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宪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近代宪法是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永恒的主题。基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我国要通过修宪和宪法解释工作进一步确认一些与中国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要的基本权利,并通过规范国家权力和加强司法救济等手段来确保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义,本文从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法治建设、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三个方面阐述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及意义。给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中如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3)
共享发展理念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理念,共享发展具有深刻的人学意蕴:共享发展是人的本质的追求,是人的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发展的保障,是人的自由的维护。深刻认识共享发展理念的人学意蕴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体追求自由与幸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危机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在实行危机管理职能时必须遵循法治原则,在政府的行政紧急权力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切实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权利和利益,彰显“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针对中国目前危机管理现状,可以从限制政府权力、公民权利的法律救济及危机管理的法律完善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以完善的危机法律制度平衡危机下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紧张,从而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5.
李谨丞 《学理论》2013,(6):27-29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以追求现实自由为目的,对黑格尔思辨法哲学体系进行批判,确立了人民主权的自由观念、普遍利益的行政观念、平等自由的立法观念等重要思想。深入探讨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于我国保障人民政治自由、完善法律体系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维护和保障员工的利益,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就要在维护和保障员工的利益方面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通过追求员工利益与股东价值的双赢,力求实现“人企和谐共进”,切实维护和真正代表员工的根本利益。笔者认为,在这方面应力求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7.
王文敬 《学理论》2012,(13):204-205
蒙台梭利自由教育思想因其在儿童教育上以自由为根基被人们所注意与了解,对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自由教育思想除了有被大家所熟知的自由,还包括纪律与独立。在国家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儿童教育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制度在价值层面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指针、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体现于党中央治国理政方方面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美好理想。坚定制度自信、彰显制度优势,就是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不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2)
自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树立和践行"自由"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研究切实把握客观规律、积极而合理地改造客观与主观世界;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障和落实公民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由权利;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努力奋斗。同时要划清界限,反对自由主义;旗帜鲜明,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提高警惕,抵制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将自由问题纳入唯物史观视野,提出了自由的来源和条件、自由的本质和自由的实现等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中国展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国家独立是个人自由的根本前提,经济富裕是个人自由的物质保障,民族富强是个人自由的坚强后盾。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在价值理念上,处理好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国家治理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观背景下,亟待结合中国国情和未来法治建设的路径,进一步从理论维度挖掘立法原则体系的合理内核,为我国立法原则体系的完善提供智力支撑.理论维度的立法原则体系应由宪法至上、党领导立法、民主协商、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科学立法这五项基本原则构成.宪法至上是统领性原则;党领导立法原则的确立可使不在场的隐性权力转换为在实定法框架内可供检视的显性权力,发挥居间统筹、协调的功能;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是立法不可或缺的价值定位;而民主协商、科学立法则是获得良法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2.
蒋晓轩 《学理论》2013,(13):122-123
刑诉法新设立的独立没收程序对于打击贪腐等犯罪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独立没收程序的地位和作用,仍有必要从基本权利保障的宪法层面加以审视。从权利保障角度来看,刑事诉讼法现有规定对于这一程序规则适用范围的模糊化、公开程度的不足以及救济规则的粗疏,使其在保障个人合法财产权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应通过明确独立没收程序的适用范围、强化程序正当性的具体规则以及细化独立没收程序中的权利救济条款等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许姣 《学理论》2015,(1):32-33
"人道主义"思想在东、西方都有着其悠久的理论来源和发展历史,它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丰富,但其内核始终包括以下几个因素:重视人及其觉悟的价值和作用,尊重人的尊严及权利,实现人类的独立和解放,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以说,"人道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一直为人们所追求,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本文对菲德尔·卡斯特罗"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做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赞扬之声不绝于耳.表面上看似乎理所当然,但深入思考并不那么简单.对于“独立、自由”这样的字眼不能抽象地理解,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把日常生活中的含义与其政治伦理内涵区别开来,才能正确理解其真正含义.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他抵制自己所不赞成的精神和思想的一个口号.在近年来宣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眼中,似乎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没有这一精神和思想,只有不赞成马克思主义才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万其刚 《民主》2004,(5):14-16
1982年《宪法》在深刻总结我国民主、自由和人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仅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而且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位置提前,放在第一章“总纲”之后、第三章“国家机构”之前,从而凸显了公民的自由权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执政为民。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青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此话虽不尽全面,但不无道理。因为青年人思想敏锐,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维,在他们身上往往反映出时代气息和社会的某种倾向。也许是这样的原因,当代苏联青年已成为社会舆论的热门话题。从整体上说,苏联青年一代在政治上既受到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又追求个性自由和富裕的物质生活;既寻求经济上的独立,又摆脱不了对父母的依赖;既崇尚普希金、托尔斯泰、果戈里和柴柯夫斯基的作品,又向往西方的爵士乐和摇滚乐;生活上既讲究实际,又追求时髦。  相似文献   

17.
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晓春 《理论导刊》2007,2(3):84-85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取向呈现新的特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追求。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的主体,调动人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人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武钢耐火材料公司何光伟:“维护党员权利”本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应有之义。但近年来,对此却有一种新提法,叫作“维护党员合法权利”。多出“合法”两个字,大有深意藏焉。我们知道,法律是维护社会公民基本权利的,党员作为公民,其基本权利自然也在法律维护之列。但作为党员的基本权利(党员权利)和党员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合法权利)是不可混为一谈的,它们分别有着各自的严格界定。前者指党员在党的组织生活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党章规定了八条;后者则是指党员以其公民身份享有法律允许范围内的社会权利。与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相比,党组织赋予党员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党组  相似文献   

19.
康奥 《学理论》2009,(9):53-54
政府,人们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都试图揭示政府的确切含义。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管怎么说,我们以为政府是依照一定传统并建立在人民主权的基础之上,实现社会秩序、正义和自由的机构或组织。而政府的目的主要有:(1)实现秩序,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2)实现正义,维护社会正义;(3)实现自由,维护公民自由。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自由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然而,在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们在这个问题上制造了许多谬论,在很大程度上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因此,研究社会自由,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决不像某些人所歪曲的那样,悬一种拒斥自由的、固执的、偏狭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