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增收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生活的改善、农业再生产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更重要的是 ,还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从总体上讲 ,农民收入上不去 ,不仅是农村和农民自己的事情 ,也是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并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 ,提出了农民增收的相应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引发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合理的体制是妨碍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因此 ,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根本途径是对传统农业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即打破城乡分割体制 ,改革流通体制、科技体制、金融体制和农村税费制度。  相似文献   

3.
犍为县是四川典型的丘陵农业县,同全国其他许多地方一样,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农民迫切需要发展致富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已成为现阶段丘区农民增收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开发特色农业,实现产业化,实行农业资本运营和劳务输出,不失为当前丘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飞跃的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 ,但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民收入增长过缓的问题 ,不仅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紧要任务 ,而且也是未来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所以 ,有必要对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以探索一条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一、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1 .农业人口过多。农民增收过缓这一难题的核心是农民太多。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5.
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 ,稳住农村这个大头 ,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决定》把农村的稳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对指导我们的工作 ,具有重大意义。当前 ,农村大局是稳定的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影响着农村的稳定 ,这些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增收缓慢是导致农村不稳定的经济根源。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同步 ;二是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在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就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而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影响农民增收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在某种程度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当前农村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一个关系农村发展和稳定、关系扩大内需和开拓农村市场战略的实施、关系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奔小康的全局性问题,是我们当前及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使得深入探讨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进而找到其对策尤为重要,笔者以为,实现农民增收可以有许多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 ,目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已成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瓶颈。文章认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途径 ,并对其必然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贵州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增收面临较大的困难。本文通过贵州省与浙江、河北两省的横向比较,对贵州省农民收入现状、与发达省份的差距及成因分析,提出贵州省农民增收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影响农民增收的制度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突出矛盾。农民能否增收与国家支持农业的政策和有关制度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政策和制度强烈地影响着农民的经济命运和社会地位。农民增收应改革户籍制度对农民社会地位的隐性限制;农民增收要消除乡村组织制度对农民利益的损益剥夺;农民增收应对的县乡组织制度创新要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贵州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目前,贵州农民收入较低,娅入仍以农业收入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尽管近年来有较大的增长,与其它地区相比差距仍很大。因此,有必要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促进贵州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财政收入、劳动就业息息相关。农民收入、财政收入的增长 ,劳动就业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收、扩大就业的目标 ,必须着力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为此,人们提出了许多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三是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四是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实际上,农民不可能单纯从农业或者单纯从到城镇和城市务工中获得收入的大幅增长,期待靠财政大量投入使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的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不仅是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困难关系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最近农业部已明确敲定了2003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扎实推进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问题已愈来愈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4.
增加潼南县农民收入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潼南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县乡党委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潼南县农村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影响潼南县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我国经济转型的出现,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进入90年代中后期后,中国的市场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物质产品的长期短缺演变为供大于求,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解决农民增收增长缓慢的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从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来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解决好农村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减少的矛盾、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益的矛盾、体制创新迟缓与生产力发展加速化的矛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经济发展加速化要求的矛盾。为此,笔者认为,需要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重城轻农的发展模式,致使政府没 有承担起在农民增收中的义务,这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使 农民收入在短期较快增长,必须要进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阶段,"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民增收缓慢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应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民纯收入增幅缓慢、城镇化滞后等因素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土地承包责任制中产权不清晰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农户分散经营农业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因此,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重新思考农民收入的增长,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城乡社会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深加工,转移农村人口,加快城镇化步伐,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刚 《理论前沿》2002,(17):33-35
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一、当前农民收入状况 农村改革20多年来,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呈现出阶段性递减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1978年到2000年,按不变价格计算,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43%。分阶段来看,1978-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7%,1985-1988年为4.9%,1989-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1983—2002年的相关数据,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的发展、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增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农村劳动力数量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较小。而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减小和农村劳动力中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增加,会对农民收入增加产生负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