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罗结珍 《法学杂志》2013,34(2):8-14
法国商法意义上的营业资产是一种无形动产,包括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最重要的是顾客群体与租约权.营业资产的买卖、转让、质押适用特别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法律对营业资产转让未做具体规定,但实践中营业资产转让的行为却客观存在,因此有必要对营业资产转让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考察国外相关立法对营业资产转让的相关规定,结合典型案例,探讨了营业资产转让对转让人的法律效力、对受让人的法律效力、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剖析营业资产转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宋刚 《法学》2004,(10):124-127
根据我国税法的现有规定 ,资产转让应缴纳营业税 ,而股份转让不缴纳营业税。但是在实践中却经常发生资产转让和营业转让难以认定 ,导致各方对于是否应缴纳营业税发生争议。本文对认定资产转让、股份转让过程中的争议问题进行了论证分析 ,提出了区分资产转让和股份转让最重要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营业转让即经营者转让营业财产的行为,是商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构成要件、法律后果等方面应有不同于一般财产转让的特殊规定。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对营业转让问题有特殊规定,但商事实践中很多重要资产的转让实质上已属于营业转让的范畴,而审判实践中此类纠纷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5.
王文胜 《法学家》2012,(4):103-114,178,179
营业转让的客体是"组织化了的机能性财产"。营业转让与投资人对企业所享有的权益的转让不同,与企业合并不同,与重大资产转让不同。营业转让合同与买卖合同相似,应当参照适用有关买卖合同的规定。客体的独特性使得民商法需要就营业转让合同中的权利义务配置发展出特殊的规则,这些特殊规则主要涉及瑕疵的判断、已有债务的处理、劳动者保护、出让人的竞业禁止义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营业转让与股权转让、转投资以及合并、分立,都是法律为商人扩张发展或调整营业所提供的制度工具。它们都可以成为企业并购的手段,产生资源重组的效果,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均认可营业转让是企业并购的一种方式,并在立法中确立了专门针对营  相似文献   

7.
对重大资产出售的界定,应采取质与量相结合的标准:在质的方面,要求出售标的必须是经营性资产;在量的方面,要求出售标的须达到净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以上,且动摇了公司的存续基础。在公司拥有单一营业的情况下,出售行为只须满足质的标准,即可构成重大资产出售;在公司拥有多项营业的情况下,出售行为还须满足量的标准,方可构成重大资产出售。我国现行立法对重大资产出售的界定尚不准确,因而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营业转让指的是以客观意义的营业财产为标的的买卖行为。营业转让达到公司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时须由股东(大)会进行决议。我国立法应规定转让人的优先权及竞业禁止义务。营业转让中的权利瑕疵及物的瑕疵的认定应以是否影响营业的继续运行为标准。对债权人宜采取事前保护模式;对营业转让中债权是否转移依事人之约定,如果受让人继续使用转让人商号的,债务人善意、无过失地向受让人清偿,清偿有效。受让人须无条件地继受劳动合同,其他营业合同亦由受让人继受,但应赋予合同相对人解除权。  相似文献   

9.
正商事营业转让是指某企业或个人将其拥有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类有形财产、无形财产以及具有财产价值的事实关系等组成的有机整体财产转让给其他企业或个人的商事行为。通过商事营业转让,转让方可取得高于仅仅只是单个转让其财产的对价,而受让方则可取得现成的营业资产,在此营业资产的基础上继续原经营就可获得收益,从而避免从零起步的艰难。虽然我国现行法律  相似文献   

10.
美国资产证券化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勇 《法学评论》2005,23(3):146-151
本文结合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历史发展与实务运作,对美国资产证券化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详细分析SPV的“破产隔离”、应收账款的“真实买卖”以及应收账款转让的完善等问题,认为中国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离不开对这些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的解决,而解决的方法以进行资产证券化专门立法为宜。  相似文献   

11.
信息、资产与责任是公司内外部利益群体利益博弈所借重的重要工具,更是债权人维护自身利益的主要手段。信息将资产向外传递的效率与质量,需要借由规制高管与审计师的责任对其"保驾护航",以此为连结,法治理念的树立、严法以治的方向、高管对债权人信义义务的规制以及案例法经验的借鉴与吸收,有利于强化高管与审计师责任,更加有利于保障信息可以全面、高效地将公司资产情况向公司债权人传递,继而保护债权人利益。  相似文献   

12.
Two decades of rapid acceleration in the pace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ctivity on the one hand, and litigation on the other, has led to broad recognition of the value of a company's portfolio of historic insurance asset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trends in litigation, insurance industry practice,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at are turning insurance portfolio management into a core component of risk management. It then outlines the new tools and techniques developed to document missing policies and to maintain quick access to the entire insurance portfolio.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is dramatic. Millions of dollars of coverage will be preserved and at the ready.  相似文献   

13.
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模式的法律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项目融资模式之一 ,是联系项目和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项目融资中的项目资产具有预期收入较为稳定和变现性较差等特征 ,该特征不利于项目资金的及时融通。而证券具有发达的市场、完备的法律制度、投资者广泛、风险分散、便于融资等特征。基于二者的互补性 ,产生了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模式。首先 ,项目资产通过真实交易 ,转让给特殊目的公司 ,是实现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前提 ;其次 ,通过信用提高等法律手段 ,可以弱化投资者对项目资产变现性较差特征的关注 ,满足证券法的有关要求 ,促进资产证券化的进行 ;第三 ,合理的税法制度是降低项目融资成本、促进项目资产和资本互动的重要法律杠杆 ,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保证。以上三个方面是从法律角度诠释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内容 ,同时这三个方面互为影响 ,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唐艳 《知识产权》2012,(1):46-52
首次销售原则对数字化作品的适用,应依照数字化作品的不同类型以及移转、传播的不同方式来具体判断。通过网络传输的数字化作品原则上不应适用首次销售原则。在数字化作品复制件的有形占有发生移转,但伴有许可协议的情形,作品复制件的所有权是否移转,建议借鉴美国沃纳诉欧特克案确立的三步检测法来判断,只有作品复制件的所有权发生移转,才能适用首次销售原则。我国著作权法在修订之时,应将首次销售原则予以明确规定,并针对数字化作品细化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15.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分析方法给反垄断执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其"唯效率论"的主张不仅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实践中也面临很多挑战。本文通过对实质公平在反托拉斯法价值体系中地位的历史变迁的考察,提出在现代反垄断法中,实质公平可以填补配置效率价值功能的不足,配置效率辅之以实质公平,可以保证在两价值目标的互动与适当张力中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平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反托拉斯法上的行业协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光耀 《河北法学》2008,26(5):121-126
行业协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了成员的利益,往往实施各种限制竞争的行为,如固定价格、分割市场、联合抵制、标准化活动、禁止成员发布广告等,这些行为本质上属限制竞争协议的一种类型,受反垄断法调整。美国反托拉斯法上主要适用本身违法规则、合理规则、快速审查规则进行分析。由于行业协会具有特殊的公共职能,比一般的限制竞争协议具有更多合理因素,因而更多地适用合理规则,而本身违法规则的适用范围则有限。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果  罗小洋 《现代法学》2000,22(6):42-46
本文在借鉴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及债转股后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东的持股形式、股东权利和股权流通等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 ,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计算出来的净资产并未精确反映企业真实价值 ,以净资产作为股权收购价格基准并不妥当。目前盛行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诞生于工业经济时代 ,偏重于对企业历史的评价 ,忽略了企业中的某些重要价值因素 (无形资产 ) ,不能恰当度量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 ,设定强制性规则 ,要求某类企业的股权转让必须按照净资产值衡定转让价格的做法欠缺正当性。股权收购定价应回归私法自治 ,定价过程应更多地考量“买方决定”。  相似文献   

19.
The RSFSR Criminal Code of 1960 classifies squatting, the purchase, sale and giving of such land, and the unauthorized construction of dwellings and additions thereto as illegal acts subject to criminal punish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