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纠纷事件会越来越多,如何使得其朝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是建设法治化国家进程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文章倡导以调节制度的完善去实现社会矛盾的解决,并且对于现阶段人民调节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民调节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突破策略。  相似文献   

2.
宏观调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有决策行为,也有执行行为;宏观调控作为国家经济调节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国家为克服市场缺陷中的盲目性、被动性和滞后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和发展而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和具体经济调节手段来影响社会经济的"宏观结构和运行",从而引导和促进其按照国家所希望的方向和途径运行的一种国家经济职能活动.宏观调控对执行主体具有强制性,对被调控主体则不具有强制性.  相似文献   

3.
赵伟 《行政与法》2007,(4):67-69
就业与失业问题一直以来是关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在处理和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相应的社会管理政策和公共服务,为有效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危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市场经济有三个特点:(1)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独立的法人,是市场的主体;(2)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都与市场有密切的联系,企业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的;(3)市场机制是经济内在的本质的机制,市场机制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机制调节着整个社会经济,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漆彤 《法学评论》2005,23(6):44-51
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从自由市场到社会化市场,再到国际化市场,引起了市场调节机制和法律的相应演变,即由单纯依靠民商法作为市场调节的法律保障,发展到出现经济法作为国家调节的法律保障,再到产生国际经济法作为国际调节的法律保障。国际化市场需要多元化的调节机制,即除了市场的自发调节和各国的国家调节外,还有国际社会的共同调节。国际经济法是基于市场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调整国际经济调节关系的法。  相似文献   

6.
2004年,同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称《纲要》)捉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任务:“要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的法律部门性质及社会功能一直被持续性加以讨论,但是如果放宽视野,从经济体制改革所引起的中国社会深层次结构的变迁来看,经济法实际上深刻因应着中国三十年改革背景下如何妥善协调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分化主体的各自利益诉求,如何对改革中形成的失衡利益格局加以公平再分配。经济法需要秉持法律的基本品格即保障个人权利,但同时需要承负起社会公平调节的职责。从经济的国家调节到利益的社会再分配,正是漆多俊先生的一条曲折而清晰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德)克里斯蒂安·瓦特林王晓晔译一市场经济中的秩序政策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史上,市场经济的形式如同在现代社会,是多种多样的。早在罗马帝国的蒂奥克莱蒂安(Diokletian)时代,就开始了大范围的价格调节,实施着一种不同于今天美国、...  相似文献   

9.
岳向阳 《政法学刊》2003,20(4):33-36
经济法是规制国家在市场自发调节和政府直接调节之外对经济进行均衡干预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律关系具有明显创设性和综合性,国家机构(主要指政府)应是其主要的义务主体,社团、经济组织和公民是其主要的权利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表现为社会整体利益;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包括均衡干预、整体优先、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称《纲要》)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任务:要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1.
民商法所体现的是对社会个体权利的最大获得保护其自由,自治,进而体现社会主体平等地位和协商的自由,为个体充分的发挥其利用社会资源繁荣经济,进而实现人类财富不断累积创造条件。经济法所体现的对社会财富的调节立足于社会,重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所体现的是当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单单靠私法领域内民商法之手段不足以调节时,而作为一种外界力量介入,旨在建立和维护一种新的社会经济秩序。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国民财富的分配的法律调整主要依靠民商法调整和社会法领域的经济法调整。但两者进行调节的价值理念各有不同。总的来说,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财富调配制度,二者不可或缺,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个人所得税从创立至今,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现代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稳定宏观经济运行、调节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水平以实现税收公平的重要手段。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1994年才初步建立起较为规范的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开征的时间短、经验不足的客观限制,我国个人所得税组织财政收入的财政职能和调节经济的经济职能均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社会利益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书。解决当前我国日趋尖锐复杂的收入分配问题,应该大力发挥经济法在分配功能。经济法在实现再分配时应遵循利益平衡原则、社会整体利益原则和有限调节原则。发挥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建立科学分配机制,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加大利用财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劳动工资立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公平分配社会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投入的差距,并进一步强化经济司法。  相似文献   

14.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为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日本对经济实施了市场规制、宏观调控、国家投资经营三种国家经济调节职能,并相应制定了三种类型的经济法律法规对其予以规范和保障。日本国家的经济调节职能及经济法立法的实践表明日本经济法理论研究与日本国家经济调节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国家调节说为经济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基准,日本的现状证明了国家调节说对于构建经济法体系的国际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人们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确立其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使之有效地调节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生活安定有序创造必要条件,是新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经济法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济法调整是指经济法以其特有管理、调控功能作用于特定领域的社会经济关系,从而使之按照法律设定的目标发生和展开的机制。有效的经济法调整,能够建立起一种有利于社会经济运行的良好法律秩序,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经济法调整的内容 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产物。因此由政府调控社会经济运行活动而直接生产出来的各种经济关系,便构成了经济法调整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经济运行中不能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或者完全不能由市场调节的至少包括以下领域:(1)国民经济总量的平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经济法良法观之核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国家调节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经济社会职能。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它同经济法的应然价值、理念和功能是一致的,应当成为经济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经济法良法观的核心内容。经济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民众权利,对国家调节权力予以严格规制。经济法不仅关注经济效率,也关注社会公平。经济法应充分运用其权利调整和再分配功能,通过国家调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法应当、也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好当前中国存在的诸如收入分配制度、“三农”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乃至医疗、教育等各种突出社会问题。经济法在作出重大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将使自己不断发展完善,成为良法。  相似文献   

18.
一、保护自由竞争的法律机制市场经济的价值在于通过由自由竞争形成的价格机制,调节社会产品的供需平衡,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保护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应当  相似文献   

19.
宏观调控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宏观调控法的性质和地位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两种调节机制,即市场调节与国家调节。国家调节社会经济通常采用三种基本调节方式:既采用强制方式反对垄断和限制竞争及不正当竞争,以排除市场机制作用的障碍;又采用国家参与方式直接投资经营;此外还大量采用促导方式,即...  相似文献   

20.
遗产税在世界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我 国至今仍未开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政府开始准备开征遗产税。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 公平的意义上看,遗产税的开征,既是经济问题,更是 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