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世敏 《人民调解》2007,(10):47-47
黑龙江省绥滨县北岗乡党委、政府在给人民调解员每月50元补助,并增拨专项矛盾纠纷排查经费2000元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制定村级人民调解工作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对全乡各村调委会实行调解工作“以奖代补”办法。办法明确了调解工作要求:一是调处的矛盾纠纷达到平纷息诉的效果,无上诉、无反弹,双方当事人都表示满意;二是制作的调解协议真实、合法、有效,  相似文献   

2.
民间矛盾纠纷的调解是一项繁杂的社会服务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十分重要.为了切实提高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年初.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在县乡两级分别设立了年度矛盾纠纷排查凋解奖励基金20万元和10万元。通过设立奖励基金对处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一线的乡、村、组调解人员实行以奖代补.实行调解工作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调动人民调解员做好调解工作的积极性,2006年6月.浙江省上虞市驿亭镇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出台了《驿亭镇人民调解工作以奖代补考核办法(试行)》,具体规定是:  相似文献   

4.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有效地利用了公共财政,并有偏重地无偿资助农村公益事业结构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形成了政府在准公共产品领域推动农村公益事业投资的引导机制,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村级公益事业领域管理的宗旨与目的,促进了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有效开展和农村小型公益事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文章认为,该政策在试点的过程中需要简化奖补程序、调整奖补办法、因地制宜制定奖补标准,并通过完善政策来进一步推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调动基层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山东省即墨市司法局研究出台了《关于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实行奖励政策》,每年拿出94万元专项资金对村调委会主任实行以奖代补,对镇、村成功调处的重大矛盾纠纷实行“一案一奖”。  相似文献   

6.
"我不相信你,你们都是为政府服务的,肯定会向着政府说话!""你们无缘无故会来帮我调解?!"……电话就这样被挂断了。2019年10月28日13时,对于黑龙江省肇源县人民调解中心主任刘诏轩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时刻。在一起即将开庭的行政诉讼案中,面对当事人的不信任、不配合,刘诏轩长途跋涉、争分夺秒,从接手案件到调解成功用了不到48个小时,创下了一项由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调解记录。  相似文献   

7.
《人民调解》2023,(10):28-30
<正>近年来,黑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加强调解工作,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加强各部门协作配合,探索制度机制创新,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推动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2008,(7):26-27
去年下半年以来,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从立足基层、化解矛盾、为民服务、构建和谐的工作目标出发.认真研究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途径新办法.在总结多年来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全县推行了“三联一聘”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全县农村调解民间纠纷1864件,调解成功率达98.5%.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调解涉法上访疑难纠纷24件,成功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面推开,靖边县财政局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两年来共安排奖补项目119个,总投资6869万元,其中省市奖补资金144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190万元,群众筹劳筹资、社会捐赠和村集体投入19.53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47条,兴修小型农田水利33个,人畜饮水项目21个,电力设施3个。村容村貌项目1个,公共卫生项目4个,村内公共绿化3个,村民文化活动广场7个,受益人口16.4万人。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全省各级财政拟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制定了《安徽省2014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指导意见》,预计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将超过11亿元。目前,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正在起草《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奖补办法》,并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纳入资金支持范围,我们在研究下一年度民生工程备选项目时将认真吸纳……"这是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我提出的建议答复函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2021,(1):19-20
连续3年召开由省委政法委书记出席的高规格调解工作会议,出台构建全省大调解工作格局指导性文件,开展调解地方立法,人民调解3年化解纠纷87.1万件,行政调解化解纠纷11.2万件……近年来,黑龙江省充分发挥调解在预防风险、化解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坚持“调解优先”原则,积极探索实践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矛盾纠纷调解新机制,努力推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相衔接,实现了相关调解部门职能融合、网络组合、力量汇合,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佳木斯特色的大调解工作格局,营造了“群众有事愿意调解,调解人员善于调解,解决问题注重调解”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3.
党予 《人民调解》2008,(9):27-29
“一起长达3年多、连党委政府都头疼的矛盾纠纷,存实行‘以奖代补’后,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解决了。”金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国民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的社区纠纷以内生型纠纷为主,外生型纠纷则与经济发达程度、城市化程度呈正比,二者均属于"可控型纠纷"。作为内生型纠纷解决机制,社区调解体现出了纠纷解决合作主义,涉及"政府/社区"与"调解者/当事人"两个维度。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社区调解合作主义的发展向度是:纠纷解决机制应以力量整合的面目出现,强调不同调解力量的合作;政府力量与社区调解力量合作的结果在于实现一种强制性平衡与整合性均衡,通过政府主导下的基层政府与社区力量之合作实现基层社会的有序与协调;政府力量的选择性介入须严格限制,且把握好介入的适当性,以确保社区/民众的纠纷解决自主性。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是伴随着政府服务功能的发展,从行政裁决范畴中独立出来的一种服务性行政事实行为。然而,以《专利行政执法办法》为样本进行剖析的结果显示,知识产权领域的行政调解目前在性质上仍然被视为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调解过程习惯性地被烙上了行政执法的色彩,其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国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应尽快实现从传统执法到现代服务理念的更新;通过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办法》,从制度层面切实推进行政调解服务主体的多样化、服务对象的类型化、服务程序的精细化和服务损害的可救济化。在实践层面,应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克服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障碍,实现行政调解和司法程序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司法厅党委提出的"有纠纷去调解,有上访找司法"的调处理念,真正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今年昭苏县10个乡镇、5个居委会全部建立了以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牵头协调具体运作,司法所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集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于一体的  相似文献   

17.
在调解案件时,人民法庭审判人员执行法律,坚持原则,不搞无原则的“和稀泥”。如养鸭专业户芦文连与一家联办炕坊签订了万元的购种蛋合同,并经过公证。一九八五年开春,芦按规定如数供应了种蛋,炕坊却在给付了一千二百三十元后不再付款。芦某起诉到法庭。第一次调解后,芦某受到外界的压力跑到法庭要求撤诉。在审判人员再三追问下,芦某才说出原委。于是审判人员及时组织第二次调解,并邀请乡党委和有关部门派员参加,在法律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司法局以实干精神创新举措,建立完善各项调解工作新机制,推进调解工作深入发展。2012年,全区各司法所和调委会调解矛盾纠纷3298件,成功调解3275件,调解成功率达99.3%,协助调解重大信访和群体性事件60件3274人,涉及金额8102.58万元。  相似文献   

19.
7月28、29日,全国法院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开幕。这是建国60年来全国法院系统规模最大的关于调解工作的会议,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法院首次就法院调解工作专门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在人民法院调解工作发展历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何炼红 《法律科学》2014,(1):155-165
中国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是伴随着政府服务功能的发展,从行政裁决范畴中独立出来的一种服务性行政事实行为。然而,以《专利行政执法办法》为样本进行剖析的结果显示,知识产权领域的行政调解目前在性质上仍然被视为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调解过程习惯性地被烙上了行政执法的色彩,其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国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应尽快实现从传统执法到现代服务理念的更新;通过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办法》,从制度层面切实推进行政调解服务主体的多样化、服务对象的类型化、服务程序的精细化和服务损害的可救济化。在实践层面,应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克服基层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障碍,实现行政调解和司法程序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