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型社会阶层协调的理论分析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鸣 《新视野》2000,(5):51-53
随着20多年来市场化趋向的改革,中国的社会结构在隐性改变,既有阶级、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位置和所扮演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与重组;新的利益群体正在酝酿与形成。出于对自身既得利益的维护和预期利益的获取,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渐显性化,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与格局,伴生出一系列与传统社会中不同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这些问题,对我国社会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阶层分化重组的理论分析  尽管我们对阶级的划分在理论上仍然以“两阶级一阶层”为基本…  相似文献   

2.
沈顺英 《学习论坛》2003,(10):93-94
目前我国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尤其是新出现的社会阶层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有的提出运用阶级和阶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今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状况 ,有的主张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本文则认为运用阶层分析方法更能够确切地认识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一、运用阶层分析方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必要性1 运用阶层分析是由当前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状况决定的。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长期保持稳定不变 ,而社会阶层则呈现出了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3,(8)
根据土地等资源占有情况,将农民划分为利益取向、关系重心、价值观念和政治态度各异的不同阶层,不同阶层对农村政治社会事务的影响不同。在农村各阶层中,只有中间阶层因其独特的禀赋和价值,能够起到润滑阶层结构、协调阶层利益、整合阶层关系的作用,能够承担起作为农村政治社会稳定、党和国家政权在农村的阶层基础的使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政策,应该以中间阶层的价值观及其行为准则作为调整农村利益结构的基点,只有这样,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才有预留和调整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越稳定,阶层固化越明显。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于是有人担心,社会如此稳定,是否会导致阶层固化?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社会和谐稳定与阶层固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社会和谐稳定是指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各类事务处理公正有效的社会状态。阶层固化则是指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很难发生变动,特别是向上流动的通道不畅,因而它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是社会  相似文献   

5.
开展阶层研究有不同的观察视角和方法。生态学提出的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依存、平衡发展的观点为阶层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民营企业家的地位获得、阶层流动以及社会政治属性,需要从社会生态的角度加以分析。将当代中国的民营经济及民营企业家的存在和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单位,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加以考察,不仅可以确证这一经济成分和阶层得以确立并发展的社会根据,探寻他们与政经体制间存在的从共生走向和谐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可以阐明社会环境变迁对该阶层的形成、走势所具有的作用,揭示社会变革对这一阶层演变所具有的特殊要求,探寻如何培养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认识上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曼 《世纪桥》2010,(5):73-7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阶级阶层的分化伴随着新阶层的产生,同时伴随着不同阶层社会地位的升降,整个社会阶层结构日趋多元化。只有客观评价阶层分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双重影响,才能正视和正确解决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向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浙江居民收入差距特征及经济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经济是在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扩大背景下实现快速增长的 ,其机理是储蓄者阶层成长与市场型分配机制功能藕合产生了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机制。居民收入适度差距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是主要的 ,但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缓慢与经济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 ,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与政府之间的利益矛盾不可小视。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体制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是保证经济运行效率且维持社会稳定的唯一正确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社会分化是社会转型的一种基本现象。如何正确认识社会分化以及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怎样协调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统筹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使不同阶层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互利共存,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既紧迫又困难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动的一个显著趋向,就是形成了以占有大量资源的强势群体和拥有大量人口的弱势群体为特征的两极社会,导致阶层结构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因素。新时期,加强不同社会利益阶层关系的调适与控制,防止社会阶层分化诱发的社会矛盾冲突危及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2012年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全国调查数据,探讨了社会经济地位、主观获得感对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结构性因素对阶层认同有显著影响,既扩大了城乡居民阶层认同和阶层认同向上流动几率的差异,也加剧了二元分割结构下居民阶层认同的分化。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阶层认同影响显著,个体拥有党员身份、较高教育程度、较高个人收入、房产等因素,对提高其阶层认同有正向作用。主观获得感也对阶层认同影响显著,即改革获益程度、生活改善程度和自致成功性评价越高,居民的阶层认同也越高,且阶层认同向上流动的几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11.
杨莉芸 《世纪桥》2008,(2):46-47
社会阶层分化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阶层分化冲破了原有的阶层模式,使社会阶层结构变得多元化、复杂化。由于经济地位不同,不同社会阶层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阶层之间的对立,甚至会激发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有必要对此期我国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进行研究,这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社会转型与变迁中阶层结构不断演进,社会分化逐步形成。建立和谐的阶层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阶级分析方法,探讨由社会分层走向社会和谐的实现途径,应做到增强社会流动,壮大中间阶层,培育有利于中间阶层形成的社会条件,正确认识和对待阶层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龚培兴 《求实》2002,(7):4-7
阶级和阶层问题 ,是新时期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研究阶级和阶层问题 ,应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抛弃“左”的和僵化的观念。阶级和阶层是分析社会问题的不同范畴 ,在今天更多地运用阶层这一范畴是必要的和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弱势群体获得了一定的阶层流动机会,但并未完全摆脱阶层流动困境,由此产生的社会对立情绪、社会矛盾和风险日益突出。较之传统时代,网络时代弱势群体阶层流动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机会困境、动力困境和技术保障困境三个方面,其根源在于“自我排斥”与“外部排斥”交织循环作用,其结果表现为弱势群体处于相对于网络主流社会、权力中心的边缘境遇,难以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互动,产生空间排斥,丧失认同感。通过双向赋权激发弱势群体阶层流动意愿、建立电子包容提供弱势群体阶层流动技术动力、提供网络媒介援助增加弱势群体阶层流动机会是加快弱势群体阶层流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周晓虹在5月10日的《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分析说,因为改革开放,因为经济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社会利益格局重组和利益关系变化;也因为改革开放,新的社会或利益阶层出现了,不同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产生了。这一切都使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受到冲击,所以在1978年至1989年间的改革初  相似文献   

16.
毕牧 《理论学刊》2012,(7):97-102
工人阶层是民国时期山东城市下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资收入是他们惟一的生活来源.工人阶层对工资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而工资水平的高低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工人工资收入情况影响颇大.除此之外,工人阶层的工资收入还与所处行业、工厂资本多少和现代化程度高低,以及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性别和年龄等因素有关.工人阶层的收入状况最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7.
调整社会政策培育中间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庞大而稳定的中间阶层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些中间阶层的发展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间阶层规模偏小,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培育中间阶层需要改革就业、教育、权力与资本获得方面存在的不合理限制,健全社会流动机制,调整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调整社会结构,而阶层结构是社会结构的重要内容,合理的社会结构应是中等收入阶层占主体的菱形或橄榄型的社会结构。通过对上述理论的演绎推理,笔者提出社会建设和中等收入阶层培育两者之间存在着如下的逻辑关系,即中等收入阶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中等收入阶层培育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建设是培育中等收入阶层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对社会建设与中等收入阶层培育之间逻辑关系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社会建设的认识,还对我国要开展的中等收入阶层培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社会分层现象、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日渐明显,这种现象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团结和谐。为了促进社会团结,各个阶层的诉求必须得到反映,其利益必须得到照顾。而不同阶层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参与涉及自己利益的民主协商,将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团结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赵光侠 《求实》2006,(9):19-21
伴随社会的结构变迁和阶层的不断分化,当代中国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取向多极化、收入差别扩大化、阶层矛盾尖锐化的趋势,这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进行社会整合,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现实课题。要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对其社会整合功能进行准确而合理的定位,即以塑造合理的阶层结构为根本目标,以维护社会公正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