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中央对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有什么要求? 答: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防止变换手法向进城就业农民及用工单位乱收费.城市政府要切实把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它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要明确牵头部门,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兑现进城就业农民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户籍制度改革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重庆之所以敢碰硬,主要是从制度安排上让农民可以穿着“衣服”进城,使农民向前看有盼头,向后看有保障。不让农民“裸身出村”,具有多重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聚焦农民工“返乡潮”:原因、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由于户籍制度的约束、惠农政策的实施、城市经济的衰退、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等原因,一些大城市纷纷出现农民工返乡现象,这不仅会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效应,直接影响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且会给农村地区带来一定的影响.解决农民工“返乡潮”问题,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的新理念,推进制度变革,接纳农民进城,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创业,推动城镇化建设;要从宏观上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产业化升级道路.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目前影响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制度和政策因素主要是:户籍门槛仍然过高;进城农民常常面临就业歧视;农地制度改革不彻底,使进城农民难以割舍与土地的脐带关系;保障体系残缺,未覆盖全部进城农民,进城农民存在后顾之忧。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必须抓住几个关键:一是户籍制度改革要有重大突破: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各种利益与户籍身份剥离,使城乡居民获得统一的社会身份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建立自由迁徙的户籍制度;二是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创新农地制度,改变目前农村土地产权"虚置"的状况,明晰土地产权,从而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搞活农地流转,为农民市民化提供有利的制度条件。三是强化政府的职能,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由过去的限制农民进城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转变,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四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5月14日刊登柳新元的文章《“消费移籍”政策思路不可取》。文章认为“消费移籍”政策思路不尽妥当。首先,这种思路考虑问题过于简单。农民购买住房达到一定数量(如10万元以上)就可进城入籍,这只是“农转非”问题的一个很小的方面。农民进城除了户籍费(现在这部分已很小),还有城市增容费、子女借读费及教育经费等等。如果把前述这些费用加起来,农民进城的“门槛费”就相当高了。其次,农民也未必愿意进行“消费移籍”。城市失业率高、消费高、对人员的技能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工权益缺失及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社会群体。农民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以致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探究农民工权益缺失的现状、深层原因,以期构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7.
骆沙文 《求贤》2010,(10):12-12
重庆市今年8月启动引人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未来10年将有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以全部整户转移、全部退出土地测算.每个“新市民”平均有6.7万元的“进城成本”.包括农村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的“退出资本”,以及“新市民”的社保、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的“进入成本”。仅今明两年集中转户的300多万人,总的资金需求就高达2010亿元。  相似文献   

8.
刘建军  郭丙生 《求实》2012,(1):84-88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通过参军转业、进城求学、进入乡镇企业、区划调整、进城务工等各种路径分化成为新市民阶层,从根本上松动了城乡户籍制度。农民群体融入城市生活,提升了个体的政治参与能力,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育,改善了政府工作,推动了城乡制度一体化,也打破了传统农村社会的均质格局,促进了农村地区的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群体继续健康合理分化,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人格素养,要求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做好转出者生存保障问题,尤其是疏通农民分化的通道。  相似文献   

9.
杨佳 《当代党员》2011,(3):60-61
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启动半年多来,已有160多万农民转户进城。农民转户进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做好工作。严格地说,农民转了户口进了城,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们进城后的吃喝拉撒睡、就业、看病、子女教育乃至精神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等,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操心。  相似文献   

10.
在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劳动力的再配置效应是引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化的“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主体是农民,通过“减少农民”进而“富裕农民”,而非有些地方部门领导简单地认为“城镇化”就是建设城市、发展城镇。城镇建设如无统筹谋划,将会让进城农民感受到生活成本过高,加之没有户籍和各种保障,城镇的吸引力也必然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1.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利益,为了规避代表国家的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个人的“经济人”消极行为,必须绕过户籍制度障碍,建立中央统筹的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不平等是指我国农民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在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不对等的待遇和权益。这种城乡不平等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剥夺了农民迁徙和居庄的自由;农民承受着不该由他们承担的重负;长期存在的“剪刀差”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社会保障制度只面向城市居民,而农民则被长期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在城市建设用地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剥夺农村的现象。这种城乡不平等的成因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经济根源和具体制度的根源等。为此,要消除城乡的不平等就必须树立城乡平等理念,并对重城轻乡的政策走向予以调整;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迁徙流动和选择住所的权利;要从体制上解决农民负担沉重的问题;把农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构建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有农民大规模流入城市现象。由于户籍制度迁徙自由,农民来到某个城市,一个月内到行政部门办理登录手续,即成为当地市民,找到工作后,自然改变了农民身份。从19世纪末起,日本人口流动开始活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激增。当时,农、工之间差别扩大,传统工业走向现代化。工业化的进展,第三产业的兴起,这些都吸引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最初时期,流入人口的多数在非现代化部门工作,即所谓"杂业"。这个时候,进城农民  相似文献   

14.
长期二元经济结构存在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缺失。建立覆盖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进城务工农民就业的政策支持。因此,应建立由中央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强制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大病统筹医疗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扩大工会组织的影响,从而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面向广大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维护农民工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的核心在于增收 ,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进城务工。由于种种因素 ,进城农民工的权益受到剥夺、损害 ,而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对于促进农民增收 ,缩小城乡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党员》2007,(12):18-19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建设用地,农业产业化需要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因此,农民进入城市就业并转为市民,其宅基地和承包地如何有效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果政府可以从保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加大就业及创业扶持力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实土地一次性流转收益等方面提高农民进城的预期收益,并降低农民进入城镇的成本,通过设计一套合理的政策体系,将能积极引导农民自愿进行土地流转、加快农民变市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进城成为市民,是亿万农民孜孜以求的梦想,然而农民进城的追梦之路却异常坎坷。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将荡平农民追梦路上的重重障碍,铺就农民进城的梦想阶梯,助推农民实现“进城梦”。  相似文献   

18.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城市化将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重要标志,集中表现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化发展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快慢。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迅速转移,首先必须解除农民“进城”的各种人为束缚,赋予农民自由迁移和择业的权利。因此,解放农民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选择和关键所在。一、没有农民的大解放,就没有城市的大发展城市化,“化”什么,说到底就是化农民为市民,化乡村型生产生活方式为城市型生产生活方式。农民是城市化的主要对象。城市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经…  相似文献   

19.
当前 ,制约我国农民增收的“瓶颈”是体制 ,主要表现为与土地制度相联系的物权、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人权和与赋税制度相联系的财权等“三权”的缺失。改革土地、户籍、赋税制度 ,赋予农民相应的权利 ,是破解农民增收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王林春 《新长征》2011,(3):54-5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户籍制度的逐步变化,人口流动成为常态,大批农民开始进入城市务工,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的背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升始显现,_具甲比较明显的足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