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理论》2015,(9)
冷战后在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与拓展的背景中,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更加多元,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安全关系相互交错,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与稳定;但是地区间、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局部矛盾与冲突也依然非常突出,从而使当今的国际关系比过去更加错综复杂。"国际格局"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提供了一条简捷的路径,也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分析研究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一个重要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浒 《学理论》2011,(14):35-36
冷战结束后,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际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安全形势均发生重大变动。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形势可谓大变革、大调整、大危机、大发展,国际力量此消彼长,传统豪强衰势初现,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多极格局更加明朗,由此加速了国际治理机制向多变治理、合作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关于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是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和娴熟地运用国内政治斗争经验,对经过20世纪60年代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后国际局势麦动的正确反映.新中国能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中立住阵脚,与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求知》2001,(5):40-40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国际公共事务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含义、主要特点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进行了以实际材料为根据的论述和分析;对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主要研究内容作了初步的探讨;对国际公共事务管理学与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全球政治学、国际管理学、外交学、公共管理学的主要区别,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蒲俜 《理论视野》2004,(6):25-26
“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严重危害取得了空前共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三年来,国际反恐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恐怖主义势力和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与此同时,恐怖事件仍在全球范围内频频发生,死伤人数也越来越多。使用武力根除恐怖主义的做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尤其是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不仅未能消除恐怖阴影,反而导致了恐怖活动的反弹。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恐怖主义仍将是国际社会的毒瘤,国际反恐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初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起了重要变化,影响我国国家安全不确定因素增加.研析这些情况,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大业能否成功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把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结合起来,在建立和巩固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促使各国特别是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有利害关系的国家参加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重点对象是争取苏联的援助,并同英美策划的“远东慕尼黑”阴谋进行斗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重点对象是美国。  相似文献   

9.
冉瑞静 《学理论》2013,(19):145-146
关于国际责任的很多实际活动,可以说早在国际法形成之前的近代社会就已经出现,但是国际法中关于国际责任制度的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发展。国际责任制度是保证世界上众多国家以及其他国际法上的主体遵守国际法,履行国际义务相当重要的手段;而国际责任却是国际社会领域相对比较新颖的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已经生效的关于国际责任的制度性条约或是一般性公约。因此,对国际责任的研究和对其发展的探析已经是当务之急,也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很重要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劳动价值理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延伸和应用,在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知识经济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马克恿的国际价值理论显示出不老生命力和强大理论活力,仍是指导当代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1.
国家利益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一个国际政治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利益”的概念、性质、属性、特征、构成与分类以及国家利益的维护,都进行了颇深研究,并基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不同的国家利益观。通过对这些研究的学习借鉴,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利益研究体系,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作为全球治理主干的众多国际组织面临着深度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厘清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互动机理,深入研究并思考中国应如何主动介入和引导国际组织的变革,已经成为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课题。与长期以来主导国际组织研究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不同,源于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成员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互动逻辑提供了启发性视角。在国家与国际组织复杂的“委托-代理”模型下,国际组织的行为与政策偏好将综合取决于成员国、成员国在国际组织内部的代表、国际组织的秘书处和行政首长等主要行为体在国际组织的决策过程中处于什么位置以及能够施加多大影响。这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国际组织,提升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世界新理念在提出后不到两年时间内,在世人面前充分展现了在这一理念魅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表现为: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的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建军 《理论探索》2006,13(5):137-139
国际战略思想是一个国家国际战略政策的总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际战略思想演变的分析,可以揭示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演变的内在规律,明确其对我国当前制定国际战略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慧 《理论视野》2009,(9):46-49,20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在全球安全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与其关系的演变经历了基本抵制、部分参与和全面参与三个阶段。这种转变的深层动因源于中国国家身份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的调整。国际社会对于核不扩散普遍价值观的认同,使得中国扩大了对自身国家利益的界定,从而在政策取向上保持与其他核大国一致。  相似文献   

16.
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必须具有国际视野 ,尤其应当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及中国入世的大背景 ,加深对马克思的世界市场与国际价值理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文章就如何加强国际价值的创造 ,以利于我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取得更多更大的经济利益 ,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视域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是推进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中国国际话语展现的多层次话语困境,我们要依托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我国争取国际话语权的进程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同时厚植中国国际话语在文明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发展传播的土壤,增强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表达主张、反对霸权的底气与能力,继续为人类世界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文扬 《党政论坛》2014,(5):42-43
20013年刚开始热议“大数据”这个概念,2014年人们已不再空谈其概念和意义,他们蜂拥到大数据的各个富矿当中,埋头于各种开发应用。据业内人士预测,大数据技术很快会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朱解放 《学理论》2010,(23):45-46
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迅猛发展,如何准确把握全球化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研究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就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以来,一年一度召开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成为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工作中渐进地发展与"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的关系,历经冷静观察、有限参与和有限融入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关系的演进是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变化、"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自身变革转型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格局构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入里、由浅及深的自然历史过程,其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原则和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