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4,(32)
我们生活在一个广告的时代,形形色色的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充斥我们的生活。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对社会产生直观的、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认知心理、接受心理等精神文化品质。而儿童广告,更是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关联。对儿童广告中的伦理问题做简单剖析,并提出儿童广告应遵守的道德原则如下:真实性原则;健康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命科技的深入研究与广泛运用,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的冲突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有着共同的人文价值本质,我们应以此为切入点,强调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携手,促进生产力与生命力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刘巍 《学理论》2015,(6):128-129
《骏马》作为麦卡锡边疆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格雷迪与朋友告别工业化的家乡来到墨西哥农场的经历。运用生态伦理学中敬畏生命思想及土地伦理思想来解读小说中如何体现作者"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的基本道德需要,关怀是人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道德情感,它体现了主体间的一种伦理关系。弱势群体关怀的核心是伦理问题,即如何关怀的问题。当前,在弱势群体关怀实践中,从理念设计到制度安排,从主体关系到组织程序都不同程度存在伦理失范现象,值得伦理审视与反思。在我国推进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的实践中,必须通过物质帮助、制度伦理保障以及教育支持等策略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5.
成杰芳 《学理论》2011,(26):24-25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内核是生命哲学,尤其是老庄生命哲学中的道法自然、道通为一的思想,对当前生命教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生命与生活的关系中,老庄生命哲学比较注重生命的本体,而现代人却更注重当下生活感受,而忽视了生命本源。对于这一现象,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从注重个体生命的本真性,注重人生境界的超越性,注重个人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性三方面进一步完善,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屡屡报端,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反思。笔者认为,史怀泽提出"敬畏生命"伦理学,中心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以实践伦理观为指导注重德性行为塑造;以树立平等的价值观对待所有的生命,以敬畏自己的生命为出发点善待一切生命,对青少年生命教育无疑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亚萍 《理论导刊》2006,1(12):35-37
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生命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此对传统的伦理学提出了挑战,即提出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问题。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生命科学技术所造成的人性冲突,能做的未必就是应做的。必须掌握“伦理底线”,达成道德共识。  相似文献   

8.
高俊东 《学理论》2020,(11):122-123
疫情当下引发了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强烈反思,高校追求生命教育的价值实现是从立德树人的高度表达对教育的殷切期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倍加努力的重要目标。执守教育的真善美的崇高理想,有效地开发利用具有教育附加值、助力大学生生命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材料及素材,构建完善的高效生命教育体系。以马克思人的本质论为基础,优化道德生命环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领青年学生拥有健康高尚的人格,为祖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发展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讨论,目前在学术界主要存在着四种观点:一是能够做与应当做的关系问题;二是发展利益和发展道德的关系问题;三是生活美好与物品丰富之间的关系,社会内与社会间公正的基础以及社会对自然力与技术的态度之标准的问题;四是发展中人类在有限而又脆弱的地球上应当如何共同幸福生活的问题。研究发现,发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实际上是发展的伦理和伦理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对发展伦理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合理定位,关系到发展伦理学学科性质及其当代使命的设定,甚至关系到整个发展伦理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骈文娟 《学理论》2014,(8):291-292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流行于欧美各国,旨在对西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并超越而形成的具有激进色彩的哲学社会思潮。它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并迅速在我国社会、生活、文化等各个领域蔓延,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冲击。而我国的大学生作为敏感群体之一,受到的影响也必然强烈。而今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了信仰迷茫、动摇且功利化、世俗化的现象,更有出现拜金、学校投毒、潜规等犯罪事实。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引导的对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校园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时代课题和主要任务。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是由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密关联以及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的内在同构关系所决定的。人类社会普遍联系和命运与共以及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逻辑,决定着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必须紧密联结一体化地加以构建。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强化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理念,从而在安全实践中自觉地将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有机联结起来,用生态安全和生命安全紧密结合的总体性安全之力夯实我国国家安全基石,在将美丽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有机结合中走向安全中国,并为美丽世界、健康世界、安全世界建设作出我国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是生态伦理观照的核心问题。"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作为生态伦理视角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认知,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性追求,同时也是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中国方案。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生态伦理,从更具基始性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和大力提升生态伦理的理论力量与实践力量,积极应对我国生态伦理当前存在的"遗忘""虚无""缺位""乏力"等问题,跳出西方"资本逻辑"窠臼,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构建符合中国实际、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生态伦理,不断增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命力与震撼力。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7)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教育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而日益突出,尤其是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输出的地区,更加明显。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命质量的教育问题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双向的教育活动。从伦理学的视角对留守儿童生命教育进行分析:生命权利的主张显示留守儿童个人存在价值的合理;生命理解的反思阐释其个人存在需要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生命意义的超越是其社会存在的升华。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2)
高校思政课作为公共必修课,既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又兼具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当今社会,生命价值愈加被人们所重视。在高校思政课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已成为必要的责任。而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辅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结构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恰恰符合各方面的要求。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在高校思政课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即是顺应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恐怖主义的实质何在?这一问题涉及对恐怖主义的认定标准和应对态度。然而,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看法不尽一致。造成认识差异的原因之一是方法论差异。如果侧重于从政治目的和行为动机去思考问题,那么差异难以弥合,国际反恐阵营将面临被分解、弱化的威胁;如果调整认识方法,从伦理维度,尤其是从生命伦理的视角、以行为后果事实为依据来思考问题,更多地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来辨别是非,那么,恐怖主义的邪恶本性、犯罪性质将得到更多个人和共同体的认同,有利于巩固和壮大世界反恐阵营,切实维护国际、国内的安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张克克 《学理论》2009,(12):156-157
堕胎是指提前结束妊娠,印在晏儿出生之前终止妊娠,通常是由孕妇本人或医生有意实施的“人工流产”。医学、伦理学和法学曾就“堕胎”相关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然而,目前仍未形成统一的观点,赞成者和反对者皆有。笔者拟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入手,对此案例折射出的生育权、胎儿的生命权以及二者的价值冲突选择等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王迎迎 《学理论》2008,(24):17-18
社会信用的缺失对于社会和公民个人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一个信用水平低下的社会,其经济和政治发展会受到巨大的阻碍,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使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提高社会信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心。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就必然要注重政府信用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由生命科学技术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根源于人性的冲突,为研究解决这些冲突,产生了生命伦理学。它是生命科技中人性矛盾的产物,也为生命科学技术活动提供了伦理底线,伦理底线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之分。  相似文献   

19.
发展伦理学,是关于发展的目的追求、价值取向、伦理原则、道德规范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是对于发展所作的一种反思性、规范性研究,是对于实然的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道德反思,是对于符合自然本性和人的本性的、理想的和应然的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的追求与畅想。发展伦理学是使个人与全人类生活向上的伦理学,是引导人们过一种美好生活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法学新视域:后现代法学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法学是后现代思潮中的重要支流,它对后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法律的自治性、普遍性、一元性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和辛辣地批判,总结其思想特征并进行利弊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审视现代法治,并为法学研究提供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