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恐怕谁也不会忘记蜀国的马谡。这位不到40岁就当了“参军”的家伙,刚愎自用,玩忽职守,最终导致了“汉中咽喉”街亭的丧失。由于他的失职,不仅使诸葛亮兵出祁山、北伐曹魏的计划再一次落空,而且险些造成千军万马全军覆没。马谡罪不容赦,诸葛亮毅然挥泪将其斩首,以警示后人。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马谡”式的人物仍时有存在,他们手握  相似文献   

2.
记得小时候听外公讲古时,曾经提到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似懂非懂地知道了马谡是一个古代的大官,在打仗时犯了“严重错误”,被判了“死刑”。“文革”后期曾读过《三国演义》,当读到那位刚愎自用、死搬教条、兵败街亭的马谡时,真是又气又恨。直看到马谡被诸葛亮推出辕门斩首,心中也没有产生一丝的同情。近日,再读《三国演义》。当我又一次审视马谡这个人物时,忽然对马谡有了新的认识。觉得在马谡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和值得后人学习的东西。在征南平叛的路上,他给诸葛亮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计策,终使孟获七次被擒,平定…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而家喻户晓。其实。历史上,诸葛亮没有真的斩过马谡。“挥泪斩马谡”实在是一起冤案。  相似文献   

4.
马谡信访有回音吴鸣声马谡失了街亭,自知“某之死罪。实已难逃”,便自缚于帐前。“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尽管蒋琬竭力呈辞,终究还是没有保住马谡的脑袋。马谡做鬼以后,仍向往人间,思念战事。他悔恨当初没有采纳王平意见,导致败军折将,失地陷城...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立"军令状"的情节,比如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里,就有关羽以脑袋做担保上阵的情节。第四十六回"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里,诸葛亮也是预先立下了军令状的。当然最著名的是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马谡立下"军令状"的描写:  相似文献   

6.
“失街亭,斩马谡”作为诸葛亮从严治军的典范流传千古。时至今日,人们却发出了“当代马谡难斩首”的感慨! 建国以来,从严治党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因渎职而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的“领导干部”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然而,我们同样也看到,当今仍有众多的“马谡”因玩忽职守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7.
看《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悠然操琴,智退司马懿十万兵马。那份淡定,那份从容,令人拍案称绝。后来从相关史书上看到,历史上的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热播的新《三国》收视率再创新高。这部片子虽然在大场面上美中不足,但在谋略上的刻画应该说非常成功。看《三国》一直有种感觉——局势的转变,往往是因为一个谋臣的得失。曹操得荀彧而定乾坤,得司马懿而成北魏;孙权得周郎而安天下;而刘备在没有诸葛亮时常被人撵得  相似文献   

9.
北街女孩     
江俊涛 《法人》2015,(3):90-93
北街,像一把古琴一样的北街。北街上生活着不少漂亮女孩,她们那清爽的笑声就像古琴弹奏出来的清音一样,如果把她们比作在琴弦上跳跃的音符,那么苏玉则是最美妙的一个。何况苏玉本身就在北街开了一家琴馆,专门教授古琴,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苏玉家跟古琴有着极为深厚的关系。很久以前的时候,有人就猜测苏玉的爷爷珍藏着一把古琴,一把价值连城的古琴。那么,究竟是一把什么样的古琴呢?据说就是诸葛亮曾经在西城城门楼上弹奏过的古琴,那把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古琴。但谁都没有见过。  相似文献   

10.
责任追究既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落实到位的关键措施,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努力实践。 (一)责任追究的现状评估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出台以来,各地各级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认真进行了贯彻,总的趋势看好。 ——各方关注 责任追究由来已久。古有诸葛亮因失街亭挥泪斩马谡并自请贬级之说,今有康世恩副总理因“渤海二号”事件受处分之事。时值举国上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的现在,责任追究被赋予了新的要求,成为一道新的课题、新的任务。由此,各方面都十分关…  相似文献   

11.
提起"空城计",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戏曲里的那段诸葛亮妙用"空城计"智退司马懿.实际上,在我国战争史上,有很多成功用过"空城计"的将领,他们的大智大勇至今仍被广为传诵. 赵云"空城计"大败曹军 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为争夺汉中展开大战.战中,赵云带几十名骑兵在路上与曹操的大队人马相遇.赵云率部杀出一条血路,带着幸存的几名士兵逃回自己的营寨.曹军不肯善罢甘休,紧追其后.赵云部下恐寡不敌众,主张立即关闭营门,凭险坚守,以待援军.赵云却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静待曹军到来.  相似文献   

12.
“过关”与“把关”钱长来说到关,就容易联想到“三国”时期的关羽,这个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竞也过不了“情关”,《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讲的是:诸葛亮派关羽“把关”华容道以逸代劳。此刻,曹操及残兵败将如惊弓之乌,统统拿下乃...  相似文献   

13.
气从何来?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柴桑吊孝”。看到这里,我总在想:周喻为什么对诸葛亮来气? 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既生瑜,何生亮”,嫌人家比他强。我看未必如此。周瑜是东吴的兵马大元帅,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谁也碍不着谁;何况那周瑜也是“雄姿英发”的豪俊之士,这点个人修养不会没有吧?他之所以跟诸葛亮过不去,恐怕是出于这种  相似文献   

14.
邵火焰 《政府法制》2014,(26):82-82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山东临沂人,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史书《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等好友的读书方法不同。徐、石等读书“务于精熟”,诸葛亮则“独观大略”。诸葛亮的“独观大略”,就是读书不纠缠在细枝末节,不纠缠在文辞风格,而是跳出书本,带着思考把握书中的精义。我们知道书籍数量浩如烟海,一本一本细读,就算彭祖那么长的寿命又能读完几本呢?诸葛亮的“独观大略”读书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读更多的书学到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拨乱反正、大治蜀国给后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其中,执法严明,信赏必罚,就是很重要的一条。而他的严,则是严由身始,推己及人,这一点很有特色,在实行法治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历来人们总把诸葛亮在治蜀中所展示的足智多谋和远见卓识,看成是天生奇才。其实,诸葛亮才智过人是真,但认为这才智是与生俱来,却不符合事实。诸葛亮才智的形成与发展,既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关,也是和他个人的品德修养密不可分的。他一  相似文献   

16.
忠言为宝     
据古籍《襄阳记》记载:杨颙入蜀任丞相主簿,见诸葛亮事必躬亲,尝自校核簿书,遂批评道“: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亦劳乎?”言外之意是,诸葛亮有点包办代替。他建议诸葛亮要干丞相的事,不要上下相侵,这才是为治之道。诸葛亮听了,十分感动,表示愿意接受杨颙的批评。后来,他任命杨颙为东曹属典选举。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得力的干才不久便去世了。诸葛亮悲恸地说:杨颙之死,是朝廷的很大损失。因而垂泣三日。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我的一位朋友来找我咨询一个法律问题: 朋友的妈妈和隔壁的大妈吵架,完胜隔壁大妈.结果,隔壁大妈回家后想不通喝了农药.幸好被及时发现,经抢救她脱离了危险.隔壁大妈从医院回家后,就跑来要求朋友的妈妈承担责任,赔偿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 我朋友很着急地问,她妈妈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呢?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诸葛亮骂死王朗.诸葛亮羽扇纶巾、气定神闲,在两军对峙时,对王朗一顿数落.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那诸葛亮应该对王朗的死负责任吗?  相似文献   

18.
陕西勉县定军山脚下的诸葛亮墓,是诸葛亮的真身墓。权威著作《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诸葛武侯葬于此。  相似文献   

19.
盐酸二氢埃托啡是一些吸毒者常用的毒品代用品,由于它用量极小(每次允许最大用量60μg)加之从现场提取到的血样有限,所以用一般的控制pH值液液直接萃取很难从血样中提取到该代用品成份。笔者对0.5ml血样用沉淀蛋白质、盐酸水解、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成功地提取到了该代用品成份,并经气相色谱得到检验。 1995年3月17日,由乌鲁木齐开往成都的142次列车将要抵达成都站时,列车员司马懿买卖提突然死亡。现场勘查时发现死者随身携带一  相似文献   

20.
刘备玩儒术、曹操玩法术,但三国之争最后的大赢家,却是玩“装痴术”的司马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