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科技推动改革,传媒勾画未来——以互联网为新动力的大众传媒生发出对人的教化功能的同时也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许多青少年犯罪与媒体暴力、黄色传媒甚至犯罪新闻的报道都密切相关.因此本文认为我们应通过家庭督导、学校教育和社区预防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大众传媒,同时提高媒介自身素养,传播优秀主流文化,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
<正>网络空间也是现实社会,是一种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交流传播的新型媒介。网络暴力指发生在网络空间的骚扰、跟踪、虐待等暴力形态,在互联互通世界中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问题。与线下暴力相比,“网络暴力”超越物理界限,具备参与人数多、公众互动频次高、跨平台传播等特点,通常伴有侵犯人的名誉、披露人的隐私、侮辱人的尊严等侵权行为,危害后果往往难以预测、控制。  相似文献   

3.
媒介公信力是大众传媒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课题,同样也是“传媒普法”需要深入了解的基础问题.两项媒介公信力的调查,显示了不同大众传媒在公信力表现上的差距,为有针对地开展普法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传媒载体功能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大众传媒不仅是普法工作的载体与工具,更是普法工作的主体力量.培育公民意识是普法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与落脚点.“传媒普法”应当充分发挥媒介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培育公民意识的力度与效度.  相似文献   

4.
关系是一种资源,因为掌握某种关系资源而可能在一定局面中处于支配地位,拥有相当的权力.对于加入我们这个社会时日不久但颇具影响的力量——大众媒介而言,究竟它是如何调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关系来获取自己的权力、始终是一个并不明确的问题。特别是在考虑权力的必然取向——利益时,媒介又是在如何维持着自身的生存,或者背离传播的初衷,同样是个令人注目却又含混的话题。本文利用米歇尔·福柯等人的观点,通过5个层次分析,来澄清权力的概念,揭示大众传媒权力产生的关系基础,描绘媒介权力的形态,指出媒介运用权力时的问题以及提出我们可能的对策,以期对大众传媒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权力运用的合理化提供一个清晰的背景。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从从社会弱势转变为媒介弱势,这种现象在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中是如何形成的?本文通过对重庆媒体农民工新闻报道的定量和内容分析,描述了当前报纸和网络传媒中农民工利益表达现状,并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文章指出,大众传媒应是社会利益表达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社会协调功能,本质在于话语权的下放,而切实在新闻采编实践做到"三贴近"则是实现话语权下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对家庭成员的暴力言行。广义上是指丈夫、妻子、孩子、祖父母等家庭成员间的暴力行为或语言,也就是说其包含夫妻间的暴力、虐待儿童、对父母(祖父母)的暴力等。日本家庭暴力现状分析根据日本警视厅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关于配偶间暴力的咨询案例为8011件,较2020年下降7.1%。从这些案例的咨询者性别来看。  相似文献   

7.
论劫持航空器罪及其惩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夺或控制航空器的行为。“暴力”劫机是指以力量造成侵害的方式 ,它包括有形力与无形力 ,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 ,对象及于人 ,也包括物。“胁迫”劫机是指行为人采取以暴力或其他任何危险恐吓之内容进行逼迫挟持 ,以对他人实行精神强制 ,使人心生恐惧而不敢反抗。“其他方法”的劫机是指除暴力、胁迫之外的任何能排除他人反抗的手段。行为人所劫持的必须是正在“飞行中”或“使用中”的航空器 ,包括民用与国家航空器两种。为了有效惩治本罪 ,应赋予航空器登记国优先管辖的权利 ,同时采取“或起诉或引渡”原则。  相似文献   

8.
强迫交易罪的手段行为中的暴力是指不法行使有形力量的一切情况,包括对人暴力与对物暴力,但暴力程度应仅限于造成轻伤范围以内;威胁是指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为目的,以恶害相通告的一切行为,恶害的内容、性质以及通告的方法没有限制,不要求达到足以抑制对方反抗的程度。交易只能是合法交易,不包括非法交易。  相似文献   

9.
论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佴澎 《法学杂志》2005,26(1):83-85
恐怖主义旨在以暴力或暴力威胁制造恐惧或者惊慌气氛。在反恐怖主义犯罪中,应遵循克减公民权利原则、媒介有限宣传原则、优先照顾无辜者权利原则、法治原则、预防原则、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0.
强迫交易罪的手段行为中的暴力是指不法行使有形力量的一切情况,包括对人暴力与对物暴力,但暴力程度应仅限于造成轻伤范围以内;威胁是指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为目的,以恶害相通告的一切行为,恶害的内容、性质以及通告的方法没有限制。不要求达到足以抑制对方反抗的程度。交易只能是合法交易,不包括非法交易。  相似文献   

11.
邹永辉 《法制与社会》2013,(28):255-256
随着信息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一方面,它迅速而广泛地向社会传输丰富的信息,对社会信息的共享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量的暴力、色情、毒品、赌博等不良内容充斥在整个大众传媒之中,并通过电视、电影、新闻、音乐、广告、网络等形式来散播。这些内容具有刺激性、易模仿性、易受注意性、毒害性等特征,使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异,甚至在生活中模仿某些暴力行为直接导致犯罪。  相似文献   

12.
城市管理暴力执法是指在我国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进行行政执法的过程中,违反了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相关程序执法,对被管理人进行辱骂、殴打、强行没收物品以及强行扣押等行为。但并不是说只要使用了暴力的执法就是违法的,只是指在没有法律规定的事由时而使用暴力的才是我们所指的暴力执法。  相似文献   

13.
一、对抢劫罪法律条文中胁迫的理解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这里,胁迫指的是犯罪分子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实行精神强制,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处于不敢反抗的状态。这实际上与我国《刑法》第269条所规定的以暴力相威胁含义相通,结合当前理论与实务界的流行观点,我认为,这里的胁迫应包含以下几层含义:1.从字面上理解,胁迫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暴力相威胁;二是指非暴力相威胁。此处,我认为应理解为暴力相威胁,我国《刑法》第263条虽没对胁迫含义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刑法》第269条明确为以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胁,故在此我们就理解为暴力相威胁。2.从主观心理讲,行为人实施胁迫的主观目的是为了迫使被害人当场交出财物或者当场夺走其财物,且其也认识到其胁迫的行为性质;相对被害人来说,其是否也应感知到行为人的胁迫行为?对此,在审判实践中,有人持否定态度,也有人持肯定态度。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根据唯物论,事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新读——以农民工媒介形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歧视现象破坏了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给大众造成了认知上的混乱。农民工的产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媒介资源和新闻源。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怎样应对值得深思:它既可以产生出以人文关怀为主的大众传媒的新语境,也可能由于某种利益的驱使,出现标签化、概念化污名化的现象。如何确立和保持人的尊严?如何寻找失落的自我?无论怎样,人的关怀都应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基本品格。为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亦为了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媒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当对此作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广泛的渗透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由于它的"议程设置"功能。我国的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媒介,不但不否认自己的舆论导向作用,还旗帜鲜明地把引导舆论作为基本任务。那么大众媒介如何利用"议程设置"功能引导舆论呢,本文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陈皛靓 《法制与社会》2013,(35):252-253
“媒介审判”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对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律程序上的民间裁判,其实质是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与司法间的权力争夺。本文认为,国内法学界对‘媒介审判”的评判几近妖魔化。新闻监督报道无辜地被贴上了“话语暴力”、“话语强权’’以及干预司法独立等诸多标签。事实上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舶采货,‘‘媒介审判”很应该在中国本土语境下,结合国内司法现状得到其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涌现出一批批"许霆案"、"胡斌飙车案"、"药家鑫案"等案件。媒体通过舆论传播,将个案报道演变成全国性公共事件,形成强大的公共舆论,进而影响司法审判活动,最后形成媒介审判。媒介审判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却以不可阻挡之势干扰着司法独立,对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公正审判权、定罪量刑等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裁判要旨】暴力袭警应当是指不法对人民警察行使有形力或物理力,不要求直接对人民警察的身体行使,即使是对物行使有形力,但因此对执行防疫任务的人民警察身体予以强烈的物理影响时,也构成暴力。此处的人民警察应该包括在现场执行职务的警务辅助人员。  相似文献   

19.
唐宋诗歌的传播,除了受到思想观念、社会环境、个体差异等非传播因素的影响,更取决于不同时期的媒介因素。唐宋诗歌传播主要有艺术、生活、印刷三种媒介类型。艺术媒介主要包括音乐、歌舞、绘画、书法等,生活媒介则指各种自然之物和生活物品,印刷媒介主要指各种印刷书籍。这些媒介传播效果各异,对唐宋诗歌的发展产生过不同的作用,共同成就了唐宋诗歌作为民族文化精粹的世代传播。  相似文献   

20.
“不得假释”是我国现行刑法新增的预先在立法上设置的限制部分犯罪分子适用假释之资格的制度。对因“暴力性犯罪”不得假释的对象范围如何理解,值得探讨。“暴力性犯罪”不等于“暴力犯罪”,包括实际“以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而直接侵犯人身或以此非法获取财物的犯罪行为,但不宜包括只侵犯财产关系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的刑罚是指个罪所宣判的刑罚而不是并罚后决定执行的刑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