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黄威  刘铮 《瞭望》2000,(22)
中关村能否涌现一批顺应时代变革,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企业,涌现一批以知识创造财富的“知本家”,是中关村能否真正成为“中国硅谷”的关键 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发 展水平是决定中关村科技园 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关村目前已有高新技术企业6600家,并拥有联想、方正、四通、紫光、同方、时代等一批资产数亿元的大公司,面对日益涌动的全球化、信息化大潮,中关村企业在不断地求新求变中锻造着自己,以期能在这片土地上领衔出一个“中国硅谷”。 巨头企业“裂变”中求新生 1999年夏天以来,被称为中关…  相似文献   

2.
本全面考察和分析了中关村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劳动、劳动关系、分配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指出:中关村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的以“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基础的“民营机制”,为推动高新技术的市场化、产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初步形成的以“知识劳动”为特征的新型劳动,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初步形成的以平等、互利、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劳动关系,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一个新的生长点;在分配中兼顾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贡献,探索出了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能否成为“中国硅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技进步主导经济发展的今天,“中关村”的引人注目似乎是一种必然。 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无庸讳言: 这里是中国高科技人才最集中的地方.其智力密集度在世界上亦属罕见;它是中国主要高新技术的发源地,是国内高科技产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其依托首都北京,在政治、金融、国际交流等方面可谓近水楼台…… 中关村拥有发展高科技所需的众多要素,且每个要素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中关村的现实。因此,不管人们如何评价当前中关村的科技水平.不管这里还存在着怎样的不适应,我们都不能忽视其对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巨大意…  相似文献   

4.
《求知》2016,(7)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一定要牢牢把创新抓在手里,把创新搞上去。为此,天津市东丽区结合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工作实际,围绕"走科技路、吃创新饭"的转型路径,借鉴中关村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成功经验,努力构建具有东丽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一、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新模式作为我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中关村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发  相似文献   

5.
来到北京西郊中关村,人们都会注意到,几年前这一带静谧的林荫路两旁,现在出现了一座接一座挂着各种各样公司招牌的商店。 “中关村是科研机构密集的地方,这些五花八门的公司同研究所有什么关系?”前不久,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0,(22)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概念已今非昔比,目前其涵盖北京五个高新技术企业相对集中的科技园,即海淀园、昌平园、丰台园、电子城科技园和亦庄科技园。 其中海淀园的中心区南起西外大街,北至规划公路一环,西起京密引水渠,东至八达岭高速公路,用地约75平方公里。其发展区在规划公路一环以北.海淀区山后地区、清河地区以及西三旗。回龙观地区,地域范围约280平方公里。 在中关村科技园建设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即“一环两线”,被北京市政府列为重点发展区城,“一环”即环市区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包括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丰台科…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5,(10)
<正>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也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优化企业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创业生态体系、完善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建设服务体系等方面探索出成功且日渐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天津市东丽区走科技发展之路的基本思路与中关村的发展模式相一致,我们要学习借鉴北京中关村模式,借重首都深化资源招商引资工作。  相似文献   

8.
赵军 《学理论》2009,(17):171-172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建设、发展以及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企业成员基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同时又是组织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及个体组织文化的三维复合体。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倡导、努力积累文化因素,形成了以修德、明贵、成业,顾客价值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开创了以人为本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企业文化的自发形成和自觉发展 ,形成了一种力量 ,即“文化力”。文化力是导向力、推动力、凝聚力 ,又是扩张力、创新力 ,与利益驱动成为双重动力推进了企业的发展。青岛名牌的形成 ,伴随着企业文化形成、发展和文化力的增强 ;经营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把文化当作资源来经营 ,以文化力启动经济力 ,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推动企业发展和名牌形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有限体制改革下的管理改革之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越 《瞭望》2004,(32)
无论从哪个角度评估,北京中关村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都诠释了一个成功的国企改革故事。从4年前人均年营业收入不到100万元,发展到年人均营业收入600多万元,人均利润近30万元,中关村建设将中国本土建筑企业与国际一流建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差距缩短了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