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个"实干家",事必躬亲. 一年到头除了过春节回家几天,其余时间全都住在清洁队里.为了节省开支,他与工人们利用休息时间上山捡石头,建起了长廊;遇到油罐车车祸,他和工人们一同上现场,撒锯末、清扫,一干就是半夜;逢年过节一准在单位值班,淘大粪、扫积雪从没有怨言,工人们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领导".  相似文献   

2.
陈锐 《特区法坛》2005,(1):55-55
清代爱国名将,民族英雄,两广总督林则徐为官时,写下了一首著名诗——《观操守》。诗曰: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防欲如挽逆水行舟,才歇力,便下流;从善如缘无枝之木,才住脚,使下坠。  相似文献   

3.
张军 《法人》2014,(12):92-94
正郑板桥把读书、明理、做人、做官视同一体: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才能做个好人,做好人才能当好官郑板桥入仕是比较晚的。作为书画大家,他曾自刻闲章,曰"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以自嘲其应试之路,这大约是不差的。而从这个跨越三朝的功名图中,你也可以想见他在其中走得多么艰难、迟缓,比如获取进士,他就已经44岁(乾隆元年,1736年)了,至于得到实缺,被授予范县知县兼署小县朝城时的年龄,他已是50岁的半百之人了。尽管不少人视郑板桥为"怪",且将他归为"扬州八怪"之一,但观其一生,终究他还是从诗云子曰中读出来,从苦寒中熬过  相似文献   

4.
人在官场,自然免不了众多的人情世故和诱惑,而为官之道又有许多禁忌,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临头大祸。曾国藩能在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屹立不倒,自然是有其独特的为官之道,比如他的“为官三不”: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法治”意味着“多数人之治”(民主),“人治”则意味着“少数人之治”。但在我国古代的“法治”观念里并无此义。却认为法为道之用,因而在法治国家里执政者就是“执道者”。所以只有知道、行道者的“君子”才能承担这一神圣任务。而“君子”在社会里却是少数。所以,“法治国家”并不意味着“多数人之治”,而是“君子之治”。这一“法治”怎么评价?想就此谈点浅见,并与西方的“法治”观念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6.
努尔哈赤之于满族、清王朝、满清历史,其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探索努尔哈赤的成功经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理解明末、满清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交友之道     
西方有谚云:看一个人如何,只需看看他周围的朋友是怎样的人即可。实际上早在几千年的中国,孔子便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孔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要交好的朋友,不要结交不好的朋友。孔子将能给自己带来积极效应的朋友定义为“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即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相反则有“损者三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更应该多交些好朋友,远离那些小人。  相似文献   

8.
正时下,反对"四风"越抓越紧,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组合拳"越来越密,这也让有些干部感到"为官不易"。但是,个别干部把遵守规矩异化成无所作为,把"为官不易"演变成"为官不为",这种现象值得警惕。毋庸置疑,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的借口,有作为也不是不守规定的理由。那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为官之道,既是对职责的逃避,  相似文献   

9.
王爱军 《政府法制》2013,(11):36-36
一个人坚持原则并不难,难在屡屡遭遇挫折而不改变内心的坚守。唐朝宋璨正是有这样风骨的人。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着手于裁判文书的公开工作。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实施了《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标志着裁判文书公开进入全面开放阶段。裁判文书公开,一方面有利于推进司法公开的进程,另一方面也给裁判文书的制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裁判文书的受众越来越广,法官不能仅仅将裁判结果向当事人展示,也需要将整个审理过程及结果向社会公开,裁判文书的改革和提升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建设人民满意的廉洁政府,是党和国家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作为一个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标识性概念,廉洁政府既是我国宪法廉洁性条款的具体化和清廉中国建设的主体工程,也是政府治理体系改革的内在要求。现行行政法律规范文本中的廉洁性条款,通过确认行政谋利禁止原则、缩减行政执法事项和防范政商利益勾兑,初步编织起治理行政腐败的制度笼子,但同时还存在规范密度不够、可操作性不强、权力外部约束不足等局限。中国特色廉洁政府制度规范体系的健全,可从行政廉洁性原则入典、廉洁性指标纳入法治政府考核指标体系、重大行政决策廉洁性审查机制构建、执法监督工作体系作为廉洁执法保障、建立廉洁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公开制度等五个方面进行努力,促使廉洁政府建设的制度优势逐步转化为政府清廉目标实现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2.
“中正之道”在王艮哲学中是理论层面很高的范畴 ,鲜有人涉猎。王艮通过对“中正之道”的阐释 ,表现出与宋明理学的背离和对古典儒学的复归 ,体现了对主体自觉的唤醒。王艮把治国与治学看成是同等重要的“位天地育万物”的千秋大业 ,这是他能成为近代最早的启蒙思想家的过人之处 ,也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成熟之处。  相似文献   

13.
成功之道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被人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他有一次被人问道:我如何才能成功?德鲁克回答说:如果你不改变提问的方式,那么你注定不会成功。那人又问:我该如何提问呢?德鲁克说:只有你先问我该如何贡献,或我要怎样付出,你才能获得成功。曾看到一篇关于一位琴童在国际大奖赛中摘得桂冠的报道。报道中  相似文献   

14.
人们针对"制度特权"更多指责的是那种游离于制度之外、缺少监督和约束的法外特权,往往忽视了制度以内的特权所带来的危害。制度之内的特权是由长期以来的官僚等级体制以及由权力、身份和财富所决定的超公民权力,它往往以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为设置初衷,堂而皇之地被纳入制度来加以锁定。但这种超公民权力被制度确认后,由于缺少足够的合理性,以及较少受到制度的监督和制约,极易被特权的享有者超越边界地加以使用,因此亟待逐步加以削弱。削弱制度特权,需要严密的顶层制度设计。过于理想化、革命式地反对制度特权,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积极效果,很可能是无果而终,搞不好甚至还会走向极端的反面。因此,以法治之道将制度特权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应当是改革的目标,它有赖于在更大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将创造机会均等作为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诚实之道是《中庸》提倡的一种道德规范。诚实既是人们的一种美德,又是人们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一种内在的美好态度。诚实之道在罪犯改造中非常重要,诚实之道是罪犯改造的前提,诚实之道是沟通思想的基础,诚实之道是人生追求的境界,我们在罪犯改造中必须坚持诚实之道。  相似文献   

16.
政治哲学不但显现于伟大著作之中,而且是人们在公共领域的行为指南,成为对公共性商讨与争论的技艺之道。因此,当代政治哲学需要从理想彼岸的设计之思中解放出来。在公共生活中,政治哲学不仅是实然状态的反思与应然状态的解释,更是实现这种反思与解释的技艺之道。超越追求中立性政治真理的局限性,政治哲学需要为人的政治选择提供判断、决定、主张或服从的能力,这是它的实践性所在。这体现在:在超越追求客观共识的政治科学与追求最优结果的政治哲学之上的,是使人真正具备积极的批判思维能力、建设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完备的阐释能力、包容的沟通能力以及系统性的信息控制能力等为要件的作为公共生活技艺的政治哲学。由此,政治哲学不再是空中楼阁,既揭示了政治事务的争辩本性,又实现了人在追求理想政治状态过程中变得更加明智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五卷本)是作者探索新兴边缘科学的鸿篇力作。本文概述该书的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阐明可以从其中揣摩和领悟到作者30年来孜孜不倦的治学之道:着重评介作者论证当代热点难点问题时一贯秉持的鲜明立场,勤于独立思考,是"独树中华一帜"的典范;力求查证第一手原始资料,养成严谨细致的治学习惯;紧密关注当代国际事件,善于从历史渊源、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和国际法的多维角度,广征博引,深入分析,由此得出的综合结论不仅令人信服,而且所提出的相应对策也有理有据,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鸣杰 《法治研究》2010,(11):97-105
自去年底发生李庄案后,原本就严峻的律师刑事辩护的执业环境更趋恶化。本文阐述了当前律师刑事辩护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反思了其中的制度性根源,在阐明刑事辩护律师职业定位和社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刑事辩护的执业经验,探讨了在现实的制约条件下,律师如何更好地完成刑事辩护的职业使命。  相似文献   

19.
“数字交通”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治理是“数字交通”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面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资源配置不合理、控制与访问权能失衡的问题,现有法律无法实现有效治理。契约自由持续强化汽车制造商的数据控制,竞争法无力解决系统性的数据访问诉求,个人信息可携权实施受阻,汽车数据的法律规范与技术支撑相互脱节。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法律治理应当着力构建良好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共享生态,合理权衡汽车制造商的数据控制利益与其他主体的数据访问利益、数据控制的私人利益与数据共享的公共利益,以安全价值为底线,以公平利用为目标,以有效治理为导向,对现有法律进行调整与创新,加速制定新的专门法规,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访控关系的重构,实现“数据访控”的理性平衡、利益共享、机会公平与高效治理。  相似文献   

20.
外在的制度性诱因和内在的观念性诱因促成了当下持续攀升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此类信访不仅打破了司法救济的最终性,人治色彩浓厚,而且因处访机构众多、效率低下、处访程序失范、救济成本高昂等屡遭诟病。但在司法公信力低下、权利救济机制尚不健全的今天,相比终止信访的救济功能而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改善现有信访制度,使其适应我国转型期的特殊需要,似乎来得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