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婚,事关丧偶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是其享有的合法权利,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中西部农村老年妇女再婚中存在着遭遇子女阻挠、领取结婚证困难、婚后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当从调整观念、生活上相互宽容、婚前明确约定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方靖 《法制与社会》2013,(35):267-26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老年人持续增多,老年人的再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根据相关的调查,不少丧偶及离婚的老年人有再婚的意愿,但在现实中却遇到了不少阻力,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法律的角度着手,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对老年人再婚自由保护的不足之处,认为现有法律法规的实际效力过低,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且刚性规定过少,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的解决策略,以期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再婚自由权。  相似文献   

3.
与封建社会束缚女子再婚自由并片面要求女子贞节的道德观念相比,中国古代法律对于妇女再婚却做出了基本不禁止的规定。本文从古代的法律文献和有关历史记载进行论证,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法律不禁止妇女再婚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娄际堂 《法制与社会》2010,(13):273-273
从我国的法律规定,对同居关系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同居关系所指向的具体内容也都有所不同。同居关系,包括广义的同居关系和狭义的同居关系。广义的同居关系,是一种基于共同生活、居住而形成的关系,从这种含义理解,可以形成同居关系的情形很多,范围也很广。与自己同住的亲属、朋友、同学等,形成的都属于广义上的同居关系。狭义的同居关系,是特定含义的同居,是那种不完全具备合法婚姻的构成要件,但在某些方面与婚姻关系又有些相似的特征。本丈所谈的同居关系也就是这种狭义范畴的同居关系。  相似文献   

5.
宋慧清 《法制与社会》2012,(26):273-274
近年来,我国非婚同居这种生活方式逐渐流行起来,非婚同居关系显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法律关系.这种生活方式的普遍出现有其深层原因,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各类群体的特定因素.但非婚同居关系引发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对同居者之间的身份关系,财产关系以及亲子关系进行法律规制,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可增强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财产约定公证: 扫除老年人再婚的不安全因素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多达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其中单身老人达4500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增加.老年人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老年人再婚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倍受人们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同居权就是指男女双方基于合法的配偶身份,都平等享有的同对方共同生活的权利.对同居权的救济,是保证这一权利得以实现,免受侵害的保障,是实现婚姻本质属性,维系婚姻和社会稳定,引导当事人行为,保护婚姻当事人和制裁侵害人,也是弥补道德调整之不足的必要.其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为:民事法律救济和刑事法律救济;请求共担家事、请求共同性生活和请求共同居所的法律救济;外部侵害同居权的法律救济、内部侵害同居权的法律救济和共同侵害同居权的法律救济.本文指出只有建立起"民事与刑事救济互补、财产与非财产救济共施、婚内与离婚救济并重、单方侵权人与共同侵权人同咎"的法律救济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对同居权全面有效的救济,保障同居权这一重要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青人选择不履行结婚登记程序而同居的生活方式,甚至有向老年人蔓延的趋势。这不仅有损法律的尊严,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时也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欧洲国家同性婚姻立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导言一些欧洲国家的法律逐步开始认可同性恋者以夫妻名义同居。〔1〕起初,这只是为某些特殊法律目的而认可事实上同居关系进程中的一个举措。最早对同性伴侣关系的法律认可和法律调整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2〕调整非正式同居关系的模式可以有多种分类。其中最为准确的有两类,一类是Wintemute所提出的“未经登记的同居(unregistered cohabitation)”〔3〕;另一类是Forder提出的“法律实施引起的同居保护(cohabitation protection arising by operation of law)”〔4〕。这些分类可以是一个一个的,也可以是更为系统的。〔5〕有时候这种…  相似文献   

10.
任翔 《中国司法》2012,(12):72-73
通常,对老年人的法律援助需求,多从赡养、继承、遗弃、再婚、侵权方面考虑,习惯从受害者角度予以关注和理解。但实际上,随着我国社会老年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犯罪的数量也在增加,对老年人犯罪现象予以关注和理解,并有针对性的对这类人群施以法律援助,同样显得重要。一、老年人犯罪成因司法实践中,老年人犯罪的类型以暴力犯罪、性犯罪和财产犯罪为最。但近年出现了新的变化,如故意毁坏财物、交通肇事、伪造公司印章、非法持有枪支、投放危险物质、容留妇女卖淫、放火、非法行医、包庇等,涉及面逐渐扩大。其犯罪动机,大多集中在攫取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由于传统文化、法律政策、道德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非婚同居现象在我国一直避而不谈。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非婚同居现象似乎逐渐开始接受,但同时在我国法律上,对非婚同居的漠视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西方国家非婚同居理论和制度的构建,我国法律对非婚同居的规制也有待完善,本文认为应立足于正视牡会现实和维护合法婚姻的基础上,制定规范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发展、特定社会结构的形成以及女权主义使非婚同居成为了一个与伦理、社会以及法律有关的问题,非婚同居首先是在西方受到高度关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非婚同居现象越来越多,这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密切关注,非婚同居在反映出非婚性行为存在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法律与我国现行社会制度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与冲突。这种新型的两性结合的形式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是目前在我国并没有建立与非婚同居有关的法律制度,由这一社会现象引发的社会及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对这种新型的两性结合方式的法制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重婚罪新论     
杨方泉 《政法学刊》2006,23(6):28-32
重婚罪前一婚姻须是法律婚,后一婚姻可以是法律婚,也可以是事实婚。事实婚的认定标准是双方以终生共同生活为目的连续而稳定的同居。一个同时与二人以上结婚应以重婚罪定罪处罚。事实重婚的追诉时效期间应从双方自行结束同居关系之日起计算。  相似文献   

14.
非婚同居作为一种男女结合和家庭生活方式日益为大多数人接受、理解和宽容,并对传统婚姻和家庭产生巨大的冲击。而我国法律没有赋予同居者以法律地位,也未对这种既成事实的男女结合和家庭模式予以规制。国家对未婚同居进行科学的制度构建,调整公民之间的非婚同居关系,赋予非婚同居者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才能解决由于非婚同居发生的纠纷,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夫妻同居与忠实权利义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居与忠实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夫妻之间特有的法律关系,它是指夫妻互享为合理的性生活的自由以及互享专一的性生活的权利。基于对性观念发展规律的客观认识,笔者对《婚姻法》(修正草案)未列入同居权利义务以及在规定忠实权利义务的立法策略方面有不同意见,以下文详述之。 一、同居与忠实权利义务的性质 (一)同居与忠实的权利义务属于公民人身权利的范畴 在中世纪以前,男性掌握着社会中的权力,是生活的主宰,法律关系中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在婚姻中因丈夫的身份享有夫权,将妇女作为夫权的客体进行支配。有要求妇女与其同居并对其忠…  相似文献   

16.
花丰 《法制与社会》2014,(10):184-185,187
我国现行法律规范针对非婚同居的问题态度较为模糊,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制,但不可否认的是非婚同居的现象已逐年增多,并且由非婚同居引发的法律纠纷也层出不穷。例如同居关系解除后引发的"青春损失费"、"青春损失赔偿费"、"分手费"等各种名目索要的赔偿费和补偿费问题引发了较大的争议。本文主要针对符合法定婚姻实质要件但未进行婚姻登记的男女双方非婚同居所引发的类似青春损失费争议进行讨论,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列。  相似文献   

17.
别居在我国婚姻家庭立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育 《中国律师》2001,(6):82-84
别居 (separation)是指国家用以调整夫妻关系而规定的一项特别的法律制度,它依法院判决或双方协议而免除夫妻的同居义务。显然,别居是针对同居而言的。同居是指男女双方建立夫妻关系,双方以配偶身份共同居住生活,同居是夫妻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别居是指因夫妻不和,而夫妻一方拒绝夫妻共同生活,且不愿建立共同家庭关系时,夫妻称为别居。在别居期间,婚姻关系并不因此而解除。别居在我国婚姻家庭中是新问题,但笔者长期在基层法院从事民事审判工作,深感在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中确立别居制度,不论在保障妇女权益上还是在解决婚…  相似文献   

18.
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婚同居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突破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禁锢,迅猛发展。在其增长的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无法化解的纠纷也日益增多,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尊重个人生活方式,急需法律的规制。本文在分析我国非婚同居法律规制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其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9.
不知是谁给未婚男女同居起了"试婚"的好称谓,甚至还有人对此大唱赞歌,如果你见到这对当事人,你也许会对同居有新的认识.要知道,以前"同居"一词在法律上被称为"非法同居",这能是好事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人再婚现象呈现上升趋势,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保障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再婚中所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了老年人再婚的法律援助对策,以切实保障老年人再婚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