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求贤》2014,(8):6-9
一、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尊重人才,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茕”这是《诗经·大雅·文王》中的话,说的是周文王尊贤礼士,贤才济济,所以国势强盛。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2.
羊年说羊     
午马未羊,夏历过了马年即羊年。羊是“六畜”之一,羊给予先民的最醒目的形状特征,当是头顶双角。在《诗经》中就有关于羊的记载,《诗·王风·君子于役》云:“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羊的种类很多,有山羊、绵羊、羚羊等。羊肉是公认的美食。据说汉字“美”就是凭借羊而创造出来的,所谓“大羊为  相似文献   

3.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一、小康的提出“小康”这一概念最早出自我国《诗经》,《诗·大雅》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礼运》一书中,则把小康作为与大同社会相对的一种社会模式。邓小平最早提出“小康”这一概念是在1979年12月6日,他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相似文献   

4.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是3000年前《诗经》对周文王的赞美。大意是说,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革新。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缘于中华文明的血脉不断,而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延续不断?根本原  相似文献   

5.
《论语》“素以为绚”、“绘事后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儒 《理论学刊》2003,(4):139-141
一《论语·八佾》记载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本章记述的是弟子子夏向孔子求教《诗经·卫风·硕人》中的几句诗的诗意及孔子的答复与感喟。《硕人》是卫人为赞美卫庄公的妻子庄姜而作 ,《论语》中所引部分正是描写庄姜的佳人贞淑 ,天生丽质。“巧笑倩兮”———《毛诗传》曰 :“倩 ,好口辅。”《毛诗正义》曰 :“以言巧笑之状 ,故知好口辅也。《左传》曰 :‘辅车相依。’服虔云 :‘辅 ,上颔车也 ,与牙相依。’则是牙…  相似文献   

6.
为官当慎     
于佩常 《奋斗》2007,(3):56-57
慎的主要字义是当心,小心。《诗·小雅》说:“慎尔言也”。《易·乾卦》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礼记·中庸》说:“审问之,慎思之。”《新唐书·仪卫志》说:“必备物而后动,盖所以为慎重也。”这些都是要求人们应该谨言慎行,谨慎持重,是古人讲求自身修养的重要环节。而今,对于我们执掌行政权力,肩负重要责任的各级官员来说,慎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现珍藏于韶山的《诗经》(清·乾隆刻本),是毛泽东所有遗物中时间最早的;尤为珍贵的是,其封皮上还留有毛泽东少年时代的亲笔题签。这对于研究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和其书法艺术的最初轨迹提供了实物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汉尊为“诗经”,列五经之首。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311篇,内小雅有签诗6篇,有目无诗,实际存数为3O5篇。全书分为风、小雅、大雅、颂四体。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今文)毛(古文)四家。齐诗,鲁诗先后亡于魏和西晋,韩诗仅存外传。毛诗晚出,独传至今,今称诗经…  相似文献   

8.
宋代浙东学术著名代表人物吕祖谦的《诗经》学,既守《毛诗序》,以《序》解《诗》,又主张读《诗》先要看大义,提出看《诗》须是以情体之的近人情思想,以平易观《诗》,以义理解《诗》,不以训诂来局限《诗》。其《诗经》学在宋代《诗经》学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指周文王被殷纣王困在美里而演周易一事。周文王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他推演的《厨易》也充满了忧患之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困厄,君子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而自强,不怨天。不尤人,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挫折。  相似文献   

10.
意识流作为一种手法,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早已开始运用,它并不神秘,是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意识流作品惯用的手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点: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诗经》中的一些名篇佳作用的就是这种手法。 意识流手法不同于客观途述手法的最突出之处就是注重表现人的主观意识──“心理现实”。客观现实是随着“心理现实”而被捎带着展现的,它只起辅垫式的附庸的作用。《诗·周南·卷耳》正属这类作品。女主人公采卷耳这个现实实景仅占1/4的章节,只是达到铺垫与交待的目的,更多的篇幅却用来表现她的主观意识──幻想…  相似文献   

11.
赵化南 《唯实》2003,(8):189-189
《诗经·小雅》上说:“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是很重视“愧”字的,并以此作为一把尺子衡量和约束自己,作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许多为官者对黎民百姓常怀愧怍之心,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2.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詹才芳,用自己那只1927年黄麻起义中负过伤的手,写了不少诗篇。其中多为通俗易懂的打油诗和自由体诗。他的《悼罗荣桓元帅》、《向英雄模范学习》、《清平乐·悼周总理》、《登明月峰》和《抗日英雄赞》等,曾分别在《战士报》、《解放军报》上发表,并被收入《将帅诗词》一书。 一本台湾出版的《星岛军事周刊》写道:“詹才芳,男,……1923年参加中共。参加过长征,身经百战,与我党誓不两立,……他性情温和,乃书香门第,有儒将之称。有著作《笑俘强敌十万》……”对此,詹才芳说过:“我这个人虽…  相似文献   

13.
且行“秦塞”漫吟哦——毛泽东《五律·喜闻捷报》臆说杨胜群毛泽东建国前创作的诗词作品中,许多都是和战事联系在一起的。最近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第一次正式发表的《五律·张冠道中》和《五律·喜闻捷报》,又是两首“马背诗”。五律张冠道中一九四七年朝雾弥琼宇,...  相似文献   

14.
今人所言“与时俱进” ,在古代《易传》一书中叫“与时偕行” ,如 :“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 ,与时偕行。” (《彖传·损卦》)“天施地生 ,其益无方。凡益之道 ,与时偕行。” (《彖传·益卦》)“‘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文言·乾卦》)《庄子》书中的《则阳》篇也有“与世偕行而不替 (废 )”的说法。后世不少思想家均有所发挥 ,如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在其《周易内传》一书中说 :“既损既益而时因以变迁 ,则损益行而时因以偕行也。” (卷三 )古之“偕行” ,即今之“俱进”之意。欲了解古代之“与时俱进”观 ,须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 ,趋时…  相似文献   

15.
形象美,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刻划的人物形象所具有的艺术美。人物的形象美来源于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也就是形象美可以分为内在美和外在美两方面。外在美上,《诗经》中形象完美突出的是《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手、皮肤、脖子、牙齿、头发和眉毛,以全方位的贴切比喻,将一个美丽动人顾盼神飞的形象展现在后人面前。最后二句有画龙点睛之妙,历来被评为神韵描写的鼻祖,被后人频频引用,千古不衰。内在美上,《郑风·褰裳》首屈一指。“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相似文献   

16.
邹远修 《理论学刊》2002,(4):118-118
儒学在战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显学” ,然而到了秦朝 ,伴随着秦始皇“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文化专制政策的实行 ,特别是“焚书坑儒”惨剧的发生 ,儒学几遭灭顶之灾。秦传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代之而兴。这位“马上公”也极不好儒 ,“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辄解其冠 ,溲溺其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在关系到新王朝能否“逆取”而“顺守”的历史关键时刻 ,陆贾挺身而出劝说刘邦 ,使之转变了对儒学的态度。陆贾尊儒是从改变刘邦对儒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杞忧”碎语李镛徽一『杞忧』者,『杞人忧天』之简言,典出于《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唐代诗仙李太白《梁甫吟》诗云:『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清代诗论家赵翼《冬暖》诗亦云:『阴阳调燮何关汝,偏是书生易杞忧。』...  相似文献   

18.
康凯 《前线》2000,(10)
千禧龙岁之春,北京人艺同时推出了两出戏。一出是演绎大戏剧家李渔的《风月无边》,一出是充满英雄气慨的《切·格瓦拉》。两出戏一经推出,备受观众欢迎。 然而,对于《风月无边》,传媒多作赞辞,似无异说;但对《切·格瓦拉》则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笔者近读一篇评说《切·格瓦拉》的大块文章,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我们不妨先摘几段那文章中的话:“切·格瓦拉是二十世纪英雄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富有堂吉诃德精神的乌托邦战士。”“自他牺牲之日起,他的传奇经历和乌托邦精神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不宜“过于肯定革命和格…  相似文献   

19.
耿耿 《党史博览》2008,(9):47-50
牛畅幽默地说:“她们俩啊,是我们征粮队征粮时征来的!”一位朝鲜人民军军长要认姐妹俩做干女儿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常棣》的诗,开头四句是:“常棣之华,鄂不韦毕韦华(同音字:伟),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是一首描写兄弟和睦相处的诗。常棣是一种植物,又名棠棣。  相似文献   

20.
李海燕 《理论学刊》2003,(6):145-147
阮籍的 82首五言《咏怀诗》 ,是文学史上公认的难以索解、充满张力和魅力的诗作。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 :“阮旨遥深。”钟嵘在《诗品》中写道 :《咏怀诗》“厥旨渊放 ,归趣难求” ,“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李善也说 :“嗣宗身仕乱朝 ,常恐罹谤遭祸 ,因兹发咏 ,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 ,而文多隐避 ,百代之下 ,难以情测。”[1] (P2 10 ) 陈祚明也发出这样的疑惑 :“阮公咏怀 ,千秋嘉叹 ,然未知所咏 ,是何怀也 ?”[1] (P2 0 8) 历来《咏怀诗》的研究者和诠释者 ,多把其充满张力、难以索解的特点归结于当时的社会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