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官员连坐制度呈现出逐渐减轻、上下级连坐、结果归责等特点,这导致了“共谋行为”的产生,使制度运行陷入困境。通过对相关制度历史演变过程的分析可知,清代官员连坐制度之所以形成上述特点,既与历史渊源紧密相关,又基于清代特定的制度背景。而清廷为了克服官员连坐制度运行中的缺陷,不断采取颁布《吏部处分则例》、适用议抵、调整连坐适用范围等多种措施,调整官员连坐的处罚力度保证该制度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2.
张敏  许光县 《政法论坛》2013,(5):154-161
以人身为客体的典权制度是清代物权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人身典权法律以贱民制度为法理基础,以白契制度为运行主线,以赎身规范为调整焦点,并受到满洲"最严主仆之分"风俗的深刻影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人身典权领域立法上的变迁,既反映了国家立法对白契典身制度的维护,亦昭示了人身典权的产生与废除对封建社会的巨大冲击。诸多典身诉讼中的援法与权断,则体现了清代司法与立法在人身典权领域的激烈碰撞。  相似文献   

3.
李青 《当代法学》2012,(3):146-153
清代继承法制是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延续和发展,不但体现了宗法制度支配下的重身份轻财产的原则,而且也反映了清代继承法制的特点,如独子兼祧、身份继承传爱传贤、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的密切关系等,使之达到古代继承制度的完备型态。  相似文献   

4.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清末名案.通过细读,笔者发现其中隐含了大量清代法律精神、制度和运作方面的信息.本文从法制史的角度,运用近几年揭秘的第一历史档案馆史料等资料,透过对本案的观察和分析,对清代相关法律制度及其司法运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既有对汉代以来封建政治法律制度的继承,又有其自己的发展特色。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初步探讨清代政治法律制度中的监察制度和司法审判制度的形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从公元1644年入关到1911年被辛亥革命推翻,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权存在了267年。清代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备和发展,走到了极限。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逐步瓦解并趋于崩溃。清代的监察制度也经历了同样的命运。这里只说一下1840年以前清代监察制度的一些情况。都察院有两个“一把手”清朝的建立者是满族贵族。清代监察机构的主要建置有:都察院、六科、十五道、五城察院、督抚、按察使以及道员等,既有承袭前代的地方,又带有自身的特点。都察院是最高监察机关。最初,都察院的长官有承政…  相似文献   

7.
苏幸 《法制与社会》2014,(13):31-32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的至高代表,能从中看出清代各种各样的生活习俗、法律制度。《红楼梦》主要围绕贾府展开一系列的描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以宝玉、黛玉、宝钞三个人之间的曲曲折折为一条线索。本文将试以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作为资料,采用"互证互释"的方法,截取宝玉、黛玉、王熙凤等人的爱情生活来探讨分析下清代的婚姻法律制度,探析封建社会中法律制度是如何真正运用于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8.
刑事投诉,即控告、纠举犯罪的活动。刑事投诉是刑事诉讼的开始,是审判程序发生的根据,因而成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内容。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世王朝,其刑事投诉制度在集历代大成基础上,显得更加完备,更加成熟,充分显示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刑事投诉制度的概貌和特点。根据刑事投诉人投诉机关的不同,清代刑事投诉分为告诉、上控和直诉等不同形式。其中,每种形式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职能与特点。研究清代刑事投诉制度,对  相似文献   

9.
调解制度是我国清代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传统的法律文化传统孕育了以调解为主的纠纷解决机制和观念,中国清代的调解制度已达到了非常完备的程度,尤其从清朝的司法审判制度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论证。调解所依据的不仅是法,也有体现封建纲常的礼和俗,因此调解制度的广泛应用也发展了礼法结合的法文化,成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郑定  杨昂 《法学家》2005,4(2):46-55
本文介绍了晚清名案杨乃武小白菜案,并指出了该案对清代法制史研究之重要价值.在对该案的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法官责任制度为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在清代严厉的官僚责任制度下,初审官余杭县令刘锡彤敷衍了事、匆忙结案的心理过程,探讨了晚清有关法官责任规定实现的可能性及其对司法官员行为的激励作用与负面导向.  相似文献   

11.
清代民事诉讼中的伪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代民事诉讼中伪证泛滥,其比例高、种类多样、手段高明。民众文化水平低、诉讼制度的缺陷及诉讼人员的贪婪是伪证泛滥的主要原因。清代立法对伪证现象进行了规制,司法实践中也采取了一定的手段应对这一现象,却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不过清代司法官员审查判断证据的态度及方法对今天的司法实践依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姚志伟 《北方法学》2015,9(2):125-138
抱告制度是清代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以往学界对其讨论较少,通过对抱告制度在清代的司法实践情况进行全面的检讨,可以看出抱告制度至少在形式上得到了较好的执行,该使用抱告的案件基本使用了抱告。但究其实际运作,则司法实践与律例的规定相差不少。这种差异的背后是百姓对官府司法控制的反抗和官府自身治理原则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徐彪  董蕊 《法学研究》2008,(4):144-150
开复是官员处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法律对开复的条件、提起开复的官员和程序及开复的后果都有较详细的规定。开复制度的正确运用可以适当缓解清代官员处分制度过于严苛的弊端,有助于官僚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说 :“奴婢就是替富人做家务和供他们奢侈生活用的奴隶”〔1〕。由于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在一些制度方面的相似性和延续性 ,作为奴隶制残余的奴婢制度一直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中。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奴婢制度本来应该进入它的崩溃阶段 ,但是 ,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区内 ,清代的奴婢制度反而得到了加强而更趋严格。清代奴婢制度的严格既与历代封建王朝的奴婢制度有关 ,同时又和其本身的社会发展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满洲贵族在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政权之后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保存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色彩 ,他们企图把关外的主奴…  相似文献   

15.
明王朝在平定云南后,在政治举措上,一方面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置与中原地区一样的行政建制;另一方面,又结合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自身特点,推行并完善了源于元朝的土司制度,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进行"改土归流"。这些举措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平定伊始,社会秩序的恢复、政治安定及其接踵而至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志强 《法学研究》2003,(3):146-160
以《刑案汇览》中运用成案裁决案例的基本史料为基础 ,并借鉴现代判例制度的理论 ,从法律推理的角度探讨成案的具体论证方式及其中所体现的法律思维过程 ,可以较为清楚的认识清代成案制度的性质、特色以及当时法律结构的模式。清代成案具有较明显的司法效力 ,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渊源 ;清代对成案的运用已形成一套富有特色、较为复杂的论证方式 ,但与现代判例制度相比 ,在区别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这是当时的权力分配体制和法律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清雍正三年秋,在湘鄂西容美土司与长阳县交界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汉土田地权属之争,当事各方通过会勘、协商,最终妥善解决了争议,并在争议地带建立起两座形制内容完全相同的"汉土疆界碑",创立了通过协商机制解决区域性民族纠纷的范例。汉土疆界碑铭文典型地反映了清初改土归流前夕,渝湘鄂黔毗邻多民族混居地区民族关系的急剧变化;记录了容美末代土司田?如在与命运抗争的同时,为保一方民众的安宁,坚持理性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为世人认识少数民族土司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影象。  相似文献   

18.
申诉制度是中华法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制度。中国传统的申诉制度源于西周,终结于清代的京控,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具有三种基本表现形式。这些制度对中国现代的申诉、上访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忻城县为个案,考察了广西土司制下地方社会控制的主要特点。忻城莫氏土司在基层社会行政机构的设置及控制、地方经济的控制、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控制、土县地方社会生活的禁制和莫氏宗族内部的控制等方面体现了地方高度自治及明显的宗法性和压迫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建湖 《政府法制》2014,(26):32-33
本文即以黛玉的这一具有典型性的身份为切入点,来分析清代继承法律制度。 父亲有无财产可供继承 清代继承法律制度秉宗法等级为指导原则,虽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并行,但重身份而轻财产。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界限不明,在很大程度上两者互为混同,后者是前者的附随,前者决定了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