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农六师奇台农场110社区农二连,只要一提到胡玉梅,大家都说她不简单。是的,她虽然是一名普通女职工,但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学习,用勤劳的双手,叩开了致富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农十四师皮山农场帕坦·努买提,靠科学养殖致富.实现年收入近10万元,成了农场远近闻名的畜牧业养殖大户。帕坦·努买提今年36岁,初中文化程度,全家7口人,劳动力两个,上有两位老人需要赡养.下有3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而且人多地少,经济十分困难,一直到 2002年,一家老小还基本靠低保过日子.是个典型的特困家庭。  相似文献   

3.
正李成锁是一名普通的团场职工,近几年来,依靠团场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支持,勤于思考,立足种植、壮大加工、发展商业,多种经营协调发展,每年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2000年3月,李成锁带着一家5口人从河南周口来到了二师三十团,那时候还是集体劳动,工资收入少。2003年,李成锁承包了100余亩地。由于承包的土地盐碱较大,必须先通过种植水稻来改良土壤,待土壤条件改善后再种植棉花。可以种植棉花了,但开春一场无情的大风过后,棉  相似文献   

4.
谁能相信,曾经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的筠连县双腾镇鱼井村,近几年来狠抓科技创新,大力种植野生苦丁茶,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000余元,一跃成为全县的首富村.  相似文献   

5.
盛夏7月,酷暑难熬.然而,在旺苍县东河镇石坝村党支部书记李彦国的成片果园内,浓浓的树荫下,商贩们正抢购着刚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鲜果,一叠叠钞票装进了李彦国的腰包.数着厚厚的钞票,年已花甲的李彦国笑开了花.他高兴地说:"科技架起致富桥,咱从树上‘摇钱',从水里‘捞金',年收入二三万元,现在咱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相似文献   

6.
像我们安岳县天马乡贤庄村这样没有地理和资源优势的村子,要想在土里刨金,必须依靠特种产业. 这个念头在我心中已有20多年了.当时,我在自家2亩稻田里养鱼,虽然是小规模养殖,也比单胂水稻每亩多收入1000多元.尝到甜头后,我不断摸索经验,掌握技术,将养鱼苗和养成鱼相结合,滚动发展.目前,已投资16万元承包山堰塘50亩,年产鱼苗和成鱼各5万公斤,纯收入10万元;承包巴中井坝水库400亩养成鱼,年产成鱼10多万公斤,纯收入15万元.  相似文献   

7.
正提起张培建,连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乐于助人、勤劳动、肯吃苦,闯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路子,连续4年被团评为诚信职工、致富能手和先进生产者。2005年,时年27岁的张培建带着妻子和女儿从河南老家来到农七师一三一团十七连。当年就承包种植  相似文献   

8.
张关垭村地处南充城郊,人均耕地只有0.75亩.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走出了一条致富增收之路.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300元,比上年增加1000元,其中依靠科技增收700元,先后被南充市、顺庆区评为小康示范村、文明村和农村基层组织先进村.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9月,我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了在昆明的工作,回到了家乡荣县并通过了"一村一大"的考试,经村民选举,成为了墨林乡大石门村的村主任。我走村串户了解民情,与农民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他们讲解种植、养殖技术,如果农民有困难找到我,我都会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们。平时我协助村"两委"做好各种工作,与村支书一起下组解决纠纷,处理问题,经过努力,大石门村的农民渐渐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是助力农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新农人手中,科技不是图书馆里的厚重文献,而是真真切切转化为生产力,让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干练的发型,修身的小西服,爽朗的笑容,这是陈肖肖给记者留下的初次印象。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写字楼格子间里白领形象的美女刚刚从田地里摘了辣椒回来?85后陈肖肖是新农人中的一分子,抱着创业理想回归农村。"海归"、"总经理"、"辣椒  相似文献   

11.
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市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先进集体的合江县合江镇龙潭村,土地肥沃,属准南亚热带小区气候,  相似文献   

12.
清早,艳阳高照下的金沙江蜿蜒曲折,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波西村脚下奔腾而过,美景如画;傍晚,站在金沙江大峡谷上俯瞰峡谷奇观,夕阳西下时的风光依然醉人. 这个美丽的村子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2016年底,该村的"贫困帽"终于被摘掉了.其中一项重要脱贫措施,就是光伏发电,这可是个"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的发财好项目.  相似文献   

13.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2月9日,在大竹县庙坝镇寨峰村秦王桃种植基地里,连片的桃树上布满了细小花蕾,预示着几个月之后的丰收图景. "弱枝、病枝、交叉枝、长枝要剪掉."在寨峰3组村民杨元碧家的桃树地里,村党支部副书记、大竹县鹏程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鹏程正在现场指导果农修剪桃枝."看!这种就是病枝,要从这里剪."他麻利地剪去一根病枝,"这种枝条的坐果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正40岁的白艳出生在安徽省临泉县一个普通家庭,1995年初只身来疆,抱着看一看的想法,来六师新湖农场打工。1995年12月19日与新湖农场新东社区三连青年张春山结婚,成为农场一名新职工。白艳在和丈夫一起承包了80亩棉花地之余,还利用空闲时间在连队开了一家小商店。1997年开始,农场拾花工紧缺,动员职工自己想办法接人,看到农场拾花工劳务市场很紧俏,白艳就从河南、山东、安徽、甘肃等省份接来拾花工,做起了劳务经纪人,连续坚持六七年,平均每年要接100-300人来场拾棉花,每年仅劳务费这一块就能收入1.5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有一名下岗女工,为了解决人们的生活烦恼,专门开了一家“难寻物品商店”。这里有英文麻将、大码鞋、婴儿尿湿提醒器等包罗万象的难寻商品。几年来,正是靠着这种独辟蹊径的创业思维和别出心裁地经营“冷门生意”,这名下岗女工居然神奇地赚了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6.
正黔西县建立起"公司+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探索出"1+10+N"产业裂变发展模式和"N+1+9"技术服务体系,构建起了以香菇和木耳种植为主,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等特色食用菌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7月16日,在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民高廷钰正忙着给香菇菌棒脱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六师军户农场党委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畜牧养殖业,少数民族畜牧业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使畜牧业成为少数民族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正>张文华今年37岁,曾经是石河子棉纺厂的一名纺织工人,1996年通过朋友认识了来石河子打工的男青年朱英学,他被朱英  相似文献   

20.
荥经:长毛兔敲开致富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荥经县农村,养长毛兔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项传统致富项目。但是,光有长毛兔,荥经人是富不起来的;而注入了“科技”的长毛兔,才是荥经人的“摇钱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