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欧作为一个整体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者,其经济实力雄厚,未来的发展仍有很大潜力。一、西欧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70年代以来,西欧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据统计,截至1967年,西欧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仅为395亿美元,远远落后于美国(566亿美元),1982年增至2529.5亿美元,超过美国(2218亿美元),遥遥领先于日本(54亿美元)。近几年来,西欧的投资更有发展。据1986年底统计,西欧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已高达2863亿美元,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2599亿美元和588亿美元。预计到本世纪末,如无大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日本对西欧的直接投资猛增,这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一个新的发展动向。据统计,1985年日本对西欧的直接投资仪为21亿美元,1988年增至91亿美元,1989年已高达144亿美元。目前日本有530多家公司已在西欧建立了1200多家生产企业和近2000家贸易公司、银行分行和保险公司,累计直接投资总额超过430亿美元,约占日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是当前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中东产油国、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很快,成了世界资本输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称之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新加坡、南朝鲜和台湾,它们的对外投资大致始于六十年代,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七十年代后半期以后更有了明显的发展。例如,香港在197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只有11亿美元,到了八十年代初就超过了20亿美  相似文献   

4.
经过战后近四十年的发展变化,美国在发展中地区的经济利益有了显著的增长。美国经济对发展中地区的依赖也在加深。一、对外贸易1983年美国与发展中地区的贸易额约为1,800亿美元,占美国外贸总额的37.8%。其中出口占37.6%.进口占38%①。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成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1983年进口美国商品在25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二十个,其中九个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年对美国的出口超过25亿美元的二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中,也有十一个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近年来,先进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海外直接投资流量不断趋于减少。特别是以1981年的154亿美元为最高峰,1982年下降到103亿美元,1983年又下降到63亿美元;加上由于债务危机所引起的投资风险不断增大,以及先进国家向其他先进国家投资回升现象,先进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连续大幅度下降,到了1984年虽然由于新安排投资谈判已告一段落,此种直接投资再次回复到100亿美元的水平,但仍然不断地处于停滞状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拉丁美洲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拉美的对外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同时,对外依附性逐渐减弱,独立自主的能力不断增强。拉美国家一方面扩大与西欧、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努力实行地区内经济一体化,加强同亚、非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以减少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依赖。这已成为战后拉美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意大利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授助有了显著增加。1980年达6.83亿美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0.17%。1985年增为10.98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37%。1986年猛增到24.23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4%。这一比例第一次超过了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已高于美国(0.23%)、日本(0.28%)和英国(0.33%)。近些年来意大利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如此逐年增大,不仅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好感和赞赏,也引起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注目和兴趣。援助政策的演变和特点意大利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从50年代初以来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原油价格高涨对经济的影响原油价格持续高涨。纽约市场的WTI原油期货市场(近期货)7月中旬达到了每桶78美元的历史最高价。原油价格高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以世界第二的石油消费国中国为首,全世界能源需求量有了增加;②除了沙特阿拉伯之外,产油国的生产能力没有多大余力;③中东地区及阿尔及利亚等的治安问题;④伊朗的核开发问题;⑤世界性过剩流动性的存在;等等。这些问题都难以在短期内改观,当前很难预测原油价格会大幅下降。原油价格上涨由于会造成收入从进口国转移到出口国,因此显然会对进口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一般说来,往往会产生物价上涨和国际收支恶化,进而造成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但是,现实中进口国往往采取节省能源及使用替代能源等对策,也通过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来消除原油价格高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三十多年来,美国、西欧(指欧洲共同体国家,下同)和日本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拟就这一变化的表现、原因、发展方向及其对美欧日经济关系的影响,试作初步分析和探索。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具体表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度发战争财,经济实力迅速膨胀。战后初期,西德和日本沦为废墟,英法实力也大为削弱,美国无  相似文献   

10.
一、亚太经济的腾飞引起苏联的关注和反思拥有33亿人口的亚太地区,战后以来经济扶摇直上:1960——1980年的20年间,欧洲经济增长率为4.5%,而亚太则为8%。80年代初,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只有1.4%,而亚太保持年均4%的增长率。1989年的亚太年均增长率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为6.1%,而欧洲共同体和美国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和2.9%。可见,亚太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有生气的地区。亚太地区外贸发展、金融活跃。1980年,亚太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2.9%,90年代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美国对亚太贸易额由1980年的1200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2710亿美元,远远超过对西欧的1860亿美元。美国企业对亚太投资已超过330亿美元。日本55%的出口、58%的进口依靠亚太市场。亚洲“四小”、东盟和中国也以亚太地区为自己的主要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1.
美国商务部出版的《商业美国》月刊1997年5月刊登介绍美国对外贸易概况的统计资料,摘要如下: 1.美国的商品贸易。1996年美国商品进出口总额为1.411万亿美元,其中出口6117亿美元,进口7993亿美元。贸易赤字是1876亿美元,比1995年多140亿美元。美国有贸易赤字的前5个国家是:日本477亿美元、中国395亿美元、加拿大228亿美元、墨西哥162亿美元和德国155亿美元。(台湾居第6位,为115亿美元)。美国有贸易盈余的前5个国家或地区是:荷  相似文献   

12.
在联合国开发二十年期间的经济成效就联合国开发二十年期间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发动向看,除了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六十年代期间的经济增长率低于先进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5%)之外,余者大都均较顺利。就是说,除了六十年代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情况以外,整个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字以及各类发展中国家集团的经济增长率均高于先进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参看第一表)。  相似文献   

13.
海湾危机与战争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从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起至1991年2月28日多国部队与伊拉克之间的地面战争结束止,前后只有7个月。但是,由于拉美多数国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关系密切,与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少联系,因此,拉美各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次危机与战争的冲击和影响。一、海湾危机与战争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弊多利少海湾危机导致国际石油市场一度紧张,价格上涨,每桶原油价格由危机前的15美元涨至20多美元,1990年9月下旬曾一度突破40美元。拉美5个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墨西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因石油提价和增加出口量而增加了收入。据德国  相似文献   

14.
核制裁下的印度对外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的对外经济一向不如出口导向国家活跃,1998年5月进行核爆炸后,又遭到美国和日本经济制裁,对外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为改善状况,印度进行了改革,调整和改善与一些国家的经济关系。一、对外经济形势恶化(一)出口增长率下降,贸易逆差扩大据印度商情局的统计,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印度1996-1997年度进出口增长率全都下降,1997-1998年度情况进一步恶化,出口仅增长1.5%,进口增长4.2%,逆差增至67.99亿美元,其中印度对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额锐减4.23亿美元,对日本的出口…  相似文献   

15.
战后以来,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亚洲“四小龙”、东盟五国(新加坡除外)等亚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和分工关系经历了全球瞩目的巨大变化。1948年,亚太国家对美进出口贸易仅20亿美元左右,1975年猛增到435.7亿美元,增长了20倍以上。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亚太国家对美贸易又进一步剧增,1986年高达2038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为1428.7亿美元,大大超过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对美的出口贸易总额1310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的出口贸易:冲击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这次"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稳定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2008年11月6日,IMF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2%,发达国家整体下降0.3%,这将是二战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其中美国下降0.7%,欧元区下降0.5%,日本下降0.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下调到了5.1%.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的增长,根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是25616.32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6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0.9亿美元,增长18.5%.与往年相比,增长速度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7.
战后三十多年来,国际经济关系中出现了三个突出的变化:(1)西欧国家和日本的经济迅速赶上美国;(2)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3)发展中国家中出现了石油输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迅速经济发展。“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迅速经济发展已经引起了世界经济学者的极大关注,西方经济学者认为这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奇迹”,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济经发展已经威胁到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冒天启 《西伯利亚研究》2005,32(6):11-12,14
投资、消费,还有外贸,是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能够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三驾马车。就外贸来说,2004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增长速度都保持在26%以上,其中,与韩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双边贸易的增幅分别达47%、50%和56%。前三大贸易伙伴,即欧盟、美国、日本在中国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合计为45%。欧盟东扩后,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1 280亿多美元;美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1 222亿多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885亿多美元,美国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与日本贸易额1 218亿多美元,其中自日本进口698亿多美元,…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闻周刊》1995年3月6日号刊登了美国商业部公布的1994年美国与世界十大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贸易情况,现译介如下: 一、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人口:12.12亿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809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75美元1990—94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7%美国对其出口:392亿美元美国贸易逆差:356亿美元 二、印度  相似文献   

20.
1日路透社报导,自1951年7月以来,科伦坡计划向有14亿人口的亚太国家提供440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四分之三来自美国,它提供333亿美元,日本55.9亿美元,英国28.9亿美元,加拿大18.3亿美元、澳大利亚11.3亿美元,新加坡0.88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