞍山的高速公路上飞驰,仿佛你只是在同一个城市游走……这一切现在还只是梦想,但也许用不了几年,对于许多沈阳市的居民来说,这将变成可以体验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2.
《当代党员》2010,(2):49-49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管理十分成功的国家,建国以后从个“脏乱差”国家变成国际公认的花园城市,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尝试各种生活,所以我决定换一座城市,换一种活法。”1994年,39岁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乐正再三权衡,放弃了安逸的教书生活,选择了对他而言还很陌生的城市——深圳。  相似文献   

4.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改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城市发展品质。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郑重承诺:未来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全社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0%和15%……2012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5天,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兑现这一承诺,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和监管固然十分重要,企业和每一个公民也责无旁贷。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的节能减排形势虽然异常严峻,但这组报道启发我们:只要我们敢于攻坚克难,困难也许就会变成契机,在节能减排中实现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只要我们善于创新思维,包袱也许就会变成财富,节能减排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益——节能减排,其实不光是一项社会责任,也是一笔大生意。  相似文献   

5.
从无到有的拓荒,一次又一次开发,一个原始荒凉的地区变成了现代文明城市——~~富甲天下聚宝盆@潘江  相似文献   

6.
刘丽伟  于婷 《世纪桥》2013,(13):46-48
对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受助对象的研究在当前是极具重要意义的,本文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最核心的问题——受助人资格认定的公平化问题为出发点,从当前社会现状中分析出可能导致低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提出多元化、系统化、人文化的审核、监督、管理机制,探索出建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让全体人民齐抓共管的阳光工程。为完善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患寡患不均的要求提出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本由几个新华社记者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后写出的书。它探讨的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民工——的生存状况。农民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甚巨.但是,他们的一作往往剧城市中最苦最累的,而收入却很微薄,这微薄的一钱还常常被拖欠。以此微薄的收入要在花费高昂的城市生活,本巳十分拮据,而他们还要积攒起钱来维持和改善农村家人的生活。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不仅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前景.而且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8.
杨福礼 《发展论坛》2002,(11):55-56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贫因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低保制度的建立,解除了城市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了社会稳定,确保了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我国城市低保工作的历程我国的城市低保工作,1993年始于上海。1997年9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低保工作启动。1999年,国务院出台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从制度上夯实了城市低保工作的基础。2000年,国务院将最低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9.
1949年: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全国解放后,新中国的造城运动由是开端。当时的《人民日报》刊登社论《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提出:“在旧中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统治阶级所聚集的大城市(像北平),大都是消费城市。有些城市,早也有着现代化的工业(像天津).但仍具有消费城市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正>5月30日至6月3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踏上浙江、上海、江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深入对接区域协作事宜,共同谋划谱写“山海共奋进,携手谱新篇”的美好乐章。浙沪苏,每天都在演绎精彩。浙江杭州城市大脑,把数据变成城市治理资源,再用这个资源赋能基层治理,真正实现“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1.
陈旭 《求贤》2007,(2):42-42
2006年9月24日,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曾在上海滩叱咤风云的政坛明星,走到了他政治生命的终点。此前,陈良宇用两个13年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飞跃,第一个13年,他从一个普通工人变成了一名副科长;第二个13年,他从一个区长到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了国家领导人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指的是某一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等;“一方人”,则是指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环境、生存方式、地理气候、思想观念、人文历史传承等的不同,其人文性格特征也自然大异其趣。“重庆”得名仅800多年,与传统皇族文化积淀厚重的北京、西安、南京等城市相比,重庆应该说是一座相对年轻的城市,但重庆人的人文性格特征却十分明显——兼容之性。  相似文献   

13.
技术和政治相互交织,融为一体,从本质上讲,技术就是政治。政治意志不断渗透到技术之中,技术烙上政治标识,技术不确定性变成政治上的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根源于认知因素、意志因素和政治因素。技术不确定性应对策略也逐渐从内在的技术疗法转向外在的民主协商这一政治路径,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如果有人询问90年代社会生活让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回答或许大多是它的眩目多变。我生活在边疆城市,应该说边疆城市同沿海城市比起来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但我仍然感到了一种深度晕眩。不知不觉间,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而从城市到乡村日渐普及的广告标语则日益强化着我们生活的商业化语境。应该说,小说创作对此并不完全熟视无睹,我们从一些小说中还或多或少地看到了这种变化的迹象。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小说创作对经济大潮的反映还相当迟钝,我们还不能获得小说创作有力切入现实经济生活的感受。事实上,经济变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  相似文献   

15.
蒙珺  叶蓁 《当代贵州》2010,(18):I0003-I0003
从贵阳驱车六盘水市,下水黄高等级公路,就上了20公里的凉都大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六盘水市。  相似文献   

16.
《党员文摘》2008,(4):I0002-I0003
住有所居,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人生温馨的港湾,即使你走到天南海北,家,也会让你在心中留恋和牵挂。曾经,有多少人憧憬着从蜗居搬入宽敞的住所,有多少人希冀早日从棚户区、简子楼住进厨卫配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这一切,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一变成了现实。从1978年到2006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8,1平方米提高到50,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则从6,7平方米提高到27平方米。住房的变迁,为50年改革开放惠及中国民众提供了生动的注解。  相似文献   

17.
李沛 《新湘评论》2010,(10):25-27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湖南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为背景,取“桃花源记”之意境,以未来思维,世界眼光,独创性地推出未来自然生态型的城市发展模式——“都市桃花源”主题概念。以湖南元素演绎未来自然、生态都市的构想,用人类的智慧和理性来实现人与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天人合一”的东方和谐。  相似文献   

18.
李沛 《学习导报》2010,(10):25-27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湖南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为背景,取“桃花源记”之意境,以未来思维,世界眼光,独创性地推出未来自然生态型的城市发展模式——“都市桃花源”主题概念。以湖南元素演绎未来自然、生态都市的构想,用人类的智慧和理性来实现人与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天人合一”的东方和谐。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一个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多的省。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大批职工下岗失业,生产生活遇到困难。其中全省有近20万城市特困职工基本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怎样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解决这些特困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省委从2000年7月开始,在全省城市实施了“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组织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与城市特困职工结成对子,中央和省直属单位与特困职工所在困难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帮助城市特困职工和特困企业逐步走出困…  相似文献   

20.
《前线》1960,(7)
一、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石景山是北京市的重工业基地,经过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充分地具备了城市的特点和城市的规模,从北京郊区的一部分,变成了首都的卫星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