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莫让"空巢"独守望——"空巢"老人面临的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在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30%,除了日本,大多数老年人均与子女分居.在我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2.
现状 我国城市地区的“空巢老人家庭”达49.7%.农村地区为38.3%,空巢老人中近一半没有配偶相伴.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全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上升至9.3%。“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有一系列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字     
44% 据不久前全国老龄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子女无力照料”和“在养老院比在家好”一是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分别达到44%和39%还有16%的老年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而选择入住养老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11,(30):9-9
未来5到10年,我国300万家企业将进入接班换代。但“90%的家族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95%的子女却不愿意接班”。  相似文献   

5.
罗蔚 《公民导刊》2007,(6):46-46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全国3.4亿家庭中就有2340多万名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需要社会照顾,现在城市中的“空巢老人”家庭至少超过30%,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80%以上,这仅仅只是城市的统计数字,而还有农村呢?这意味着大部份老年人都将面临空巢家庭: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以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子女“啃老”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权益,一些地方相继制定了禁止“啃老”的法规。2014年8月,由杭州市政府法制办拟订的《杭州市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草案)》第二次征求意见稿规定,禁止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啃老”。这一地方法规条款,一如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常回家看看”那样,立刻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与争议。此前,江苏省和山东省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也列出了类似禁“啃老”的条款,同样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与争议。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权益保障中的住房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有“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其他亲族不得侵占”;“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族不得干涉”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处理中,因涉及户口等原因,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8.
据《新京报》的相关报道,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  相似文献   

9.
据元月21日《扬子晚报》报道,江苏省地方法规首次对于“啃老”的子女说“不”:1月20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开幕,就《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其中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  相似文献   

10.
7月1日颁布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并将“赡养人对老人的强制探望义务”这个原则确定下来,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即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该法颁布后不几天。重庆市长寿区就出现了全市首例以“常回家看看”为诉讼请求的赡养纠纷案。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3,(8):38-39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清官难断家务事”,外界又不便介入。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如赡养人在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 此外,今起实施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将各地养老机构原有的床位数高门槛,统一降至“10张以上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床位”。  相似文献   

12.
“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多少人的企盼。“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是无数老年人心中的渴望。社会在飞速发展,如今,许多过去不曾想、不敢想的事情已变成现实,昔日常见的老年人那种孤苦无助的凄凉渐渐远离,“星光计划”将使老年人的希望变成现实。 “星光计划”的由来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世纪之交,我国人口结构开始进入老年化阶段。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老年人 1.32亿,超过总人口的 10%,今后 50年,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 3.2%的速度递增。到本世纪中期,我国将进入老龄人口的高峰期。   改革开放 2…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老人与晚辈之间代沟问题的加剧,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一半以上的老人希望与儿女分开住。而且,在人口老龄化与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逐渐退化,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大量“空巢家庭”。尤其是那些“单身贵族”,步入暮年,叶落归根,儿女各奔东西,只能孤身一人,形影相吊。较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讲究传统、保守。现今,报上刊登有关“银发族同居不结婚”的现象,招致了众多的非议。人们不禁惊诧:“他们何以会如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员李银河认为:“老年人做出这样的选择,实际上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与…  相似文献   

14.
春节刚过,笔者即看到《民主与法制》第5期中的《“常回家看看”考验立法智慧》一文。据报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已经报批国务院,子女“常回家看看”及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已经写入修正草案。  相似文献   

15.
热词     
指家庭中因子女外出工作或学习而留守在家的父母群体。他们曾经熟悉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后,各种不适应甚至焦虑侵袭而来。“剩爸剩妈”不仅指大学生的家长们,也包括一些选择留学的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家长,考虑到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的因素,估计“剩爸剩妈”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20至30年,甚至更长。  相似文献   

16.
《协商论坛》2011,(2):54-54
新修订的《老年法》拟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并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  相似文献   

17.
尊敬、孝顺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法律也将赡养父母作为强制性义务规定下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此,一些老年人却持有“无可奈何、默默忍受”的态度,没有想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1.8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7%。并且我国的“老龄化”社会还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长期以来.理论和实务界对青壮年犯罪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但对老年人犯罪关注甚少。但现实中由老年人引发的犯罪却屡见不鲜,并有逐步增长的趋势。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状态与目前提出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社会的建设休戚相关。因此,以老年人犯罪为切入点,探寻预防老年人犯罪的对策。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李成涛  章迅 《人大建设》2007,(12):31-33
近年,我国的离婚率迅速攀升。据官方统计,2002年-2004年,全国民政部门每年分别办理离婚登记117.7万对、133.1万对和161.3万对,增长率分别为13.1%和21.2%。来自司法部门的统计表明,我国16岁以下离异家庭子女目前已超过400万人,占未成年人总数的1.05%,而且单亲家庭子女的犯罪率正逐年升高。专家呼吁,必须想办法把“突飞猛进”的离婚率降下来。而“冬眠离婚”,就是一种通过挽救婚姻从而降低离婚率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20.
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儿女就仿佛是父母的连心肉,从吃、喝、拉、撤、睡到上学受教育.处处疼爱得无一丁点儿空儿,一直到闭上眼睛离开尘世而告终。养育、关怀、教育儿女成了父母的终生义务,在经济上则永远是子女们的“债务国”。父母所有的钱、物、力,只要需要,儿女们尽管享受,父母却时时刻刻无条件地供给着。关于“啃老”,儿女们似乎认为天经地义,合理合法。这一现象在农村已形成庞大的气候,令人十分担忧。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数字表明:民国目前有50%以上的老年人倒贴子女钱财.有5%以上的老人家庭出现“啃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