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凯 《理论月刊》2010,(4):168-17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需要新农民。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世居农村的农民走出大山,进城务工,在中国出现奇特的农民工现象;他们在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使农民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成一对矛盾。研究这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06,(7):14-15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鼓舞人心的进军号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新视野、新思路和新方法,需要集中全体国民的智慧,依靠群众的力量,倾听最爱农村、最了解农业、最懂得农民的农业最前沿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返乡看作是一次休整,是第二次创业,那么农民工返乡回到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仍可大有作为。农民工的返乡,也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在2008年的冬天掀起了强劲的风暴.中国中东部地区曾经作为强有力的财税支撑的中小企业。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倒闭破产。这些中小企业的主要劳动者——农民工——一夜之间不得不梦幻般卷铺盖走人。  相似文献   

6.
一些地区已逐步探索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建设与农业发展模式,诸如:分类规划建设模式;农业企业化模式;村企联合体模式;村村联合模式;生态村建设模式等.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正确进行模式选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路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文章以“青林模式”为切入点,在认真分析其基本作法与特征的基础上,得出搞好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黄伟明 《湖湘论坛》2008,21(5):96-97
农民是我国国民体系中的主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化农村普法教育,无疑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培育,进而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普法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普法教育遇到一些机遇和问题,要积极寻找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普法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6,(2):30-31
从本期开始。我们为读者介绍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典型、新做法。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位列中共中央对未来五年科学发展的十大方略之首。对这个在毛泽东时代就多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的名词,许多人在似曾相识之感中确信.尽管是同一提法,但其内涵已大大丰富了。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整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3  
本文从国家整合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学理性分析。国家整合作为一个过程,是在社会分化的过程中对业已分化的部分加以调整、统筹并形成整体的产物。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国家整合表现为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整合特点,结果是城乡的分化或对立。由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是历史转折的标志。它意味着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性整合走向一体性整合,达致城市与乡村的相对均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便是国家整合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其深刻的意义在于,通过国家整合,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状况,在业已分化的城乡差别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城市与乡村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性。核心是在国家整合下,将资源尽可能地向乡村配置并激活农村内在的动力。它要以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支持和引导农村的发展,由城乡分离走向城乡一体。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的乡村建设完全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6,(1):29-31
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新农村建设如何破题.至少要解决好以下3个最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匡国珍 《理论月刊》2006,(8):167-17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确立新的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大战略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源潮 《群众》2006,(9):4-13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领会中央精神,深入把握江苏实际,进一步明确加快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思路和重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我省“三农”发展的基本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十五”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落实“一免三补”政策、实施500万农民转移工程、兴办五件实事等,增加了农民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改变了农村面貌,维护了农村…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更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确立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增强其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生产、生活技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而党要做到领导有方、执政有效,最根本的就在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体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整体水平,创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金艳 《理论月刊》2007,(4):177-179
乡镇负债的产生根源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非均衡发展模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矫正这一非均衡发展模式的根本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根除乡镇负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因而,采取化解乡镇负债的有效措施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近日,彭泽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的总体情况看,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狠抓落实,广袤的农村大地呈现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如火如荼的态势,一个个发展、和谐、美丽、富裕的新农村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历程。其间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记取。  相似文献   

20.
喻包庆 《理论月刊》2006,(8):174-17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进行的,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不理解这些,就容易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