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恺  丁璇 《法制与社会》2012,(32):242+246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中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犯罪规定的法定立案标准之一。然而由于该标准具有模糊性、非物质性、不可计算性等特点,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把握与认定。本文结合目前实践中对恶劣社会影响的特点和几种认识误区来分析探索如何在实践中形成合理的认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施行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了涉嫌渎职犯罪立案标准的诸种情形,将玩忽职守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案、环境监管失职案、商检失职案、动植物检疫失职案等几种过失渎职犯罪案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立案起点规定为30万元。 《规定》试行一年半以来,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这几种过失渎职罪案的情况看,除查办玩忽职守案有一定成效外,对其他几种过失渎职案立案侦查的微乎其微。究其原因,除了少数办案人员对查办新型渎职罪案的业务水平不相适应外,更主要的是《规定》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立案标准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太大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  相似文献   

3.
渎职犯罪案件中非物质性损害后果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渎职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造成重大损失是构成渎职犯罪的必备要件。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就渎职案件中的33个立案侦查案件的立案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从立案标准看,渎职犯罪以损失后果或危害程度大小来确定罪与非罪,而且有物质性损失后果和非物质性危害后果之分。如滥用职权罪,物质性损失后果是: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  相似文献   

4.
渎职犯罪案件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职务犯罪,即相对于贪污贿赂犯罪而言,渎职犯罪大多数案件是过失犯罪,只有一小部分案件属故意犯罪。1997 年新刑法典将渎职犯罪单独列为一个章节,与贪污贿赂犯罪并列为二类不同的职务犯罪,显示了立法者对渎职侵权案件的高度重视。 一、近年来上海市检察机关查处渎职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特点 (一)渎职犯罪案件办理的基本情况 1997 年刑法典颁布后,上海市各级检察机关渎职犯罪检察部门积极查处各类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共计立案 176 件,涉及 20 个罪名,立案较多的罪名有滥用职权案 33 件,玩忽职守案 43 …  相似文献   

5.
热点聚焦     
最高检修订渎职侵权案立案标准严防刑讯逼供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26日召开发布会公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这个《规定》共对检察机关管辖的42个渎职侵权罪名的立案标准作了具体规定,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这个《规定》是在1999年制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来的,是近几年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的经验总结。在过去的“渎职侵权犯罪立案标准”中,侵权手段表述较为笼统,多以“手段残忍、影响恶劣”予以概括。新的“渎职…  相似文献   

6.
渎职犯罪和贪污贿赂犯罪一样,是伴随国家公权力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严重的腐败犯罪,常常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对认定渎职犯罪,从严打击渎职犯罪都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在本文中,拟从最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出发,分析认定渎职犯罪"恶劣社会影响"的意义,讨论认定"恶劣社会影响"的原则、标准和实施主体,最后得出认定渎职犯罪"恶劣社会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渎职犯罪在实践中面临一些疑难问题,诸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深入讨论这些疑难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依法惩治渎职犯罪、确保公职人员正确履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2006年7月2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立案标准》)附则中,明确规定了关于经济损失的认定方法。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渎职犯罪案件中渎职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复杂性,经济损失的认定对于渎职犯罪案件的定罪量刑的基础,如何认定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健  程世国 《人民检察》2012,(11):72-73
在我国刑法中,渎职犯罪包括刑法分则第九章的渎职罪和《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食品监管渎职罪。1996年刑事诉讼法和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均在第十八条规定,渎职犯罪案件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但是,司法实践中,渎职犯罪案件量刑偏低的现象比较突出,具体表现是渎职犯罪案件的缓刑率和免刑率较高。这种现象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司法界的关注,并针对影响量刑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  相似文献   

10.
浅谈“初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查"在刑事法中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立案前的审查"、"初步调查"或者"有限的侦查"。初查源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立案阶段必经程序,初查获取的材料具有证据效力。检察机关应当规范初查线索,规范初查方式,规范初查标准,规范初查考核,全面加强初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渎职犯罪损失结果该如何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是渎职犯罪客观方面的重要特征,是构成渎职犯罪的必要条件。认定损失结果是查办渎职犯罪案件必不可少的工作,缺少这个环节,就丧失了定罪处罚的依据。但是,目前在渎职犯罪损失结果的认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其立案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在渎职案件侦查活动中,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的调查非常敏感,稍有察觉就会毁灭、假造证据,进行串供。所以对渎职犯罪案件侦查要善于抓住时机,快反应,快出击,及时立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犯罪分子容易隐藏、毁灭的主要证据固定下来,使犯罪分子没有喘息的机会。这就要求渎职犯罪案件侦查工作必须科学把握立案时机。  相似文献   

13.
正[案情]李某等六人合伙出资购买某片林地并办理了林权证过户手续,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即对该片林木进行砍伐。在被砍伐林木立木材积已达到滥伐林木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情况下,办理案件的森林公安民警张某接受李某吃请和礼金,以罚代刑,仅对李某处以1200元罚金,刑事案件不予立案。后李某等人将购买的数千棵林木全部砍伐。当地检察机关发现该情况后,由于此案涉及渎职犯罪,经检察长批准,对张某渎职犯罪立案侦查。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检察机关能否对李某等人滥伐林木案立案侦查并移送审查起诉。对此有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检察机关不可以对李某等人滥伐林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各类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事件、案件多发,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在这些事故、事件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负责监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问题,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高检院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同步介入重大事故、事件、案件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同步介入调查的机制尚不成熟,相关的规定并不完善,理论界也未给予足够重视,造成实践中各方认识和做法不统一,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一、检察机关介入调查工作机制的不足。1.现行检察机关参与事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基本采用的是"以人立案"的单一立案侦查模式,人为的提高了立案标准,在立案和侦查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检察机关应进一步丰富立案侦查模式,逐步推进"以事立案"的侦查模式,达到有效打击职务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司法解释规定,“恶劣社会影响”是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犯罪造成重大损失的表现形式之一。“恶劣社会影响”的概念相对抽象、概括,如何认定易受主观评价尤其是媒体舆论等因素影响。“恶劣社会影响”是一种非物质性损失,具有不可测量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实际影响。实际存在“恶劣社会影响”只是成立相关渎职犯罪的必要条件之一,最终是否构成犯罪,还需要具备渎职行为、行为与“恶劣社会影响”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等要件。此外,应坚持相当性原则对“社会影响”的恶劣程度进行评价,对“恶劣“”社会“”影响”等要素予以准确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核心提示]检察干警在线索初查中如果能够直接确定犯罪嫌疑人并查清渎职犯罪事实,应当"以人立案",这是最为直接、有效且节约司法成本的侦查方式。但鉴于渎职犯罪案件日益隐蔽化、复杂化和智能化,以及犯罪嫌疑人和辩护律师对于抗侦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固守"以人立案"模式可能导致反渎查案工作处于被动,甚至导致案件的流失。因此,当案情复杂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但急需采用侦查措施、固定追诉时效、追回经济损失时,或者虽然确定了嫌疑人但渎职行为尚未查清、面临"三难一大"困境等情形,或者其他侦查工作的需要时,办案人员应拓宽思路,果断"以事立案",通过灵活运用立案机制实现查清渎职犯罪、惩治犯罪嫌疑人、保障国家管理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法制文萃     
日前,湖南省渎职犯罪侦查局在长沙市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省一级检察机关惩治职务犯罪的首家专门侦查局。有关人士指出,渎职犯罪侦查局的设立,是对新形势下检察机关查处渎职犯罪工作体制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强化省检察机关管辖的渎职犯罪案件的侦破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刑诉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查办渎职犯罪案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以往单纯的“以人立案”的立案模式已渐渐开始不能满足于当前的办案需要,而“以事立案”的立案模式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呼声也越来越大.本文试从“以事立案”这一立案模式的现状、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其在查办渎职犯罪案件中所具有的优势,以便能更好的开展查办渎职犯罪案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李树和 《天津检察》2010,(4):20-21,28
“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作为玩忽职守罪和滥用职权罪立案标准之一,由于该立案标准是一种非物质损失,而这种非物质性损害没有具体的量化,实践中不易掌握和确认。应从“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事件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表象来界定:立案标准,并以立法或“两高”解释加以确认.以便于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