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已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决定对目前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管理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但对鉴定程序规定较少,较为原则。我国三大诉讼法对鉴定程序的规定也是较为简单、不明确,这使司法鉴定的日常程序性工作缺乏相应的依据。对司法鉴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鉴定结论的客观真实,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使我国混乱的鉴定秩序得到规范。所以,对鉴定的程序进行研究有着现实和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苏青 《证据科学》2016,(4):422-431
我国诉讼法对司法鉴定及鉴定意见的制度性缺位使得鉴定意见从“证据之王”沦为“是非之王”.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是连接司法鉴定管理制度与鉴定意见证据制度的桥梁,立法完善与实践问题的解决应当重视对司法鉴定启动规则的建构.诉讼法应当明确规定司法鉴定的启动条件,鉴定事项与案件事实之形式关联性、鉴定必要性是启动司法鉴定的一般性条件.此外,应当规定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案件、被告精神状态存疑的案件以及特定情形下法院依职权的司法鉴定强制启动制度.同时,应当结合现有相关立法来设定补充鉴定及重新鉴定的启动条件.  相似文献   

3.
法院在委托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是发现真相、解决纠纷的重要诉讼手段,是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我国司法鉴定长期以来存在诸多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的司法鉴定体制进行了重塑,开创了司法鉴定管理的新局面。然而实践中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笔者认为,应从人民法院委托机构建设、司法鉴定流程管理及对外监管等方面查找问题,并寻求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设工程司法鉴定对于诉讼的判决结果作用重大,在实践中对于司法鉴定领域的若干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结论。结合现行的司法鉴定相关的规定以及司法鉴定实践,对于建设工程司法鉴定的鉴定程序启动、鉴定申请准许、工程造价鉴定以及重新鉴定等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于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5.
司法鉴定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技术在诉讼程序中的运用来保证人类能够够更准确和有效地对案件事实进行确认,以其极高的权威性、科学性、高度客观性因而成为诉讼中证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科学、权威的司法鉴定制度是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关键。制度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是否能正确、客观反映案件的客观事实,关系到法院是否能全面把握整个案件事实,关系到控辩双方在证据方面是否存在平等地位从而直接影响到实体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司法鉴定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鉴定的启动是司法鉴定程序的开始,是具体司法鉴定行为实施的前提。司法鉴定的启动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涉及到司法鉴定的合法性问题,直接影响到作为法定证据的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法律的规定是否合理则影响到司法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重新鉴定的相关问题,为提高鉴定质量提出一定建议。方法对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2001度进行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重新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重新鉴定的发生率、一致性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重新鉴定的发生率为15.79%。一致性为42%,其中仅精神疾病诊断不一致者10例。仅法律相关问题评定不一致者12例,两者均不一致者18例。结论重新鉴定的一致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鉴定工作。提高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8.
司法鉴定启动问题是鉴定程序的起点,又是一个国家司法鉴定制度的核心问题。如何借鉴两大法系鉴定启动模式之长,促进我国鉴定启动程序的完善一直是我国诉讼法学和证据法学所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是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程序合法才能保证实体正确,司法鉴定程序规则是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开展鉴定活动和实施管理的基础,也是司法机关评断鉴定意见的合法性、科学性、客观性的重要依据.以此为基础,探讨司法鉴定人在实施司法鉴定过程中如何做到程序、方法和鉴定标准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司法鉴定是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程序合法才能保证实体正确,司法鉴定程序规则是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开展鉴定活动和实施管理的基础,也是司法机关评断鉴定意见的合法性、科学性、客观性的重要依据。以此为基础,探讨司法鉴定人在实施司法鉴定过程中如何做到程序、方法和鉴定标准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陈平 《中国司法》2013,(7):51-5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9条规定:"在诉讼中,对本决定第二条所规定的鉴定事项发生争议,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笔者从事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经常接到当事人就司法鉴定程序问题进行投诉,本文着重就司法鉴定程序问题进行研究。一、委托是司法鉴定的前提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和决定权,是指谁有权决定是否进行鉴定、进行何种鉴定、由谁进行鉴定。它是司  相似文献   

12.
从司法鉴定实践出发,对连环鉴定进行了定义。分析了连环鉴定与重新鉴定的区别、连环鉴定的表现形式,连环鉴定实践中存在着鉴定委托、收费、与前鉴定意见产生矛盾、连环鉴定书中分析说明的表述等问题。需要从委托书的鉴定要求、收费项目和价格、鉴定意见中的表述形式、加强与鉴定委托人之间的协商与沟通等方面不断规范和完善,以确保司法鉴定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现状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是刑事司法鉴定的重要阶段,包括司法鉴定提出、决定与委托、受理三大阶段。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刑事司法鉴定启动权主要由侦查机关、检察机关、法院所垄断,当事人仅享有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的请求权,是否获得批准还要经过有权机关来决定,因此有失公平。具体表现如下:1、侦查机关享有鉴定启动权。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9条的规定,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情,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质证是当事人在诉讼中的重要权利,是鉴定意见成为裁判依据的必经程序。我国现有的司法鉴定体制缺乏统一性,对司法鉴定质证流于形式,影响鉴定结论的质证效果。本文分析了司法鉴定质证的内容,介绍质证的方法,并对重新鉴定、补充鉴定的条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5.
16.
司法鉴定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法鉴定问题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立法,司法鉴定分类标准、启动程序和监督等存在明显缺失,因此应当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统一立法原则,从司法鉴定执业类别、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以及司法鉴定监督等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鉴定管理、鉴定行为、鉴定程序,健全司法鉴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郭华  刘荣志 《中国司法》2012,(11):73-76
一、引言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1996年《刑事诉讼法》涉及鉴定的7个条款①中的4个条款进行了修改,新增加了2个条款②,修改的内容占所有鉴定条款的85.71%。然而,细究其修改的实质性内容与修法的基本原则却发现,不仅实践中争议最多而亟需《刑事诉讼法》修改解决的鉴定启动权配置等一些基本问题被搁置,而且作为解决重新鉴定的规定被删除而未有补充,仍需要相关解释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及一些与此相配套的重要规章,包括《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等的实施以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本文着重对困扰刑事诉讼的相关司法鉴定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剖析,力求有助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司法鉴定的启动在整个司法鉴定程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比两大法系,我国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通过对外国司法鉴定启动程序优缺点的剖析,分析了我国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现状和弊端,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规范我国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20.
陈如超 《证据科学》2016,(4):411-421
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决定着司法鉴定的程序公正与司法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因此,在2007年《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运行近十年之后,司法部对其进行了修订,出台了新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其目的之一就是合理规范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从话语规范层面而言,新《通则》在立法上有所进步.然而,司法鉴定实践中的真正问题,如委托人特别是法院在鉴定材料合法性、真实性方面的责任,司法鉴定机构受理案件时的困境与违规操作,以及当事人在鉴定委托与受理过程中的不正当干预,都会因为新《通则》自身的局限而难以改变.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不仅涉及司法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而且牵涉到委托人、当事人以及司法行政机关自身.因此,司法鉴定程序(包括司法鉴定委托受理)的法律规制,也许就应打破部门边界,实行国家层面的立法,才能明确合理地规范各主体的权力或权利及其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