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流的大学与一流的管理者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 ,面对新形势 ,普通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远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无论是在体制、结构以及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 ,必须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这种滞后究其原因 ,归结为一句话 :“普通高校亟需一流的管理者。”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称 :“校长是一校之魂。”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 :“办一流大学最重要的是把明白一流的人才请来当校长。这个人不一定是一流的科学家 ,但懂得哪样的是一流人才 ,能把一流人才吸引来 ,用好…  相似文献   

2.
正他是大山里走出的穷学生,将献身科学、报效祖国作为终身夙愿;在科研中,他誓争一流,自力更生攻克世界难题,持之以恒创新求索铸就辉煌;他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名教师,辛勤耕耘近60年,育得桃李满天下……他就是我国著名绝缘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进电工材料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雷清泉。  相似文献   

3.
在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甘肃永昌籍科技工作者、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研究员以其卓越的成绩当选,是新增选院士中较为年轻的一位。一“李灿思想活跃,学风严谨,尊重老科学家;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创造互相尊重、促进和合作的良好学风;他在科研中兢兢业业,既勇于创新,又严格把关。”谈起李灿,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李灿优秀的品质缘于少时苦难的  相似文献   

4.
正在无数人把成功的概念定义为获得丰厚财富的今天,一位年近耄耋的老科学家,却把他和妻子毕生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设立教育基金。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布衣院士"卢永根。880万元,87岁高龄,68年党龄,这几个数字涵盖了他品格高标、淡泊致远的人生状态。"卢院士捐款880万元是他的必然选择。"担任卢永根秘书20年的赵杏娟说。资助贫困学子已是常态的卢永根,早在2015年就将老家  相似文献   

5.
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师昌绪院士和王振义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者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著名科学家。但是,我们如果仅仅看重他们留下的科研成果,就有点狭隘了。他们身上闪耀着的人性光芒,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2013年1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凭借他在爆炸力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西南联大到清华,再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人生轨迹中,郑哲敏身上烙有许多"大家"的印痕。其间,郑哲敏与其两位恩师——启蒙老师钱伟长先生、博士生导师钱学森先生有着不解之缘。在这两位"大家"的引导之下,他逐渐形成了自己做学问、做人的基本原则。启蒙老师钱伟长1943年,郑哲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抗战期间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和  相似文献   

7.
提起陈佳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是位中外知名的教育家,而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他主持研制出我国静电加速器中能量最高的4.5兆伏静电加速器,主持建成我国第一台14C 超灵敏质谱计、第一台超射频加速器和重离子射频四极场(RFQ)强流加速器以及相关的实验基地。1993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荣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亚太物理学联合会主席等科学界“要职”。陈佳洱,1934年10月出生于上海。其  相似文献   

8.
上海站雄居中国东海之滨。1987年12月28日,宏伟壮观的上海新客站正式启用,江泽民同志在开站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挥毫题词:“坚持一流标准,管好上海新站。”如何坚持一流标准,塑造上海站的新形象?在站党政联席会上,党委书记提出:一流设备加上一流服务、一流管理,才能达到“一流标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位旅客的投诉引起了站领导的重视。旅客说,在买票时,他对新型空调车说了一句“车票这么贵”,售票员就冷冷地甩出了一句话:“贵就不要买”,随之将票款推出了窗外。他们将这件投诉与另一件热情服务获得表扬信的好事,…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5月22日,是一个令世界人民都难过、悲痛的日子。这天下午,两位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相隔两分钟离世:13:05,"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走完99年风雨历程,他的一生写满"拯救"两字;13:0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他让众生吃饱吃好。两位院士倾尽心智与毕生,使这世间"医食无忧",以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开创性的研究,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以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对科学家精神作出最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延东宣读奖励决定。大会颁发了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为师昌绪、王振义两位院士。  相似文献   

11.
千年学府的一根标杆──记中科院院士、湖南大学校长俞汝勤教授陈孔国,唐珍名编者按: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科教兴国"已成为一种共识的今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学院院士,这高级知识分子中尤为杰出的一群,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业、他...  相似文献   

12.
远离浮躁     
史春玉 《新湘评论》2010,(10):29-29
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举国关注,有人问他们成功的秘诀,两位院士道出了共同的心声:科技创新应远离浮躁!  相似文献   

13.
远离浮躁     
史春玉 《学习导报》2010,(10):29-29
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举国关注,有人问他们成功的秘诀,两位院士道出了共同的心声:科技创新应远离浮躁!  相似文献   

14.
孟红 《党史文苑》2010,(9):4-11
2010年7月30日,享誉海内外的我国著名力学专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辞世。他学贯中西,名震遐迩.德高望重。他一生勤奋学习,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时刻将祖国利益放在心中。20世纪60年代,他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科学家中卓有成就的“三钱”之一。他的青春岁月,大多是在留学海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科研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5.
王玺阳 《世纪桥》2009,(2):28-28
东宁县有一位退休10年的共产党员,因多年坚持收集、宣传党史,坚持搞党史图片展览,被传为美谈,他就是东宁县农广校原校长石永财。  相似文献   

16.
2001年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2612位获奖者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得主──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文俊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他们的获奖证书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并颁发,每人获得500万元的高额奖金。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即将评选的消息发布之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科学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一大奖的登台亮相无疑加重了对科学、对献身科学而终生探索的科学家的肯定和崇尚。500万大奖“花落谁家”成…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讲到两个故事:一个是造就科学家的父亲,一个是造就科学家的母亲。前者讲的是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父亲。富兰克林说,他对科学的兴趣,就是小时候在父亲的工厂里玩耍中培养起来的。后者讲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爱迪生进校只有三个月就被开除了,但他的母亲知道他不是坏孩子,允许他在家里随心所欲地做各种小实验。这两个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我们应当从中得到启示,不能让封闭落后的家庭教育压制科学萌芽的诞生和成长。成功的家庭教育,前提是创建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讲到两个故事:一个是造就科学家的父亲,一个是造就科学家的母亲。前者讲的是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父亲。富兰克林说,他对科学的兴趣,就是小时候在父亲的工厂里玩耍中培养起来的。后者讲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爱迪生进校只有三个月就被开除了,但他的母亲知道他不是坏孩子,允许他在家里随心所欲地做各种小实验。这两个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我们应当从中得到启示,不能让封闭落后的家庭教育压制科学萌芽的诞生和成长。成功的家庭教育,前提是创建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96岁高龄的程开甲走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的时候,在不少人眼中,这位老科学家还是十分陌生。有人说,程开甲可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了。一个直观的数字是,在他参加核武器研试的20多年中,其发表论文数量为零。然而,这丝毫都不影响他辉煌的科技人生。从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中国核武队伍算起,50年中,程  相似文献   

20.
一周要闻     
《当代贵州》2015,(3):8
<正>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此前已有24位著名科学家先后获此殊荣。于敏不仅是核物理学家,也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是中国惯性约束聚变和X光激光领域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