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明显老龄化,并且6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村,这些特征使得广西所面临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比其他地区更为严峻。由于农村生产力落后,养老社会化覆盖率低,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在逐渐减弱,土地养老保障功能也逐渐衰退,针对这些问题,广西农村养老需要构建非缴费性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行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并且要加强土地保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滕明兰 《法制与经济》2008,(20):103-104
人口明显老龄化,并且6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村,这些特征使得广西所面临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比其他地区更为严峻。由于农村生产力落后,养老社会化覆盖卒低,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在逐渐减弱。土地养老保障功能也逐渐衰退,针对这些问题。广西农村养老需要构建非缴费性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行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并且要加强土地保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刘鹏 《行政与法》2013,(6):69-72
农村社区养老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我国农村社区养老的理论与实践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该以转变农村养老观念和方式为前提,以政府财政投入和提高农民收入为支撑,以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养老为重点,以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为保障,逐步解决农村社区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4.
养老问题的实质是养老资源的提供。养老模式可以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目前,在海南农村,家庭养老仍很普遍,社会养老虽已有所发展,但保障水平有限,自我养老的程度还很高。根据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应该继续巩固家庭养老,循序渐进过渡为社会养老,逐渐降低自我养老程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更多独居老人与空巢老人的出现,使得湖北省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湖北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政策,但调研发现:受传统文化影响,农村目前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物质相对匮乏;社会对养老问题认识不足,尚停留在物质生活层面而忽略老年人精神生活;养老保险覆盖面广但保障水平较低,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子女养老思想有待转变,政府养老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老龄化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因此解决好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任重而道远.本文将着重结合目前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及农村养老服务来分析我国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的水平,并提出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存在诸多缺陷,国家已于2000年暂停实施。然而,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要求和国家应尽的义务,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的必然趋势,现在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有利时机,必须审时度势尽快建立。  相似文献   

8.
林雪贞 《法制与社会》2014,(32):216-218,238
养老传统是农村养老保障的重要组成,然而目前养老传统正在快速衰退。在国家对农村公共养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继续发挥农村养老传统是转型期维持和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可以把养老传统与地方立法结合起来,把养老传统融入到地方制定法以及民间习惯法中,以更好的发挥养老传统的养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辉 《法制与社会》2015,(4):169-170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现象明显.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大致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应提供家庭养老保障,提供社会养老保障,加强老年人自我养老保障,促进我国养老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次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养老制度的影响二、重庆市农村养老保障的基本状况三、农村养老模式的新挑战四、农村养老保障的路径选择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农村养老制度的影响按照联合国人口组织(WPO)确定的国际公认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时,就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切实从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推进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丁璇 《法制与社会》2012,(28):177-178
国外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社会经济制度,值得我国学习的经验很多.本文将从国外几种主要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出发,探讨可供借鉴之处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从而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养老面临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社会保障措施缺位使得农村的老年人面临养老风险,法律中亦缺乏对农村老年人的合理关注,养老保障城乡二元分立现象突出。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制度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2000年前后,中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老年人养老成为社会普遍的话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与困境,本着"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农村养老立法价值取向,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现出来。本文认为在适合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之前,政府必须寻找一些过渡性的对策来改善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王玮  赵琼 《法制与经济》2009,(8):128-129
至2000年前后,中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老年人养老成为社会普遍的话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与困境,本着“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农村养老立法价值取向,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养老问题法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建苏 《河北法学》2008,26(4):188-193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农村的老年人要远多于城市,相对于城市老年人来说,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值得关注。因此,在对农村老年人养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才能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及相关的社会养老体系的建立方面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8.
胡明玉 《行政与法》2013,(4):122-125
赡养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赡养协议是对赡养义务的具体化。赡养协议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随着老年人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下降、青年人赡老养老意识的淡化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家庭养老仍占重要地位。赡养协议作为一种新型的温和的预防和解决农村养老纠纷的方式。它有利于切实实现“老有所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能够为养老纠纷的解决提供一种温和的非诉讼的求解模式,有助于减少或化解赡养人之间,以及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家庭养老机制的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陈春柳 《法制与社会》2013,(13):218-220,223
为了了解温州不同地区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影响老人养老方式的各种因素,做出农村老人养老方式的趋势预测,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法进行研究,得出如下调研结论:家庭养老方式仍是温州农村老人养老方式的首要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方式比例将呈上升趋势;养老方式选择、养老满意度、休闲方式和村集体经济状况、传统观念、子女情况、自身状况相关。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巩固和发扬家庭养老方式;建立并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合理规划、均衡发展养老机构;加强村集体养老院建设;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制度;保护农业用地。  相似文献   

20.
《政法学刊》2016,(1):59-65
养老模式与社会类型和社会结构密切相关。从社会类型看,居家养老是机械团结型社会的核心乃至唯一养老模式,而社会养老是分工协作型社会家庭保障功能外移的结果。养老社会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总体上是正向相关关系,即工业化程度越高,养老社会化的程度越高;工业化程度越低,养老社会化的程度越低。从社会结构看,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存在显著的社会分层差异,如贫富差异、区域差异和城乡差距等。这些差异是不同社会分层生存需求层次差别、政治话语权差异及其利益博弈的结果,并经由国家福利政策将其制度化。养老社会化的社会类型和社会结构分析的意义在于:特定国家的养老社会化进程应与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相适应,以期获得坚实的道德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