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勉励广大师生继续弘扬好"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杰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从上海迁至西安。60多年来,交大人以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通过数十年的筚路蓝缕、几代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4月22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参观交大西迁后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他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把西安交大办好,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众所周知,1956年,交通大学内迁西安,时任校长彭康被任命为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调整新中国工业建设布局、高等教育布局,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西迁号召,投入大西北建设的时代洪流。1956年7月,交通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彭康率领首批师生从上海远赴西安,到1959年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主体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历时4年,迁校总人数达1.5万余人。从黄埔江畔到渭水之滨,  相似文献   

4.
燕连福 《党建》2023,(10):36-38
<正>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西迁的决定,义无反顾投身西部建设。在一代代西迁人扎根黄土地、建设大西北的伟大实践中,熔铸形成了坚毅厚重、璀璨耀眼的西迁精神。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西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从中汲取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动能。  相似文献   

5.
在交通大学迎百周年校庆之际,由校党史研究室、党委办公室、校庆办公室与学校地下党老领导共同发起召开的《继往开来──弘扬交大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塑造社会主义跨世纪新人》主题研讨会。这对我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后辈,继往开来,永葆交大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交大的优良传统在人们的理解和言谈中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二是优良的办学传统。这两种传统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交大特有的传统精神,从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既爱国又务实的交大人。从拯救中华到振兴中华,交大英才辈出.贡献卓著。什么是交大的…  相似文献   

6.
249年来锡伯民族之所以能够完成西迁历史壮举,创造出人间奇迹,是因为锡伯民族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创先赶超的精神状态,始终弘扬创新的西迁精神,可以说,创新是锡伯民族"西迁精神"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28年前锡伯族的西迁历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西迁精神”以其“忠诚、英勇、开放、包容、创新、勤劳”的精神实质激励着祖国西北边陲伊犁河南岸的各族群众,不断实现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西迁精神”的内涵恰恰与科学发展观中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涵有着相同之处,用精神的力量鼓舞、引领和指导察布查尔县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再创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8.
1937年11月17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国府直属的部分人员乘船逆流西上,揭开了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的历史序幕。此后,重庆既是中国“战时首都”,也成为与华盛顿、伦敦、莫斯科齐名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名城之一。  相似文献   

9.
郑强 《当代贵州》2012,(23):46-49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救亡图存,保存民族文化实力,浙江大学在校长竺可桢的带领下举校西迁,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办学历程。这段办学历史,1986年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赞誉为“文军长征”。  相似文献   

10.
正"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高度概括凝炼了"西迁精神"内涵的核心和精髓,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  相似文献   

11.
张颢 《世纪桥》2023,(1):8-15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三大改造和大规模建设的不断推进,产生了一系列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军队方面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王杰精神;(2)农业方面的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塞罕坝精神;(3)工业方面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路”精神;(4)干部方面的精神:焦裕禄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5)科技方面(知识分子方面)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交大)西迁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努力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13.
自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安交通大学围绕西迁精神发表重要讲话,尤其是2021年9月西迁精神被中宣部首次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后,西迁精神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后,学界围绕西迁精神的形成机制、内涵、传承路径、时代价值研究等主题,展开了广泛探讨和深入研究,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对现有成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西迁精神研究目前仍然存在研究力量相对薄弱、重量级研究成果缺乏,宣传应用性研究较多、学术性研究较少,研究主题较为宏观、缺乏系统性专题化的联动主题支持等不足,需要今后研究中在深度、广度和效度上下功夫,以推动西迁精神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熊艳妮 《当代贵州》2013,(35):62-62
从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到1946年5月5日发布《还都令》还都南京,在这八年半的时间里,中国的政治中心因战争形势不得已而西迁重庆,一大批经济实体和文化单位也因战事西迁至四川、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对当时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地处偏远的贵州作为四川、重庆至云南的中间站,人口的迁移、时局的变动反而为其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机遇。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表明,谁掌握了新知识、新技术,谁就能在当时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取得优势地位。 15、 16世纪,正是先进的航海技术,才使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雄霸于海上; 18世纪,正是纺织、机械工业的兴起,才圆了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之梦 ; 20世纪,也正是化工、电子与通讯技术的领先,才成全了美国当今的一支独秀。因此,在 21世纪研究我国技术创新中的政府问题无疑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技术创新中存在的政府缺陷   经过 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技术创新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50年代的交通大学西迁是党中央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但随着时势的变化,围绕西迁方案产生了激烈论争,最终在周总理的悉心关怀和各方努力下,西迁工作圆满完成。而扎根西部的交大人,铸造出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贯彻执行中央决策交通大学实施内迁朝鲜战争结束后,美蒋在1954年12月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我国东南沿海局势骤然紧张。此时,国内首个"五年计划"处于实施阶段。党中央、  相似文献   

17.
<正>一、红旗跃过汀江丰碑,闪耀在中国革命的流芳青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光辉历史上,矗立着一座重要里程碑——古田会议,正是古田会议找到了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正是  相似文献   

18.
马长虹 《学习导报》2011,(14):58-59
大而化之的党史似乎谁都能说上几句,但谈到细处,人们则往往语焉不详。然而,历史是由细节串成的,只有知道了细节,才算是知道了历史。这正是人民出版社推出《党史细节》一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锡伯族同胞在保家卫国、屯垦戍边过程中,不仅谱写了保家卫国史诗,而且在这一伟大壮举中,凝结、铸就成"爱国奉献、坚韧不拔、同舟共济"的"西迁"精神。今天,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的征程中,我们更应大力弘扬"西迁"精神,为新疆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各地音乐家、音乐团体也纷纷迁渝,战时重庆迅速发展成为中国一个新的音乐之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