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一条灵秀的松花江、一座迷人的太阳岛,让哈尔滨这座城市拥有了万千风情.坐落在松花江北岸的太阳岛,是闻名遐迩的AAAAA级旅游景区.五月的太阳岛,一丛丛丁香花竞相绽放,醉人的芳香清新馥郁,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登岛游玩、观光避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由宋祖英演唱的《好日子》和《越来越好》火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全民传唱.这两首歌的歌词生活气息浓郁,生动描绘了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以通俗的语言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热切向往.但说起两首歌的来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们始自黑龙江省的两台晚会.  相似文献   

3.
正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mi sol la mi sol la sol mi do re愉快的歌声满天飞!歌声飞到北京去,毛主席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得好,夸咱们枪法数第一。mi sol la mi sol la sol mi do re夸咱们枪法数第一!一、二、三——四!《打靶归来》这首歌在军内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那熟悉的旋  相似文献   

4.
地不分南北,都能够在大街小巷听到同一个旋律;人无分老幼,都能在一首歌里找到心灵的共鸣.这就是《常回家看看》所传递的亲情和经典的力量.这是中央电视台《致敬经典》栏目对车行作词、戚建波作曲的《常回家看看》的致敬词.  相似文献   

5.
正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了咱们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呀,好像那春雷响四方。这首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曾经唱遍大江南北、千家万户,并一直流传至今的红色经典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其背后是一段关于一代伟人毛泽东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故事。毛泽东:我希望你们红光社大放红光。故事要从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说起。1958年3月8日至26日,毛泽东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当时全国各地农村正在进行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毛泽东刚到成都就说要到一个合作社看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国的改革从农村掀起的同时,一记录这一段伟大历史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也应运而生,响全国。这首歌"就是写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词作是陈晓光,曾任文化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八百壮士》这首沉雄豪迈、坚定激昂的歌曲,歌颂了抗日战争初期一个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的壮举。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它传遍千山万水,成为鼓舞广大爱国军民斗志的响亮号角。《歌八百壮士》后来多次被选为电影主题曲,传唱至今。歌声,让人们仿佛又看到了70多年前的壮烈景象。  相似文献   

8.
40多年前,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一部小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甚至传播到了国外。这部以解放初期反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曾被称为“文革”“地下文学”第一书,这就是《一双绣花鞋》。这部小说从1958年创作完稿到2002年正式出版,历经劫难,至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笔者走访了该书的作者、年近八旬的况浩文先生,了解到许多发生在“绣花鞋”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3,(13):42-45
歌曲《父老乡亲》是战士们最喜爱的军旅歌曲之一,是一首军民鱼水情深的赞歌。我们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失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是因为我们的军队留住了父老乡亲这根脉。歌曲《父老乡亲》唱出我们党领导的军队辉煌所系,父老乡亲的支持、厚爱是我们军队战无不胜的法宝。创作时词作者激动得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0.
老轩 《奋斗》2023,(2):73-76
<正>一1951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的国宴上,一位84岁的老人与毛泽东主席同桌。毛主席和他握手,并给他敬酒,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毛主席还送给他一个手杖,上面刻着“革命之父”4个字。这位老人,就是参加国庆观礼的东北抗日联军代表、被东北抗联战士亲切地称为“抗联老父亲”的李升。  相似文献   

11.
老轩 《奋斗》2022,(4):75-77
<正>走进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热电厂,可以看到一座著名音乐家马可的钢质塑像。塑像中的马可亲切坚毅,目光仿佛在时刻注视着工厂和工人们;塑像用30万机组的磨煤机传动盘作基础、用输煤皮带的托辊和钢球作支架,寓意传承红色基因、不忘革命历史,并缅怀为人民而歌的音乐家马可。佳木斯热电厂的前身是1938年建成的佳木斯发电厂(所)。就是在这里,中国工人阶级唱响了迈向新中国的第一首高昂战歌,这首歌就是马可创作的《咱们工人有力量》。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京剧《红灯记》一度风靡全国.《红灯记》属于戏曲音乐故事,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对敌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刘军 《当代党员》2008,(6):66-67
寒风吹打着枯黄的落叶,晦暗的天色笼罩着寂寞的山崖。半山腰,一座坟茔静静地卧在那里:我蹲在坟前,小心翼翼地掏出自己创作的反映留守少年成长阵痛的长篇小说《空巢》,一页一页撕下来,用火点着,任凭它们燃成青烟,再化为灰烬。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开展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投票总数近1亿人次.在最终评选出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有一位英雄尤具传奇色彩,他就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所歌颂的杨子荣.  相似文献   

15.
曾珺 《党史博览》2022,(8):25-26
<正>1959年,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在国内,由于“大跃进”运动和自然灾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到了重大挫折;在国外,自苏共二十大以来产生的中苏分歧日益加大,苏联一味推行霸权政治,对新中国进行压制。此时,如何鼓舞起全国人民的士气,成为毛泽东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一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毛泽东喜欢从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思路。这就决定了他在读书时与别人不同的视角:喜欢把文学书当作政治书来读,从中寻找出政治大智慧。  相似文献   

16.
1927年4月12日的武汉《民国日报》,刊登了一篇火药味极浓的文章——《李烈钧原来如此》,作者方志敏。李烈钧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他在讨袁护法中领导湖口起义,功勋卓著,曾一度名声显赫。为什么方志敏著文激烈抨击李烈钧呢?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27年3月,北伐军总司令部进驻南昌已有4个来月了。面对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蒋介石的排共反共面目日益公开暴露。他不但提出要把国民党中央  相似文献   

17.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国的改革从农村掀起的同时,一首展现这一段历史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也应运而生,唱响全国。  相似文献   

19.
《红岩》背后的真实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年末,"《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记录着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和狱中斗争的真实历史。透过报告的字里行间,《红岩》人物许云峰、江雪琴、成岗、甫志高的原型一个个从历史上生动地浮现出来。比起《红岩》小说,真实的历史更加曲折震撼。  相似文献   

20.
《江姐》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歌剧《江姐》,提起那首被传唱了40余载依然拥有鲜活生命力的《红梅赞》,几乎妇孺皆知。新的世纪,当此歌剧再次出现在舞台上时,依然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那么,歌剧《江姐》是怎样诞生的?主创者当年又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谱写出这样经久不衰的艺术精品的呢?请你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