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娟 《前沿》2011,(18):86-90
在美国,歧视长期以来都是问题,尽管南北战争后从宪法上确立了黑人与白人的平等权,但是对黑人的歧视观念和行为仍然根深蒂固。20世纪60年代,《民权法》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肤色歧视、宗教歧视、性别歧视、国籍歧视等,并由此成立了公平机会委员会执行反歧视立法。歧视与反歧视在美国仍将长期存在。中国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歧视问题,从就业领域的歧视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尽管中美两国的歧视有着不同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但是通过对歧视的定义和适用类别、反歧视的立法、反歧视的机构以及救济途径的比较分析,美国反歧视的立法和实践将对我国歧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有意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的产生原因包括毕业生自身的原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和我国立法管制的缺位。我国现阶段有关就业歧视规制的立法缺陷主要表现在立法规制的不足、行政执法的不足和司法规制的不足三个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违背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立法手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进行法律规制,是维护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应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将反就业歧视纳入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论反就业歧视之经济法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云 《前沿》2008,(1):138-141
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就业促进法》。政府已决心通过立法反对就业歧视,在这部《就业促进法》存在诸多不足亟须改进的同时,我们应该综合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去逐步化解就业歧视的危害,包括现行法律特别是经济法的优势去规制就业歧视,而且,反就业歧视本质上具有经济法之诸多理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宪法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在政治层面以平等共治为其基础,以民族互助为其文化内核和法律精神,以实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双重优惠为其制度特色,具有西方族群政治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政策运行层面,存在立法监督落空,行政监督机制不健全,公民个人权利救济的反歧视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应从强化立法保留、加强行政监督、完善和推进反歧视为主的司法救济等几个方面,来保障和推动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科学运行。  相似文献   

5.
袁锦秀 《求索》2007,(7):108-109
美国、英国在妇女权益保护立法方面具有先进性。美国历经了两次声势浩大的妇女运动,男女平等、反对歧视、加强对妇女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尽管在《宪法》中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仍多有不足,所以,在完善我国的妇女权益保护立法时,可注意其他国家的法律改革,扬长避短,为我所用。主要包括加强立法,完善程序、强化反歧视和实现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行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被视为特别的私法制度,平等就业权司法救济实践中呈现出来的诸多问题亟须通过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予以解决。反就业歧视法属于以保护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法,平等就业权的法益结构是人格尊严与就业机会两位一体的利益集合。平等就业权争议应当属于劳动法领域的特殊侵权纠纷,适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国反就业歧视法应当建立举证责任转移制度和抗辩制度,将就业机会纳入损害赔偿范围,将强制缔约设定为独立的责任类型,并按照保护法益建立相应的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反就业歧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反对就业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则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完善。我们应当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外延,确立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分清哪些行为是对就业权的合法限制,哪些行为构成就业歧视;要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对含有就业权限制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立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8.
欧盟关于反性骚扰的立法认为性骚扰违反男女平等原则,属于歧视的一种。欧盟2002年针对性骚扰的专门立法对性骚扰的定义、受害人的保护、对性骚扰的处罚和举证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范,为成员国提供了立法范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意大利等成员国根据各自法律制度的实际情况,将欧盟2002年条例规定的反性骚扰的各项具体目标转化为国内法。了解这些立法对于探讨中国当前相关立法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促进就业平等建设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障和促进公民平等就业是实现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平等权和劳动权的一项国家义务.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育成熟、全民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反对就业歧视、促进社会的平等就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为吸收和借鉴国外"反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经验,加强中国与欧盟在反就业歧视立法及实践方面的合作,以中国政法大学宪法研究所申请荷兰大使馆资助的"反对就业歧视"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为基础,由宪政研究所和该课题合作方荷兰乌特勒兹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大学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协办的"促进就业机会平等,建设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于3月26-27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价格竞争在我国市场经济企业竞争中地位的加强,价格歧视在企业营销实践中的运用目益增多,不法价格歧视行为也日益增多,我国有必要加强对价格歧视的相关立法工作.我国现有的<价格法>与<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相关价格歧视条款过于简单,价格歧视构成要件不明确,客体要件内涵宽泛,使得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是加强价格歧视立法不可或缺的工作,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将价格歧视的客体要件界定为相同质量的商品,并将具有微小差异的商品及相同成本的商品及相同成本收益率的商品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劳动者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存在对就业歧视的范围认定过于狭隘、就业歧视争议缺少有效解决途径、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反对就业歧视的保障措施不足等诸多问题。要从制定反就业歧视专门法、开展违宪审查与清理、建立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引导企业加入社会责任标准等方面开展反就业歧视工作。  相似文献   

12.
青年的作用对我国反就业歧视运动不可或缺。数个由青年参与的典型案例,是反就业歧视的导火线和灯塔。充分认识青年对反就业歧视有如此巨大作用的成因,并以此为基础设定相应的政策和举措,将有利于积极推动反就业歧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网络暴力作为一种以网络为渠道和载体,对他人集中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或者其他道德绑架、贬低歧视、恶意揣测等不友善信息的行为,导致他人人格贬损、名誉受损或者个人信息被泄露,是网络空间中非常突出的不文明现象。情况严重的网络暴力可能会严重影响他人身心健康,使其因遭受严重精神和心理压力而神智失常甚至自杀,从而严重侵害他人权益,也破坏网络生态,扰乱社会秩序,构成违法或者犯罪。近年来,我国逐渐完善网络暴力相关立法,强化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执法司法,  相似文献   

14.
反就业歧视需要全社会参与就业歧视具有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就业歧视。首先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让企业和公众都认识到就业歧视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尤其是应该对有就业歧视行为的企业及其主管人员加强教育。同时还应该通过新闻媒体、学术研究和教育  相似文献   

15.
儿童不受歧视作为一项保护儿童权利的基本原则已经得到国际与国内立法的认可。我国目前存在着儿童歧视现象,主要表现为差生歧视、户籍歧视、残疾歧视、贫困歧视及性别歧视等形式。应当认为,这些歧视已经严重地侵害了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需要对此予以适当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健康就业歧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静漪  魏倩 《人权》2004,(3):43-47
2003年被我国媒体评价为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反歧视年”,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歧视问题的关注:4月3日在浙江省发生的周一超杀人案件;11月20日一封由1611名公民联合签名的《要求对全国31省(市)公务员录用限制乙肝病毒携带者规定进行违宪审查和加强乙肝病毒携带者立法保护的建议书》递交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卫生部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相似文献   

17.
廖娟 《人民论坛》2012,(36):142-143
就业年龄歧视防治已经成为全球趋势,美国1967年制定的《职场年龄歧视法》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第一部保障中高龄者就业权利的法律。该法为顾及雇主的人事管理权而赋予雇主多项特殊免责抗辩权,这些规定对于我国在未来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方面的立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社会很长时期就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各个领域里存在相当严重的歧视。在西方歧视严重的年代,社会也很动荡。在经过五六十年代反歧视斗争,较好地实现了就业和其他方面的平等权后,社会才比较安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那么,西方国家反歧视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呢? 一是制定和逐步完善反就业歧  相似文献   

19.
林小毅 《前沿》2011,(7):97-100
基因歧视是指根据一个人的基因状况预示他在未来可能患上某种疾病或出现不健康的身体状况,并根据这一预示对其进行区别对待。本文在对现实领域中的基因歧视现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基因歧视"第一案为切入点,着重论述了就业中基因歧视的相关界定问题,并在对欧美有关基因歧视的相关立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我国基因歧视问题应如何对待,并如何在就业公平上进行立法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反性别歧视的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傲  罗旋 《求索》2006,(12)
歧视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性别歧视、就业歧视、地域歧视、健康歧视、相貌歧视……宪法中抽象的“人人平等”原则突然变得触手可及。本文作者于2006年初对湖南省长沙市某社区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揭示出宪法中的两性平等权在实践中的体现,以及家庭暴力、性骚扰等问题,并从立法、执法等方面提出若干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