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图说天下     
◆谢家麟、吴良镛获国家最高科技奖◆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同志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  相似文献   

2.
大师弯着腰     
董大华 《廉政瞭望》2011,(22):60-60
中国工程院院士、泌尿科专家郭应禄先生,讲过这么一段往事。有一年,他不慎摔了一跤,头部受伤了,为了不打扰别人,他到远离单位的大儿子家休养,也没有把自己受伤的消息告诉别人。  相似文献   

3.
他是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是活跃在国际舞台的世界著名建筑与城市理论家。2012年2月14日,他在人民大会堂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里接过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这个奖项是对他在"人居科学"领域作出的特殊贡献给予的最高肯定。他就是吴良镛,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相似文献   

4.
收入有多少? 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并不介意“晒”出他的收入。他1995年当选院士,当时每月的“院士津贴”是200元,几年后上调至每月1000元。迄今为止,1000元仍是全体两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贴标准。80岁以后的两院院士成为“资深院士”,不再拥有院士选举的投票权,但另外领取“资深院士津贴”,每年1万元。  相似文献   

5.
国事要闻     
《新视野》2012,(2):1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向他们表示祝贺。随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  相似文献   

6.
2012年2月14日,吴良镛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吴良镛是建筑学家、城市规划专家,也是画家、教育家。他更是为千家万户筑梦圆梦的人。他秉持“谋万家居”的人生宗旨和“匠人营国”的事业精神,把毕生心血投入到了中国大地的城乡规划建设中。北京、上海、苏州、三亚……大江南北古城保护、新城规划,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相似文献   

7.
王选 《共产党人》2006,(4):30-33
2006年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同志在京病逝。为纪念这位推动中国印刷技术第二次革命的杰出科学家,本刊特发此文,让他的创新精神永远激励我们迈向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8.
罗仲尤 《湘潮》2006,(7):32-34
2005年岁末,备受瞩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43岁的湖南大学校长钟志华教授从526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作为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大学最年轻的校长,钟志华教授本来就是一位新闻人物。消息传来的当天,湖南省众多媒体的记者云集湖南大学,欲采访钟志华,可校党委宣传部怎么也与他联系不上。失望的记者们只好根据以往的资料发了个短消息。事后得知,钟志华当天因为一个试验一直工作到很晚,有人由此感慨地说:“怪不得钟教授这么年轻就能当院士!”。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  相似文献   

9.
一路上人烟逐渐稀少,映入眼帘的是无比荒凉的戈壁滩,让他不由得想起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他暗下决心:"即使是春风都不经过的玉门关,我也要在这里扎根,要把它攻克!"在绿树成荫的北京石油勘察开发研究院的大院里,人们常常看见一位又高又瘦的老人在散步。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  相似文献   

10.
李代刚  周科际 《湘潮》2004,(5):43-46
2003年11月24日,一个喜讯从北京传到长沙:凭借顽强毅力已经在轮椅上坚持教学科研工作6年的中南大学金展鹏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当年度我国中科院新增院士中唯一的湖南院士。11月26日,湖南省副省长许云昭、甘霖等先后前往医院看望金展鹏教授,为他当选中科院院士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1.
同莲娣  蓝芳  袁丽 《求贤》2014,(3):20-23
李正名院士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是他敏捷的思维、严谨的表达、广博的知识。还有不苟言笑的表情,可以说,在这位83岁的院士身上.有很强的“科学家范儿”,  相似文献   

12.
刘根生 《唯实》2011,(11):95-96
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榜上无名。随后,饶毅发表博客称,早已预计到结果,且表示从今以后不再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不少网友称,选院士饶毅出局是学术"逆淘汰"。  相似文献   

13.
杨飞 《党课》2013,(6):77-79
王选(1937—2006),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相似文献   

14.
1981年,他第一次坐上火车,踏上前往西南交大的求学之路;30年后的2011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门研究铁路交通。他将自己90%的时间献给了科学,从学士到院士,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理论创新,他的成长轨迹足以令所有人赞叹。他就是翟婉明,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为中国铁路建设不断做出贡献的本土专家,一个地地道道在西南交大成长起来的"土"教授。  相似文献   

15.
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驻疆某部原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几乎参与了我国所有的核试验,一辈子隐姓埋名,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十年前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后,他身上插满管子,继续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16.
张勇 《世纪桥》2009,(10):37-41
他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也是第一座核电站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他的名字写进了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就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核动力专家,革命先烈彭湃之子彭士禄。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2,(3):58-60
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是中国工程院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是建设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和引领工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基础。如何持续保持院士队伍的质量、活力与荣誉,推进院士队伍科学发展,成为我院中心工作之一。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建设"研究。该项目围绕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基本状况、国外工程院院士队伍现状和发展趋势、新时期我国工程科技队伍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1 1月10日9点半,我国著名的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建筑教育家、89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如约出现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虽大病初愈,但老人家看起来精神很好,谈吐间思维清晰缜密。1946年,吴良镛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建筑系。恩师林徽因曾这样评价吴良镛:"少有的刻苦、渊博,少有的对事业的激情,多年与困境抗争中表现出的少有的坚强。"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吴先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正是刻苦、渊博、坚强,以及对事业的激情。虽  相似文献   

19.
杨玉良,1952年生,浙江海盐县人,现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拥有多项国际国内专利,是复旦大学“土生土长”的博士。他对治学、成才和人生许多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对2011年的那次院士评选,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志栋至今记忆犹新:一个名叫陈明宪的厅官,因参评院士第一次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一年之后,陈明宪因涉嫌腐败落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