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刑法》第188条规定,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1982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对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作了补充。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是否司法人员,利用职务包庇、窝藏走私、套汇、投机倒把牟取暴利、盗窃、贩毒、盗运珍贵文物出口和索取、收受贿赂的犯罪分子(以下简称“八种犯罪”)隐瞒、掩饰他们的犯罪事实的,都依照《刑法》第188条徇私舞弊罪的规定处罚。从此,徇私舞弊罪的犯罪主体,由司法工作人员扩大到国家工作人员,但是,仅限于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之便,隐瞒、掩饰上述八种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法第44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审判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该规定,民事审判活动中审判人员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构成犯罪的,也应依刑法第188条以徇私舞弊罪惩处。但在查办徇私舞弊案件方面,过去一直是以刑事诉讼领域为重点,刑法立法规定也偏重于刑事司法人员的行为,因此,在查办民事审判活动中审判人员徇私舞弊犯罪的案件时,不论是在既有刑法规定的适用方面还是执法的观念上都显得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3.
对原案的查处是关乎徇私舞弊类案件查处成败的重要一环。因为,原案既是犯罪嫌疑人徇私的起因,又是其枉法的证据和危害的结果,是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罪轻或罪重以及应负法律责任的基础和前提。本文试通过总结分析成功办理两起徇私舞弊案件的经验,结合刑诉法的有关规定,对徇私舞弊案件涉及到的原案问题提出对策和处理意见。 一、案例概况   [案例一 ]   犯罪嫌疑人陈某某系某市公安局某某派出所副所长,负责全面工作。   主要犯罪事实:   (一)徇私舞弊   1994年 11月 29日下午,西岭村村民何某昌、何某川等五人与…  相似文献   

4.
刑法第188条规定的徇私舞弊罪,由于十年来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发展,在犯罪主体、犯罪的客观方面——行为特征等方面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变化;司法实践中运用刑法第188条规定判处的案件也有所增多。因此,研究、探讨刑法第188条的内涵及发展变化和由此产生的一些理论与实际问题,对于准确把握徇私舞弊罪的适用范围,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廉政建设,依法正确办理有关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二审人民法院办理只有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也是人民检察院办理二审上诉案件应当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刑诉法》第19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257条第一款,对上诉案件在量刑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司法实践中一般都能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6.
刑诉法、刑法修改后,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罪案有所调整,其中法纪检察部门负责受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主要是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和徇私舞弊三大类犯罪)以及利  相似文献   

7.
实践中 ,对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罪犯如何羁押 ,公、检、法三机关常有分歧 ,影响到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一、公安机关的做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三百零八条第一款规定 ,被剥夺政治权利、管制、宣告缓刑和假释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 ,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据此 ,公安机关认为对该类案件在侦查过程中应按通常的做法 ,先对罪犯进行拘留 ,而后提请检察机关逮捕 ,直至案件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二、检察机关的做法对该类案件的罪犯是否需办理批捕手续 ,刑诉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均未作明确规定。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证据展示制度,是法律赋予辩护律师的阅卷权和先悉权的刑事诉讼制度。《刑诉法》第36条第2款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虽然《刑诉法》赋予辩护律师阅卷权,但由于审判方式的改革,司法人员总会将上述条款与《刑诉法》第回扣条的规定联系起来执行。也即是说,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喷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只能是公诉机关移送至法院的“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辩护律师之所以遇到这种困境,就是因为我国尚未建立证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少数公安、司法干警及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案件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腐败现象之一。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各级检察机关将查处司法人员徇私舞弊犯罪作为反腐败工作的重点,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徇私舞弊罪在具体法律适用上存有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查案进程及打击力度。在此,笔者结合当前司法实践,就徇私舞弊罪司法适用中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杨毅伟 《政府法制》2012,(35):46-47
一、正确认识修订后刑诉法148条第2款规定及其意义 在此次刑诉法修订前,虽然技术侦查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有所运用,但是应当指出的是这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第87条之我见王仲秋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首次明确立案监督工作与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相并列,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责之一。《刑诉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  相似文献   

12.
云峰 《内蒙古检察》2007,(4):25-26,20
1999年“两高”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办理受贿犯罪大要案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严重行贿犯罪分子》,要求全国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大查处行贿案件力度。在打击行贿犯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加强对行贿案件侦查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帆 《法制与社会》2012,(27):76-77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刑诉法的出台,使职务犯罪案件侦破面临新的挑战.新法在保障人权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使自侦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对抗侦查的能力增强.在自侦案件侦破主要依赖口供的今天,如何正视新刑诉法的影响,正确转变侦查模式,构建文明法治国家框架下的自侦案件办案模式,是反贪自侦部门,乃至整个检察机关,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决定》与《刑诉法》第120条之冲突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司法鉴定管理的有关基本制度,是规范我国司法鉴定的最新法律。它实际上废止了《刑诉法》)第120条关于重新鉴定的规定。但有的司法人员、省级政府指定医院对此仍存在不同认识。应从法理上讨论《决定》与《刑诉法》第120条的冲突与适用。  相似文献   

15.
正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严峻的现状①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应当坚持从严打击的方针。死刑作为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是遏制毒品犯罪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新《刑事诉讼法》及两高三部"两个证据规定"②明确"证据标准"和"死刑适用标准"的背景下,检察机关在办理毒品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时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并探索办理毒品犯罪死刑案件的应对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办理毒品死刑案件要牢固树立人权意识2012年,"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写入《刑事诉讼法》。随着人权保障理念的深入和对死刑理性认识的深化,从严控制死刑适用的政策调整迹象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6.
走出观念误区,重塑犯罪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兰英 《河北法学》2001,19(1):114-115
对于司法实践中部分强奸案件的定罪存在着证据不足的现象作了深层次的剖析。指出这是由于司法人员先入为主、有罪推定的观念所致。认为应当以刑法和刑诉法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犯罪概念来指导司法实践.最大程度实现对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晨 《法制与社会》2013,(31):194-194,203
北京市某基层检察院和当地烟草专卖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在行政执法中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办法》,对办理涉烟案件中的行刑衔接机制进行规定,标志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办案机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本报告对涉案犯罪办理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案件办理中发生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非正式人员”构成徇私舞弊罪主体初探罗江梅徇私舞弊罪,是指司法人员徇私舞弊,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究,或者故意颠倒黑白做枉法裁判的行为,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司法人员)利用职务包庇、窝藏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所列的七种犯...  相似文献   

19.
正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办理贪污贿赂案件,实质上就是通过侦查方法收集证据证明犯罪的过程。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证据证明力大小,证据是否存在瑕疵,都对案件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一、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侦查取证工作的要求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更加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对辩护权作出了明确规定,增加了证据种类,提高了收集证据的要求,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的排除情形。在《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下,检  相似文献   

20.
马彪 《中国检察官》2012,(13):43-44
司法工作人员为谋取单位利益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分子如何认定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1]。归其根本原因是:可视为准司法解释的2003年最高法院《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的"徇私"应理解为徇个人私情、私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本单位的利益,实施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397条第1款的规定定罪处罚",这表明最高审判机关将此类行为定性于滥用职权罪而非徇私类犯罪。但《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